索引号 002508596/2023-664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科技局 成文日期 2023-05-31
统一编号 有效性
关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70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
2023-05-31 11:04
来源:
区科技局
浏览量:

尊敬的陈蕾代表:

您在临安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已由区政府交我局办理,感谢您对临安区科技工作的关注。我局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产业强区“科技创新聚能”专项行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一年度,我区创新指数为182.8,位居全省第17位,创历史新高,且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创新综合实力第一方阵;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56%(居全市第6位),每千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为33.42家,居全省第3位;每千家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为77.47家,居全省第9位、全市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1%,居全省第8位;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企业比重为43.36%,较上年提高13.48个百分点,提升度居全省第7位、全市第1位。

今年,我区聚焦“产业强区”战略导向,做强做优青山湖科技城、锦南新城两大主平台,全力建设大孵化集群,持续推进全省构建“315”科技创新体系和杭州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推动区域科技进步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生态体系显著优化,

一、关于精准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1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和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的“两清零”工作,服务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

1.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通过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建有各级企业研发机构219家,其中,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7家;全区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为46.75%,全省排名第21位。2022年,全区1家企业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立项,4家企业获得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项目立项,4家企业获得杭州市人工智能、双碳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今年,我区征集申报了杭州市级研发中心33家,其中通过专家评审的25家,同时,通过走访摸排省级企业研发机构拟创建单位6家。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创建工作,服务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提升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近年来,我局结合“三服务”,建立局领导带队、全员参与的科技服务小分队,通过实地上门辅导、科技政策宣讲、研发费用归集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引导规上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推进规上企业“高新化”。上年度,我区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企业占比为43.36%,较上年提升13.48个百分点,提升度全省第7位。2022年,全区732家规上企业中有337家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我局将继续以推进1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和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动态“两清零”为抓手,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和实地走访辅导力度,不断提升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

3.不断夯实创新人才支撑。目前,我局已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4所高校合作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借助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通过定期开展科技成果发布和企业技术难题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柔性引才。迭代升级全区人才引育政策,进一步提升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政策,强化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扶持培育政策;支持行业实用型人才自主引进与培育工作,在现有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向用人主体进行认定授权,建立用人主体认可、评价方式科学、认定程序规范的人才自主评定管理机制;实施“天目星火”计划,更大力度吸引大学毕业生来临创业就业,今年一季度累计完成新招引大学生823人。优化高层次人才项目支持机制,重点引进一批高端装备、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今年,区人才办正在研究制定、完善新一轮人才政策。

二、关于完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议的答复

1.完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2021年,为促进临安区企业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局制定了《临安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实施方案》,重点围绕企业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管理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科技创新环境能力、五个方面设置了六十余项评价指标。截至目前,已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两轮创新能力评价工作,评选出创新能力“百强企业”,其中2021年创新十强企业已在产业强区大会上进行表彰。此外,在区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创新政策、土地指标、科技金融等资源配置中向创新能力“百强企业”倾斜。杭州国信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百强企业”之一,成果获得20亩产业化用地指标,加速了“SSD固态硬盘”技术攻关项目成果产业化进程。下一步,我局还将谋划创新能力评价数字化平台建设。

2.深入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我区于2002年启动孵化器建设,2008年创建了第一家国家级孵化器,处于全省前列。2016年临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我局深入推进“大孵化器”建设,各类孵化平台快速发展。目前,全区拥有各类科技孵化平台26家,其中市级及以上孵化平台13家(国家级5家、省级3家、市级5家);市级以上孵化平台面积达8.5万平方米。今年以来,我区持续推进大孵化器建设,网易孵化器、乌镇街孵化器等一批新招引孵化器正式运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青山湖科技城、锦南新城两大平台主引擎作用,围绕轻轨站双子楼、滨河产业社区、省科技厅孵化基地等重点楼宇打造新兴产业孵化集群,扎实推进天目医药港提质扩容,进一步推动孵化平台高标准建设。

3.出台区级研发投入补助政策。近年来,为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区相继出台了《杭州市临安区复合装饰材料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2019—2021年)》、《杭州市临安区光电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专项政策,明确对相关产业企业最高按照研发投入增量部分的25%进行补助,每家企业当年最高200万元。2022年,全区31家复合装饰材料企业和7家光电企业获得研发投入补助共计912.49万元。2021年,全区出台了《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兴区的若干政策意见》(临经信综〔2021〕14号),文件中明确“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按其上年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量部分的25%予以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补助200万元”。2022年,全区99家企业享受了该项政策,获得研发投入补助6733.42万元。今年,为打好产业强区“产业转型升级战”,推进电线电缆、复合装饰材料、光电三大特色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全区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政策,对三大传统产业企业首次开展研发活动的,拟出台奖励措施。

