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289/2024-001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生态环境局 | 发文日期 | 2024-01-10 |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是“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建设的关键之年,我局紧紧围绕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依法行政工作和环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深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党政主要负责人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坚持问题导向、真督实察、逐层传导、强化问责,不断形成从党政主要负责人到其他领导干部直至全局工作人员的闭环责任体系,带领全体公务员开展宪法宣誓仪式,展现履行宪法使命的坚定决心。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的依法行政工作及时部署、及时督促,切实把法治建设的各项要求体现到业务工作和日常管理中,积极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强化执法人员学习培训,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制定绿水青山卫士大讲堂培训教育计划,提前研讨谋划、丰富学习载体,重点加强班子成员、执法人员等学法用法培训,进一步提升全体机关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意识和能力。认真研究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细则,对一线执法人员开展法治培训8场,开展法律法规专项学习7场,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办案水平。为激发生态环境干部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亚运知识的积极性,组织全体持证人员参加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知识竞赛,并取得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组织全体在编在岗执法人员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测试,测试后对题目进行分析讲解,以考促学、以学促干。
二、规范依法行政工作,保障案件程序合规
今年共对环境违法行为立案137件,作出处罚决定案件114件,罚款1114.2766万元,移送公安17件,其中1件为涉刑案件,16人被行政拘留。我局始终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加强执法人员办案水平和能力,切实提高案卷质量,组织召开线下法治培训会及省厅、市局组织的专家、律师等培训,重点结合省厅、市局对“问题案卷”的通报情况,以实际案例剖析问题表现形式,不走过场,落到实处,通过培训的方式接受新观点,进一步提高案卷制作水平。每月组织案卷评查工作,以“月报”的形式强化办案重点。
三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环境保护公益演出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普法宣传,为群众解答相关法律法规问题,发放普法宣传资料3000余份。积极进企业、进社区开展普法教育宣讲及讲座,有针对性地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共覆盖宣传培训1000余人。推行微信公众号以案释法,发布典型的违法案例,形成以案释法法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在“在宪法宣传周”之际,全体干部积极行动、热情参与,通过宪法宣誓、培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电子屏幕播放等方式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真正让宪法宣传“动”起来,“活”起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当天,借助天目山自然保护地共享法庭平台,开展以“法护生态”为主题的面向全区358家共享法庭的普法直播,全区共享法庭以线上方式观看。
四、不断加强服务创新工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是与检察院一起创新成立的“天目·青绿 实践站”指导完成的首例社会资本公益参与生态修复项目完美收官,并完成立碑。目前第二例项目已经开始设计。此项工作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的工作衔接,切实提质高效,并确保生态环境执法权、检察权规范行使,形成工作合力,争取成为可复制的临安实践。二是以“三服务”为抓手,助企信用修复,优化营商环境。利用日常检查、执法帮扶、移动服务车等形式上门宣传,提高企业环境信用修复工作的知晓度,开通“热线电话”,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经企业申请,今年已对符合修复条件企业的106条不良记录进行修复,帮助企业在信贷、补助、招投标、申请高新企业等方面及时消除影响。三是推广实施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严格落实《浙江省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试行)》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探索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今年我局共对及时整改的15家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作出不予处罚决定。同时,依法对符合要求的15家企业办理延期缴款,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4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继续做好依法行政、普法宣传等法治临安建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学法普法的规划落实。一是制定一份“全年普法清单规划”,全面落实普法宣传工作,普法培训和宣讲进企业、进镇街、进社区,继续“走出去”普法;加强班子学法、执法人员学法培训,邀请专家开展指导培训,重视“请进来”学法。二是编制一本文本汇编,对近几年新出台的有关案件办理的相关文件进行整理汇集,汇编成册,形成办案学习参考资料,提高执法办案效率。
二、强化法治建设的服务创新。一是争创一个普法教育基地项目,按照省级普法教育基地创建要求,设置普法教育基地,内容涉及普法视频教育、互动游戏、数字化普法、直播普法等,使普法教育落地见效。二是组织一场联席会议,借鉴今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源类案件的难度,充分发挥“天目·青绿 实践站”的作用,召集农业、水利、规资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谋划在前,理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相关流程。三是助企信用修复,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信用修复通知书将随处罚决定书一起送达当事人,实现点对点精准服务,对符合修复条件的企业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
三是确保依法行政的有效推进。一是全年主抓案卷质量,把好案卷质量关。严格按照全国案卷评分标准,并结合省厅、市局、专家、律师等提出的新观念、新理念,综合分析,持续钻研,争取每一个案卷做到无问题案卷。二是结合新法新规,不断完善案件审查、集体审议等执法程序及信息公开、执法全过程等各项制度,使案件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