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211/2024-7644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民政局 | 发文日期 | 2024-11-19 |
您在临安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丰富少数民族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建议》(第053号)的提案已由区政府交我局主办。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您的提案,我局领导非常重视,要求我们会同相关部门认真办理。现针对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您提到的老年人生活较为孤独、活动场地缺乏、活动单一等问题,这正是我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的实际现状。您提出的三点建议,切入深、定位准,为我们提升老年人文化生活质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一、对于您提出的第一个方面建议:专人专事,专项资金的设立。我们主要做法如下:
养老服务政策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区民政局出台《养老服务业资金补助实施办法》文件,建立居家服务保障机制,推动镇街、村社居家设施建设、运营等居家养老服务良性发展。一是村(社)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补助。1.建设补助。对新改扩建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符合标准且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经验收后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其中立项新建的最高不超过25万元,改扩建的最高不超过20万元。2.运营补助。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被评为五星级、四星级和三星级的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8万元、5万元和2万元补助。其他无星级且正常对外开放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元补助。村(社)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社会化运营的,其运营补助上浮20%。二是镇(街道)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助。按照星级评定、定量服务和社会化运营情况综合评定给予运营补助。被评为五星级、四星级和三星级的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17万元和15万元补助。
二、对于您提出的第二个方面建议:加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老年文体活动场所的建设。我们主要做法如下:
(一)聚力整合资源。区教育局推进老年教育圈科学化建设。作为浙江省2023年首批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试点单位,我区紧紧围绕“五统一、五贯通”的目标,制定出台《临安区镇街老年学校、村社老年学堂建设参考标准》,形成“区老年大学—镇街老年学校—村社老年学堂”三级办学体系,实现全区镇村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点全覆盖,把老年教育元素嵌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中,方便老年人就近乐学乐享。2023年天目山镇老年学校和锦城街道老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优质老年学校,太湖源镇老年学校创建为杭州市优质老年教育机构。
(二)聚焦居家养老。区民政局逐步完善老年人活动阵地建设。2023年底建成村(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06家,具备老年活动中心、阅览室、休息室等功能。建成具备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托养服务、家庭支持、社会工作、器具租赁等6大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家。以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营等级评定为载体,累计建成五星级5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25家。区委老干部局在党群服务中心、未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资源中,配建功能教室和活动场所,打造共建共享、功能复合的老年教育阵地。
三、对于您提出的第三个方面建议:组织形式多样的老年文体活动。我们主要做法如下:
(一)聚能模式构建。区教育局推进老年教育圈高效化运行。开设健身操、太极拳、旗袍秀、门球、摄影、智能手机、棋牌、书法等课程,不断满足老年群体的学习、健身需求,提升其老年群体幸福指数。全区有老年旗袍社、气排球社、门球社、书法社、舞蹈社、老年故事会、合唱团等学习型社团386个,参与社团成员达11266人。积极开发具有临安味、传统性的特色课程,丰富《临安故事会》等课程。区民政局以社会化运营为抓手,培育本土企业,引进养老专业社会组织,通过全面托管、服务外包等模式,运营管理我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综合性服务。区文广旅体局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全年共开展送戏下乡108场,完成5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各镇街,拍摄录制《王羲之行书基础技法》系列云课堂,投放全省老干部书法课堂。走进区老年大学老年书法培训基地常规授课,开设老年书法基础班、研修班,每班30名书法学员。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进村社871场,同时组织老年人太极、门球、钓鱼等体育活动300余场,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联合太极拳协会开展18个镇街的太极培训进文化礼堂,全年共组织群众参与体育活动10000余人次。区委老干部局按照养生保健、文化艺术、运动健身、生活应用、形式政策、道德法律等六大专业入库师资420名,引导优质资源充分流动,扎实开展“三百”工程,2023年组织全区100名教师开展送课下乡活动300余次,覆盖150余个村社受益老年人1.6万人。
(二)聚焦品牌培育。打好“文化牌”,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委老干部局推进老年教育圈特色化发展,继续将老年教育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有机结合,重视挖掘钱王文化、桃花纸、十八般武艺等地域文化和非遗文化、畲族文化,聚集篆刻、根雕、沙画、歌唱等非遗传承人和专业技术人才,深度参与文化教育教学。积极发挥太阳镇桃树岭村、浪山村、太湖源镇众社村等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阵地作用,打造少数民族展示厅,编排具有畲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节目,每逢佳节日、喜庆日、丰收年表演,积极宣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打好“康养牌”,联动卫健部门、区民政局,结合“山区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和“天目颐养”工程,组织慢病预防、应急救治、康复养生等专题课程,通过巡回诊疗,开展“送学下乡”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下一步,我局将联合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委老干部局等部门持续推进我区老年人文化生活多元化,进一步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有效增强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再次感谢您对老年人文化生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期待您对民政工作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承办领导:严益生
承 办 人:刘 瑾
联系电话:89541495
杭州市临安区民政局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