三、关于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建议的答复

2022年以来,临安区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加大实体经济金融扶持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强区”战略导向,深入探索科技金融“临安模式”,以“一池一贷一险”为工作抓手,建设完善多层次、特色化的科技金融体系,精准浇灌创新创业,实现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

1.强化风险池基金扶持,化解企业“融资贵”。做大风险池基金规模,通过财政增加出资700万元、银行放大10倍,将风险池基金从1亿元增加到1.7亿元,涵盖农业、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提升风险池基金使用效率,以共享合作方式,与杭州银行等5家银行开展联合运营,实现投放频率从季均3家提升到月均3家。截至2023年3月,风险池基金支持企业数量达38家,投放贷款金额达1.6亿元,均同比增长200%,平均融资成本低至2.78%。今年,我局正在修订风险池基金管理办法,推动风险池规模放大,健全基金长效运行机制。

2.深化科技贷款覆盖,破解企业“融资难”。根据科技型企业各发展阶段不同特点和需求,并结合金融产品实际情况,临安区联合银行设计推出孵化贷、强企贷等“科技贷”系列产品。同时,通过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建立“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共享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推动科技贷款支持科技型企业。2022年以来,全区金融机构已发放各类科技贷款12亿元,惠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9家。下一步,我局还将继续征集融资需求,举办银企对接活动,推动科技贷款更好的服务科技企业。

3.谋划科技保险应用,缓解双创“动力不足”。针对创业初期抗风险能力弱、创新创业源动力不足等问题,我局联合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全省率先推出科技企业创业保险,由孵化平台为园内科技型初创企业统一购买价值1750元的创业险,若被保险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由于项目研发失败、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注销,保险机构将给予最高2.5万元的理赔。今年,我局在国家级众合农创互联坊已建成了首个创业保险试点,已为20家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保障。接下来,我局还将继续推动新建试点工作,力争覆盖企业达60家。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感谢您对科技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同时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督促和指导。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596/2023-66409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科技局
成文日期 2023-05-31
关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70号建议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3-05-31
信息来源: 区科技局
浏览量:

尊敬的陈蕾代表:

您在临安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已由区政府交我局办理,感谢您对临安区科技工作的关注。我局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产业强区“科技创新聚能”专项行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一年度,我区创新指数为182.8,位居全省第17位,创历史新高,且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创新综合实力第一方阵;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56%(居全市第6位),每千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为33.42家,居全省第3位;每千家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为77.47家,居全省第9位、全市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1%,居全省第8位;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企业比重为43.36%,较上年提高13.48个百分点,提升度居全省第7位、全市第1位。

今年,我区聚焦“产业强区”战略导向,做强做优青山湖科技城、锦南新城两大主平台,全力建设大孵化集群,持续推进全省构建“315”科技创新体系和杭州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推动区域科技进步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生态体系显著优化,

一、关于精准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1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和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的“两清零”工作,服务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

1.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通过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建有各级企业研发机构219家,其中,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7家;全区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为46.75%,全省排名第21位。2022年,全区1家企业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立项,4家企业获得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项目立项,4家企业获得杭州市人工智能、双碳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今年,我区征集申报了杭州市级研发中心33家,其中通过专家评审的25家,同时,通过走访摸排省级企业研发机构拟创建单位6家。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创建工作,服务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提升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近年来,我局结合“三服务”,建立局领导带队、全员参与的科技服务小分队,通过实地上门辅导、科技政策宣讲、研发费用归集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引导规上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推进规上企业“高新化”。上年度,我区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企业占比为43.36%,较上年提升13.48个百分点,提升度全省第7位。2022年,全区732家规上企业中有337家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我局将继续以推进1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和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动态“两清零”为抓手,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和实地走访辅导力度,不断提升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

3.不断夯实创新人才支撑。目前,我局已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4所高校合作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借助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通过定期开展科技成果发布和企业技术难题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柔性引才。迭代升级全区人才引育政策,进一步提升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政策,强化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扶持培育政策;支持行业实用型人才自主引进与培育工作,在现有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向用人主体进行认定授权,建立用人主体认可、评价方式科学、认定程序规范的人才自主评定管理机制;实施“天目星火”计划,更大力度吸引大学毕业生来临创业就业,今年一季度累计完成新招引大学生823人。优化高层次人才项目支持机制,重点引进一批高端装备、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今年,区人才办正在研究制定、完善新一轮人才政策。

