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9011/2023-6788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河桥镇 发文日期 2023-07-28
统一编号 有效性
公共服务中心2022年度工作总结
日期:
2023-07-28 10:22
来源:
河桥镇
浏览量:

今年以来,镇公共服务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任务有序开展,回顾全年工作,有成效也有不足。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1.保障粮食安全,打赢稳粮增收攻坚战。全镇一盘棋,整治、流转同步推进。全镇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面积6000亩,其中“非粮化”整治任务数3400亩,自去年“非粮化”整治工作以来,按照“统一目标、统一标准、梯队推进、奖惩分明”的工作部署,目前已完成整治并顺利通过杭州市级验收。我镇10个行政村完成土地流转,流转总面积4500余亩,流转价格700-1100元不等。2022年完成水稻种植4300余亩,完成小麦种植3500余亩,完成油菜种植1600余亩。种粮大户集中流转避免土地闲置抛荒,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提高亩产效益;集体土地流转、当地农民返聘劳作,带动集体和农户增收约400万元。

2.守护绿水青山,深入开展“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工作。自去年领导干部调动以来,我镇11名镇级河(湖)长和11名村级河长迅速进入角色,定期开展巡河(湖)任务,深入参与“找巡查挖”专项行动,自查并整改问题104个;全年结合工作热点问题,开展治水宣传活动5场,撰写宣传报道18篇,全镇治水、护水氛围较为浓厚。自“林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在全区率先成立林长制工作组织架构,明确2名总林长、1名副总林长、11名镇级林长和11名村级林长的责任区域和职责,同时配齐专职护林员42名,对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涉林违法行为等自然资源保护发挥了“前哨”作用。全年发现和制止非法采砂6起、非法捕鱼6起,移交渔政大队立案查处1起并将由法院进行公开审判;联合渔政部门开展增殖放渔活动4次,放养鱼苗30万余尾;上半年处理林政案件5起、发现并及时处置森林火情3起。

3.集镇防洪、蒲溪流域治理和昌南溪流域治理。集镇防洪能力提升项目完成可研、初设方案编制和评审。经过与区水利水电局对接,计划将昌化溪河道疏浚从集镇防洪项目剥离单独提前实施,目前正在进行疏浚方案编制。蒲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已经纳入临安区“十四五”水利规划,计划投资6000余万元,该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可研评审,正在进行可研报批,待资金拼盘明确后再行动工。昌南溪河桥镇段综合治理工程已纳入临安区“十四五”水利规划,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可研编制,待资金拼盘明确后再行动工。

二、条线业务工作

1.农业:大兴农田水利,恢复农田种粮功能。投资430万元重点修复下源畈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打造入镇口农旅融合重要节点,目前已进场施工。投资380余万元实施聚秀村、罗山村、云浪村、泥骆村、七都村、秀溪村、蒲村村粮功区提标改造项目,目前均已完工验收。招引投资500余万元,建成昌南烘干中心,日烘干量达100吨,可辐射昌化、河桥、湍口等地区。本地农产品提质增效,秀溪梅干菜、中鑫黄桃、聚秀蓝莓、脆红李等销售火爆。

2.林业:完成松材线虫病枯死木清理2639.93吨并通过验收;新增220亩百万国土绿化造林项目已完成验收;878亩美丽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和631亩中幼林抚育项目通过验收。河桥镇联合杭州市林水局在蒲村设立“迎亚运、奔共富”油茶共富基地,种植面积500余亩。实施新建林道3公里、修复林道3公里项目完成验收。成功申报蒲村千亩油茶基地,目前已经完成500余亩种植,2023年3月前达到1350亩规模。

3.水利:2022年河桥镇水利建设任务21个,总投资约1100万元。其中水库除险加固4座,山塘综合整治6座,山塘防洪专项治理6座,池塘整治1座,新建堰坝1座,抢险修复项目2个,河道砂石拍卖项目1个;截止目前项目均已完工,朱源塘因灌溉原因调整至2023年计划。完成两批河道砂石资源拍卖,为镇财政增收150万元。全镇(泥骆除外)饮用水装表(县级纳管)户数5659户,目前完成表后回通4829户,回通率85.33%,饮水工程真正发挥民生效益。

