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959/2024-734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潜川镇 | 发文日期 | 2024-11-15 |
潜川镇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报告
2023年潜川镇始终围绕“美丽南大门”建设的总体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生态文明重要窗口,以护航亚运作为工作载体,持续推进“五水共治”“碧水蓝天保卫战”“清废保卫战”等行动,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现将完成情况报告如下,请各位代表、同志们听取,并请参会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023年,潜川镇青山殿村、贺家渡2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PM2.5年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同比2022年下降4%;臭氧浓度137微克/立方米,同比2022年下降3.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以上。
(一)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低效设施改造升级、原辅材料源头替代、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排查全镇涉及VOCS治理吸附式活性炭设施企业21家,完成“一企一档”升级改造企业5家,淘汰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11辆,完成淘汰数的73.3%;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汽车61辆,完成淘汰数的41.7%。牵头持续开展秸秆焚烧管控,现已基本形成镇、村、网格的三级巡查工作机制。开展大气污染集中攻坚行动,全年出动检查2154人次、处置相关问题330余个。
(二)打好碧水保卫战。我镇以五水共治为抓手,水环境持续改善。一是落实长效管理。持续推进农户农污的接户、管网运维工作,累计解决农污问题245余处,保障农村生活污水不散排、不漏排。全年村级、镇级河(湖)长巡河280余次,过程中发现并处理问题560余个。二是开展项目攻坚。全面完成西乐片区农村污水整治工程,潜川麻车埠村新接管网工程,潜川镇上沃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工程,潜川外伍1号终端改造工程。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联合城管、环保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上报自查问题28个,均已完成自查整改。
(三)打好清废攻坚战。沈家坞村完成无废乡村创建。完成整治上级交办卫星遥感固废暴露点3个,完成辖区3家汽修行业危废专项整治,开展辖区废品收购点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废品收购点的固废规范化处置治理。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为100%。提升改造我镇垃圾中转站,垃圾减量,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四)问题排查整治实现新突破。对14个省委环保例行督察、长江经济带重点关注及信访分析预判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走访调查,确保原有问题得到彻底改善。对6个生态红线遭破坏的疑似问题,进行现场核查,销号2处,发现存在问题4处,落实进一步整改措施。联动环保所、市场监管局、派出所等单位提前介入处置信访事项,争取信访不上行,化解在基层。
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一)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全镇以美丽城镇创建为抓手,各生态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赋能中心、共富创立方等项目都已投入运营,邻里中心项目也即将进入室内装修阶段,青山殿村村落景区项目持续发力,基本形成一村一景建设。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执法队伍,做好乐平、牧亭两个集镇环境治理,全年共发现和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1000余件,有力地促进城镇环境的品质提升。
(二)绿色低碳加速转型。2023年我镇的浙江省省级“低碳镇”创建工作继续发力,在潜川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方面优势基础上,围绕能源低碳转型、生态低碳农业、低碳生活方式积极落实低碳建设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实施,目前我镇低零碳试点重点项目总体完成度已超80%。并形成了“水光引领转型,能源“绿”建未来”、“循环锚定方向,农业“碳”路先行”两个典型案例。通过“低碳镇”的创建,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充分展示我镇在绿色低碳建设中的核心示范意义。
(三)服务中心大局促发展。在19届亚运会开赛期间,我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辖区40余家重点环保企业开展环保风险普查,形成工作报告,落实分层分级管控。组织人员持续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上门服务企业60余家次,协调解决问题80多个。全年未发生环保污染事件,圆满完成护航亚运工作任务,保障了杭州亚运的圆满成功。
三、当前我镇生态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镇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我们也清醒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对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目标,对照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要求,我镇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仍然较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一)生态环保意识不强。一是企业环保意识薄弱,责任感不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依然存在,对于环保方面的长期投入不足,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二是个别小微企业存在技术含量低、对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又因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弱,难以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防治。三是群众环保意识淡薄,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特别是秸秆焚烧、乱倒垃圾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环境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我镇森林覆盖率高、水系发达,青山绿水基础条件较好,近年来各项指标都位列全区前列。但由于我镇地域面积广,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难度大,造成目前的污水处置、林业监管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两大水系指标在一定时间段内可能造成超标,面对上级要求存在较大压力。
(三)管理任务面广量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任务日显艰巨,群众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2023年生态环境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镇在全区排名第7,环境管理和执法任务所面临的形势也日趋复杂,在人员装备配置、环境监测手段以及队伍执法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2024年主要工作举措
2024年,我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目标是:完成上级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通过省级“低碳镇”验收;地表水国家、省、市、区四级控断面达标率力争达到100%,交接断面达到Ⅱ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100%,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应收尽收率”达100%。
(一)聚力污染防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南大门”
以打赢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清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目标,持续深化治理工作,全力推进区域性恶臭异味、建设工地扬尘、农村污水处理终端、饮用水源风险、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固废处置设施、土壤环境风险等清零工作,从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双面夹击,不断补齐环境基础短板,全力打造“美丽南大门”生态环境新面貌。
(二)强化制度支撑,完善生态文明机制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组织领导,突出手段创新,增强制度措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力度,加大财政资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度,促进队伍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法力度,不断凝聚治理合力,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
(三)筑好绿色经济,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绿色产业帮扶力度,致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推进企业规范化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理念,促进企业以创新发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各位代表、列席人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理念、新任务、新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严的标准,不断厚植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奋力打造“富美南门 幸福潜川”,为推动新时代美丽临安建设再续新篇!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