二、关于完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议的答复

1.完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2021年,为促进临安区企业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局制定了《临安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实施方案》,重点围绕企业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管理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科技创新环境能力、五个方面设置了六十余项评价指标。截至目前,已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两轮创新能力评价工作,评选出创新能力“百强企业”,其中2021年创新十强企业已在产业强区大会上进行表彰。此外,在区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创新政策、土地指标、科技金融等资源配置中向创新能力“百强企业”倾斜。杭州国信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百强企业”之一,成果获得20亩产业化用地指标,加速了“SSD固态硬盘”技术攻关项目成果产业化进程。下一步,我局还将谋划创新能力评价数字化平台建设。

2.深入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我区于2002年启动孵化器建设,2008年创建了第一家国家级孵化器,处于全省前列。2016年临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我局深入推进“大孵化器”建设,各类孵化平台快速发展。目前,全区拥有各类科技孵化平台26家,其中市级及以上孵化平台13家(国家级5家、省级3家、市级5家);市级以上孵化平台面积达8.5万平方米。今年以来,我区持续推进大孵化器建设,网易孵化器、乌镇街孵化器等一批新招引孵化器正式运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青山湖科技城、锦南新城两大平台主引擎作用,围绕轻轨站双子楼、滨河产业社区、省科技厅孵化基地等重点楼宇打造新兴产业孵化集群,扎实推进天目医药港提质扩容,进一步推动孵化平台高标准建设。

3.出台区级研发投入补助政策。近年来,为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区相继出台了《杭州市临安区复合装饰材料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2019—2021年)》、《杭州市临安区光电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专项政策,明确对相关产业企业最高按照研发投入增量部分的25%进行补助,每家企业当年最高200万元。2022年,全区31家复合装饰材料企业和7家光电企业获得研发投入补助共计912.49万元。2021年,全区出台了《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兴区的若干政策意见》(临经信综〔2021〕14号),文件中明确“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按其上年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量部分的25%予以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补助200万元”。2022年,全区99家企业享受了该项政策,获得研发投入补助6733.42万元。今年,为打好产业强区“产业转型升级战”,推进电线电缆、复合装饰材料、光电三大特色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全区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政策,对三大传统产业企业首次开展研发活动的,拟出台奖励措施。

三、关于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建议的答复

2022年以来,临安区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加大实体经济金融扶持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强区”战略导向,深入探索科技金融“临安模式”,以“一池一贷一险”为工作抓手,建设完善多层次、特色化的科技金融体系,精准浇灌创新创业,实现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

1.强化风险池基金扶持,化解企业“融资贵”。做大风险池基金规模,通过财政增加出资700万元、银行放大10倍,将风险池基金从1亿元增加到1.7亿元,涵盖农业、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提升风险池基金使用效率,以共享合作方式,与杭州银行等5家银行开展联合运营,实现投放频率从季均3家提升到月均3家。截至2023年3月,风险池基金支持企业数量达38家,投放贷款金额达1.6亿元,均同比增长200%,平均融资成本低至2.78%。今年,我局正在修订风险池基金管理办法,推动风险池规模放大,健全基金长效运行机制。

2.深化科技贷款覆盖,破解企业“融资难”。根据科技型企业各发展阶段不同特点和需求,并结合金融产品实际情况,临安区联合银行设计推出孵化贷、强企贷等“科技贷”系列产品。同时,通过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建立“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共享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推动科技贷款支持科技型企业。2022年以来,全区金融机构已发放各类科技贷款12亿元,惠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9家。下一步,我局还将继续征集融资需求,举办银企对接活动,推动科技贷款更好的服务科技企业。

3.谋划科技保险应用,缓解双创“动力不足”。针对创业初期抗风险能力弱、创新创业源动力不足等问题,我局联合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全省率先推出科技企业创业保险,由孵化平台为园内科技型初创企业统一购买价值1750元的创业险,若被保险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由于项目研发失败、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注销,保险机构将给予最高2.5万元的理赔。今年,我局在国家级众合农创互联坊已建成了首个创业保险试点,已为20家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保障。接下来,我局还将继续推动新建试点工作,力争覆盖企业达60家。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感谢您对科技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同时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督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