4.畜牧:成功举办杭州市第七届湖羊文化节,活动现场农产品销售火爆。全镇全年生猪存栏 4608头,母猪存栏259头,生猪出栏6346头,有效完成生猪市场保供任务。做好“非洲猪瘟”、口蹄疫等疫病防治工作,实现13家规模养殖场免疫率100%,散户免疫率达95%以上。完成鑫怡养殖场、久久牧业和大庆禽业3家规模养殖场扩容提升建设和验收。

5.三资管理:加强队伍管理提升业务人员水平。定期组织报账员业务辅导,蒲村等新招聘的报账员已经快速进入角色;组织镇村两级开展强村公司业务培训3次。指导村级完成“三年一审”村级财务审计、强村公司财务审计、区委村社巡察等工作。指导各村化债增收,截至11月底,11个村共化解村级债务1365.53万元,11个村经营性总收入586.52万元。强村公司业务培训后,聚秀、秀溪、泥骆、河桥、学川、七都、金燕、蒲村、云浪强村公司规范承接项目。共富村创建考核一季度我镇全区排名并列11名,二季度我镇全区排名第16名,三季度我镇全区排名第3名,四季度紧盯考核,待12月底结果出炉。

6.其他工作:与余杭区仓前街道开展区市协作结对,争取协作资金45万元;完成10台农用拖拉机和1台收割机的年检,审查农机补贴137件;开展农产品检测360批次,完成21户入库生产主体做好“全国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迎检工作;指导大庆禽业申报临安区级养殖农业龙头企业;完成农合联年检工作,指导河桥香榧专业合作社申报杭州市级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各村完成低收入农户帮促系统的维护和帮促工作。

三、常态化工作

1.森林防灭火工作。全面加强野外用火管控,落实镇、村、护林员职责,对公墓山等重点领域加强巡查宣传,出动宣传车200多台次,发放宣传单8000余份,增设森林防火宣横幅360余条,树立警示牌45个。强化1支镇级、6支村级森林应急队伍建设,开展镇村联动消防应急演练2次,提升森林防火专业设施设备人员保障水平。

2.防汛防台工作。加强全镇水利设施、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的汛前、汛中、汛后全过程的监管,充分发挥62名库塘河道巡查员“前哨”预警作用。联合各村开展防汛大检查工作对全镇所有的涉水在建工程、11条河道、8座水库、49个山塘进行检查整改。落实基层防汛治理体系,对小流域山洪易发区划分赋码。开展汛后复盘工作,对汛期发现的问题进行复盘整改。

四、特色亮点工作

“非粮化”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镇积极谋划后半篇文章,成效较为显著,总结提炼稳粮富民“五步法”,一是认清形势、目标明确;二是动员部署、责任到人;三是健全机制、奖惩分明;四是整、改同步、巩固基础;五是集中流转、强村富民。该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区委杨国正书记、区人大钱美仙主任等区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到莅临河桥指导“非粮化”工作;市、区、镇三级人大赴我镇开展“非粮化”整治实地调研。

五、存在问题

1.产业思路欠缺。我镇现有农业产业规模体量偏小,真正叫得响、拿得出的农产品比较少;唐昌余味区域品牌未能有效发挥品牌带动效应。

2.特色亮点不多。回顾全年工作,更多的是常态化的业务性工作,真正可圈可点、特色亮点的工作不多;平时更多的是注重埋头干事,没有及时总结提炼和宣传报道。

3.破难方法不多。集镇防洪、蒲溪和昌南溪流域治理是河桥重大的民生工程,但在推进过程中,因为资金等原因还仅是停留在项目前期。

六、2023年工作计划

1.持续巩固基础建设。继续推进集镇防洪项目进度,实施完成河道疏浚40万立方米继续推进2023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实施水利建设项目4个;计划完成林道建设3公里;计划新增完成300亩粮食功能区提标改造任务。

2.稳步推进粮食生产。一是做好570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长效管理工作,发挥田长制作用,遏制新增“非粮化”现象。二是继续服务好种粮大户,充分发挥良田种粮属性,确保粮功区每年至少种植一季水稻。

3.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主动服务全力保障农文旅项目招引和落地;优化河桥镇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引导特色水果、观赏性油料作物扩大种植规模;完成“唐昌余味”区域品牌市场化运营,完成五个以上农产品、三家以上农业基地的品牌授权。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9011/2023-67883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河桥镇
发文日期 2023-07-28
公共服务中心2022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7-28
信息来源: 河桥镇
浏览量:

