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11392064/2023-6804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市场监管局 | 发文日期 | 2023-08-03 |
第二季度消费投诉处理公示
投诉情况
2023年4-6月我局共接到投诉2759件,同比上升49.13%,环比上升27.61%。
商品类投诉2279件,占投诉总量82.6%。其中, 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是:食品1571件,服装、鞋帽140件,家居用品75件,化妆品68件,家用电器55件。
服务类投诉480件,占投诉总量17.4%,其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是:餐饮和住宿服务162件,教育、培训服务72件,美容、美发和洗浴服务32件,销售服务30件,互联网服务30件。
消费警示
天气炎热,你购买的游泳圈合格吗?
暑期悄然而至,又到玩水的时节,于是乎游泳圈也成为了时下的热销商品。花20元买只游泳圈,就能让孩子在游泳时更加安全?恰恰相反,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危险。
游泳圈并非救生圈,它重量轻、易破损、易漏气、抗压能力差、易爆裂,与救生圈相比安全性有本质区别。1、厚度不足。按照国家标准,游泳圈厚度应大于或等于0.25毫米。然而,部分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或由于生产工艺技术不高导致游泳圈厚度达不到国家标准。在使用的过程中,游泳圈若碰到尖锐物体易被扎穿,存在安全隐患。2、塑化剂超标。塑化剂,一般也称增塑剂。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某些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进入生物体后会形成假性荷尔蒙,传送假性化学讯号,并影响本身体内荷尔蒙含量,进而干扰身体内分泌的原本机制,是台湾环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学物质。若儿童长期使用塑化剂超标的游泳圈,会影响儿童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3、玩具标识。游泳圈不同于救生圈,游泳圈属于水上玩具,只能起到辅助或保护作用。因此,生产商需在游泳圈显著位置上印有安全标记。标记内容为:“注意:非救生设备,仅供在成年人监护下浅水中使用”。避免粗心的家长因为孩子带了游泳圈而放松警惕,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
在选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拒绝“三无”产品,应该注意察看泳圈及外包装上有无生产厂家、地址、生产日期,对“三无产品”谨慎购买。2、选购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产品参数(如适用人群的年龄段或体重等),选择适合年龄段及体型的产品。3、合理选购,建议选购接缝处平滑,材料较厚、颜色与水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游泳圈。4、挑选优化产品,建议选购采用复合式结构(如气囊与泡沫板结合)提供浮力或多气室设计的产品。5、不建议购买气味刺鼻的游泳圈,气味刺鼻的泳圈可能使用了劣质塑料制造,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