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406/2023-670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教育局 | 成文日期 | 2023-06-25 |
季淼慧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老年教育文化场所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老年教育文化场所建设的建议》已由区政府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老年教育文化场所建设,是更好满足老年人文化养老需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教育局联合区委老干部局等有关单位(部门)实施老年教育提质扩容行动、老年教育普惠共享行动,实现各方资源深度整合,积极提升老年教育服务。
一、加强老年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1.组建老年教育联盟。成立临安老年教育联盟和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区委副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担任。指导委员会成员由16家单位组成,并吸收浙江农林大、杭州医学院等在临高校为联盟成员。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委老干部局,并成立标准建设、教学工作、数改赋能、研究评价四个专项工作小组,建立定期会商、工作例会制度,确保老年教育联盟日常工作有效运转。
2.整合建立镇(街道)老年教育管理机构。镇(街道)老年学校校委会和学校负责人由属地镇(街道)党(工)委发文,校委会主任均由镇(街道)副书记担任,校长由热心老龄事业的老干部或属地成校校长担任,村(社区)老年学堂负责人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并设有村(社区)老年教育专管员。各个条线到镇(街道)的涉老教育项目,由校委会统筹安排,镇(街道)老年学校负责。
3.规范老年教育三级办学网络。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机构分别以老年大学、老年学校、老年学堂命名,镇(街道)老年学校由区老年教育联盟统一标识、统一挂牌。根据临安实际,制定了《临安区镇(街道)老年学校、村(社区)老年学堂建设参考标准》,按照“功能齐全、要素完备、学习便利、共建共享”原则,确定了老年学校(学堂)的硬件、服务、教学管理等要求。并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资源中,嵌入老年教育功能。到2023年6月底,除新增的11个社区因社区场所还在落实中,其余的306个村(社区)老年学堂实现全覆盖。村(社区)老年学堂依托村级文化礼堂和社区市民学校设立教室,各村(社区)老年学堂落实1名老年教育专管员,打造“15分钟老年教育圈”方便老年人就近乐学乐享。
二、建设老年教育课程师资一张网
1.建设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师资资源库。在区社区学院设立老年教育研究会,专题开展师资库和课程库建设研究。区级师资库按照形势政策、健康养生、舞蹈器乐、文化艺术、生活应用等专业分类,6月底建成区级统一共享的三级老年教育师资库。区级师资库统筹教育系统和区老年大学专兼职教师200名,卫健系统健康养生专兼职教师60名和其他特色课程教师40名;18个镇(街道)依托老年学校和成校现有的师资并整合镇(街道)卫生院、本地非遗传承人、老年体协等社团的骨干优秀教师300名;村级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依托乡村“老年故事会”本土文化学习圈的老党员、老干部及村社干部和老年教育管理员、各类社团、镇街老年学校、政法系统等部门送学下村社为主打造300人左右的村社级师资力量。
2.建设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课程资源库,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和老年人需求,区级层面建立涵盖面广、受众面大、推广度高、质量上优的师资课程库,镇(街道)层面充分结合实际,建立彰显本地特色、老年人普遍欢迎、有生机接地气的课程库,如《钱氏家训》与临安好家风传承、天目瓷文化鉴赏、印信文化与篆刻技巧等,带动更多市民热爱和传承本土文化。在建设养生保健、文化艺术、运动健身、生活应用、形势政策、道德法律六大类三级老年课程的基础上,借助老年教育资源整合的契机打造临安老年课程精品,开发具有“文化养老、临安挺好”的本土精品课程,个性打造文化学习圈“吴越遗风”:天目主题系列(天目笋、天目盏、天目茶)、国石主题系列(雕刻、篆刻、浮雕、山核桃镂空雕刻)、乡村文化故事会系列(红色本土故事、民间非遗技艺、乡村农耕文化、乡村古家训文化)等特色课程。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村(社区)老年教育网络,一是进一步理顺老年教育的体制机制,目前,全区317个村(社区)中,306个已建立老年学堂,今年要加快其余11个新增社区的老年学堂场所建设。二是进一步优化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已委托社区学院进行网上课程开发,接下去要加快打造具有“文化养老、临安挺好”的本土老年教育精品课程,建成区级统一共享的老年教育师资库和课程库,展现临安乡土特色。
承办领导:褚凯军
承 办 人:黄文杰
联系电话:63723948
杭州市临安区教育局
2023年4月10日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