今年以来,镇公共服务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任务有序开展,回顾全年工作,有成效也有不足。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1.保障粮食安全,打赢稳粮增收攻坚战。全镇一盘棋,整治、流转同步推进。全镇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面积6000亩,其中“非粮化”整治任务数3400亩,自去年“非粮化”整治工作以来,按照“统一目标、统一标准、梯队推进、奖惩分明”的工作部署,目前已完成整治并顺利通过杭州市级验收。我镇10个行政村完成土地流转,流转总面积4500余亩,流转价格700-1100元不等。2022年完成水稻种植4300余亩,完成小麦种植3500余亩,完成油菜种植1600余亩。种粮大户集中流转避免土地闲置抛荒,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提高亩产效益;集体土地流转、当地农民返聘劳作,带动集体和农户增收约400万元。

2.守护绿水青山,深入开展“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工作。自去年领导干部调动以来,我镇11名镇级河(湖)长和11名村级河长迅速进入角色,定期开展巡河(湖)任务,深入参与“找巡查挖”专项行动,自查并整改问题104个;全年结合工作热点问题,开展治水宣传活动5场,撰写宣传报道18篇,全镇治水、护水氛围较为浓厚。自“林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在全区率先成立林长制工作组织架构,明确2名总林长、1名副总林长、11名镇级林长和11名村级林长的责任区域和职责,同时配齐专职护林员42名,对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涉林违法行为等自然资源保护发挥了“前哨”作用。全年发现和制止非法采砂6起、非法捕鱼6起,移交渔政大队立案查处1起并将由法院进行公开审判;联合渔政部门开展增殖放渔活动4次,放养鱼苗30万余尾;上半年处理林政案件5起、发现并及时处置森林火情3起。

3.集镇防洪、蒲溪流域治理和昌南溪流域治理。集镇防洪能力提升项目完成可研、初设方案编制和评审。经过与区水利水电局对接,计划将昌化溪河道疏浚从集镇防洪项目剥离单独提前实施,目前正在进行疏浚方案编制。蒲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已经纳入临安区“十四五”水利规划,计划投资6000余万元,该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可研评审,正在进行可研报批,待资金拼盘明确后再行动工。昌南溪河桥镇段综合治理工程已纳入临安区“十四五”水利规划,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可研编制,待资金拼盘明确后再行动工。

二、条线业务工作

1.农业:大兴农田水利,恢复农田种粮功能。投资430万元重点修复下源畈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打造入镇口农旅融合重要节点,目前已进场施工。投资380余万元实施聚秀村、罗山村、云浪村、泥骆村、七都村、秀溪村、蒲村村粮功区提标改造项目,目前均已完工验收。招引投资500余万元,建成昌南烘干中心,日烘干量达100吨,可辐射昌化、河桥、湍口等地区。本地农产品提质增效,秀溪梅干菜、中鑫黄桃、聚秀蓝莓、脆红李等销售火爆。

2.林业:完成松材线虫病枯死木清理2639.93吨并通过验收;新增220亩百万国土绿化造林项目已完成验收;878亩美丽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和631亩中幼林抚育项目通过验收。河桥镇联合杭州市林水局在蒲村设立“迎亚运、奔共富”油茶共富基地,种植面积500余亩。实施新建林道3公里、修复林道3公里项目完成验收。成功申报蒲村千亩油茶基地,目前已经完成500余亩种植,2023年3月前达到1350亩规模。

3.水利:2022年河桥镇水利建设任务21个,总投资约1100万元。其中水库除险加固4座,山塘综合整治6座,山塘防洪专项治理6座,池塘整治1座,新建堰坝1座,抢险修复项目2个,河道砂石拍卖项目1个;截止目前项目均已完工,朱源塘因灌溉原因调整至2023年计划。完成两批河道砂石资源拍卖,为镇财政增收150万元。全镇(泥骆除外)饮用水装表(县级纳管)户数5659户,目前完成表后回通4829户,回通率85.33%,饮水工程真正发挥民生效益。

