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393/2024-007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24-02-22
统一编号 有效性
临安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
日期:
2024-02-22 17:19
来源: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浏览量:

(一)开展主题教育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1次,开展廉政谈心谈话100余人次。强化“吴越风”党建品牌建设,“学习强国”平台录用53篇,微视频《讲好文物故事展现党员风采》获全省机关党建微视频大赛铜奖。开展全领域主题教育。精心谋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专题学习2次,开展追根溯源实践活动3场赴企业、镇村等基层一线座谈调研110余人次班子成员交流研讨提交心得9篇。坚持学与用紧密结合。扎实推进“解放思想·唯实惟先”大讨论活动,持续深化“民呼我为”三服务提档升级工作,累计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走访服务600余人次,解决难点问题95个。

(二)打赢亚运攻坚

保障场馆运行。圆满完成跆拳道和摔跤两项亚运赛事承办工作,为期9天累计519场,产生奖牌124枚,实现了零投诉、零差错、零事故,亚摔协授予临安场馆运行团队“最佳组织奖”和“最突出贡献奖”。确保三侧协同。“一办十四组”为主要架构,高效推进场馆侧、住宿侧和城市侧各项亚运筹办工作落实双周协调、周例会、日调度制和红黄绿“三色”任务办理晾晒机制,累计下发交办单211份,编印督查督导专报11期。推进城市观光。落地亚运城市观光“个十百千”计划,推出原创迎亚运歌曲《临安节拍》MV中英双语《亚运旅游指南》宣传册宣传片,推出10条亚运主题游线100家亚运体验精品民宿策划“亚运健儿带你游临安”活动打造优良文旅服务和金融服务环境升级体育事业。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80片,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8.85万平方米,建成市级环浙步道(临安段)300.04公里完成市级青少年防溺水培训公益课堂144节惠及21所学校组织开展全国U17国际式摔跤锦标赛2023杭州临安半程马拉松、2023长三角水上攀石精英挑战赛浙西天路爬坡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1400余场清凉峰镇入选浙江省运动休闲乡镇培育名单,临安区荣获“长三角自驾游示范目的地”称号

(三)建设文化名城

1.提升文化惠民

提升覆盖率。新建城市书房4家、文化驿站1家,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54个开展全民免费文艺培训668课时,惠及1.53万人次。提升参与率。举办第十二届临安年俗风情旅游节等主题活动28场,组织“亚运新时代”四大赛事活动和文化惠民演出等文艺活动335场,开展送戏下乡108场,参与群众达22.6万余人次。开展“全民阅读月”、长三角阅读马拉松等阅读推广活动900场下乡6.5万册提升品牌力。打响“书香润临·邀你共阅”临安阅读品牌,非遗展演《十八般武艺》荣获省级“非遗薪传奖”,3支舞蹈作品分别获评全国优秀广场舞、浙江省首届文化礼堂“我们的村舞”一等奖、杭州市民艺术节广场舞大赛金奖。

2.打造文化标识

吴越国钱王文化。深化省级文化标识十大创新项目“吴越国钱王”文化标识建设,清明祭钱王列入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博物馆获评“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4件馆藏文物获评浙江省首届“百大镇馆之宝”。天目山文化。完成天目山文化申报第二批浙江省文化标识建设创新(培育)项目工作推出3条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响“吴越名城·天目茶香”品牌天目云雾茶制作、天目漆器髹漆、天目盏制作3项技艺列入浙江省“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联盟。民俗非遗文化。全面展示非遗保护成果,推出非遗集市12场制作临安非遗宣传册和钱王传说非遗项目宣传视频。新增区级非遗工坊10家非遗名录19项,区级以上非遗项目总数合计达115项。

3.创作文艺精品

亮相亚残非遗表演《临安水龙》入选亚残运会开幕式暖场压轴节目《力量》,文化馆副馆长何昕炜参演亚残运会宣传推广歌曲《我们都一样》。转载创纪录推出原创亚运主题歌曲《临安节拍》文旅宣传片,在临安发布等官微媒体平台宣传推广点赞转发5万人组建轻骑兵组建1支“文旅轻骑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14支分队,招募N支志愿服务队,服务全区18个镇街,形成“1+14+N+18”文旅体惠民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文艺星火赋美”“吴越星舞台”等载体,完成100余场志愿文体活动