4.畜牧:成功举办杭州市第七届湖羊文化节,活动现场农产品销售火爆。全镇全年生猪存栏 4608头,母猪存栏259头,生猪出栏6346头,有效完成生猪市场保供任务。做好“非洲猪瘟”、口蹄疫等疫病防治工作,实现13家规模养殖场免疫率100%,散户免疫率达95%以上。完成鑫怡养殖场、久久牧业和大庆禽业3家规模养殖场扩容提升建设和验收。

5.三资管理:加强队伍管理提升业务人员水平。定期组织报账员业务辅导,蒲村等新招聘的报账员已经快速进入角色;组织镇村两级开展强村公司业务培训3次。指导村级完成“三年一审”村级财务审计、强村公司财务审计、区委村社巡察等工作。指导各村化债增收,截至11月底,11个村共化解村级债务1365.53万元,11个村经营性总收入586.52万元。强村公司业务培训后,聚秀、秀溪、泥骆、河桥、学川、七都、金燕、蒲村、云浪强村公司规范承接项目。共富村创建考核一季度我镇全区排名并列11名,二季度我镇全区排名第16名,三季度我镇全区排名第3名,四季度紧盯考核,待12月底结果出炉。

6.其他工作:与余杭区仓前街道开展区市协作结对,争取协作资金45万元;完成10台农用拖拉机和1台收割机的年检,审查农机补贴137件;开展农产品检测360批次,完成21户入库生产主体做好“全国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迎检工作;指导大庆禽业申报临安区级养殖农业龙头企业;完成农合联年检工作,指导河桥香榧专业合作社申报杭州市级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各村完成低收入农户帮促系统的维护和帮促工作。

三、常态化工作

1.森林防灭火工作。全面加强野外用火管控,落实镇、村、护林员职责,对公墓山等重点领域加强巡查宣传,出动宣传车200多台次,发放宣传单8000余份,增设森林防火宣横幅360余条,树立警示牌45个。强化1支镇级、6支村级森林应急队伍建设,开展镇村联动消防应急演练2次,提升森林防火专业设施设备人员保障水平。

2.防汛防台工作。加强全镇水利设施、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的汛前、汛中、汛后全过程的监管,充分发挥62名库塘河道巡查员“前哨”预警作用。联合各村开展防汛大检查工作对全镇所有的涉水在建工程、11条河道、8座水库、49个山塘进行检查整改。落实基层防汛治理体系,对小流域山洪易发区划分赋码。开展汛后复盘工作,对汛期发现的问题进行复盘整改。

四、特色亮点工作

“非粮化”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镇积极谋划后半篇文章,成效较为显著,总结提炼稳粮富民“五步法”,一是认清形势、目标明确;二是动员部署、责任到人;三是健全机制、奖惩分明;四是整、改同步、巩固基础;五是集中流转、强村富民。该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区委杨国正书记、区人大钱美仙主任等区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到莅临河桥指导“非粮化”工作;市、区、镇三级人大赴我镇开展“非粮化”整治实地调研。

五、存在问题

1.产业思路欠缺。我镇现有农业产业规模体量偏小,真正叫得响、拿得出的农产品比较少;唐昌余味区域品牌未能有效发挥品牌带动效应。

2.特色亮点不多。回顾全年工作,更多的是常态化的业务性工作,真正可圈可点、特色亮点的工作不多;平时更多的是注重埋头干事,没有及时总结提炼和宣传报道。

3.破难方法不多。集镇防洪、蒲溪和昌南溪流域治理是河桥重大的民生工程,但在推进过程中,因为资金等原因还仅是停留在项目前期。

六、2023年工作计划

1.持续巩固基础建设。继续推进集镇防洪项目进度,实施完成河道疏浚40万立方米继续推进2023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实施水利建设项目4个;计划完成林道建设3公里;计划新增完成300亩粮食功能区提标改造任务。

2.稳步推进粮食生产。一是做好570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长效管理工作,发挥田长制作用,遏制新增“非粮化”现象。二是继续服务好种粮大户,充分发挥良田种粮属性,确保粮功区每年至少种植一季水稻。

3.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主动服务全力保障农文旅项目招引和落地;优化河桥镇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引导特色水果、观赏性油料作物扩大种植规模;完成“唐昌余味”区域品牌市场化运营,完成五个以上农产品、三家以上农业基地的品牌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