(四)创建文保标杆

1.固化文物保护模式

坚持数字赋能完善天目文保系统硬件设备,充分发挥数字化系统智能作用,文保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线上巡查累计检查30173次,AI预警552595次,上报问题112个,下派指令112次,处置率为100%,实现全年零事故。区博物馆、吴越国王陵消防队荣获“杭州市文物消防技能大比武博物馆组和文物建筑组团体一等奖”。坚持全链管理构建县域文物保护传承利用临安“八全”模式,形成涵盖“田野文物、考古前置、重点监测、市场管理、执法监管、传承利用、综合研判”“天目文保”平台架构七个模块。制定文物应急预案3个,文物安全工作方案4个,出台考古前置三大机制,组织专项检查44次,整改隐患61处。完成“三普”登录点挂牌点位824处坚持紧盯重点。吴越国王陵顺利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示范基地创建,“天目”防盗窃盗掘模块项目通过省文物局文物安全应用场景建设“揭榜挂帅”试点项目验收。3月,浙江省文物安全数字化应用建设现场推广会在临安召开《中国文物报》推广“天目文保”临安文物保护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做法。

2.强化文物价值展示

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推进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吴越文化历史商业街区、太庙山、功臣山“一街三区”建设。2月城址公园施工进场,5月净土寺遗址逐步对外开放9月吴越文化博物馆施工进场持续推进天目窑遗址群海丝申遗工作,完成天目窑遗址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运营同步开展谋划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运营维护管理方案9月净土寺遗址文化展陈项目建成开放,采用国有公司运维管理方式,招引培育几何书店”等市场化业态流量大步提升吴越国王陵借力清明恭祭钱王、钱王文化艺术展演、非遗潮市等大型活动,打响品牌持续引流,钱王陵共接待市民游客8.73万人次比上年增47%,博物馆共接待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8%

3.优化文物传承利用

推出文物研学游。推出吴越文化探寻之旅5条文物研学游线开授青少年文博研学课堂,“守护历史--我是小小考古员”活动荣获杭州市十佳青少年博物馆教育品牌,区博物馆入选杭州市博物馆社教联盟成员单位。开发文创新作品“越窑青瓷杯”“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等镇馆文物为原型,开发“青白系列”等瓷器文创产品16件建设乡村博物馆。新建乡村博物馆8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6家。完成区级民生实事4处文保单位(点)修缮项目,其中於潜镇民族日报社旧址修缮工程被市园文局评定为革命文物类十佳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五)打造全域景区

1.助力共同富裕

建设民宿集群。探索深化“共富师+小集群”自我造血模式,组建“民宿共富师”队伍30人民宿小集群16个,助力120家民宿抱团发展,举办第四届临安旅游乡村十大家宴等活动,持续扩大“天目乡宿”品牌影响力。深化村庄运营。全区目前共计28个市场化运营团队100名运营师进驻33个村落开展运营,“以商招商”项目达128个,落地业态产品210余个,总投资达9.2亿元,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推动村集体收入增加9926万元,为本地村民增收2956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000余个,吸引113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相关做法入选国家发改委共富简报、“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省文旅典型案例省共富最佳实践案例。实施“微改精提”。入库“微改造精提升”项目154个,投资总额6.79亿元。推动民宿“五个一”标准化提升,月亮工坊民宿获评全省首批杭州唯一“全国甲级旅游民宿”,10余家民宿列入2023年浙江省等级民宿培育名单18家入选浙韵千宿培育名单。

2.建设全域景区

一廊道能级提升强化规划引领,编制临安区“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发展规划》“天目叠翠、吴越千年”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建设实施意见》。借助亚运城市侧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廊道沿线风貌提升,串珠成链提靓廊道“颜值”。三圈层丰富业态。东部青山湖秀水圈推出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净土寺文化展陈、青山湖景区风吟艺术草坡新业态;中部大天目名山圈打造都喜天丽、英迪格等高端度假酒店集群,月亮湾漂流提升改造投用西部浙西天路户外圈建成亮相8300户外运动中心百丈岭自然探索公园7个天路驿站,创成省级旅游驿站2个十八景逐步亮相。年初“百丈探雪”“径山阳坡”示范型村落景区精彩亮相,引入运营商打造网红打卡点,培育壮大乡村美食和民宿规模在建“陌上花开”“深山渔村”“五凤朝阳”三个示范型村落景区预计年底前建成亮相加强“老十景”指导帮扶,运营率达到100%。

3.全力招大引强

持续招引。对接中欧文化城等投资商10余次,洽谈项目近20个。协同相关部门、镇街,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3000万以上项目2个其他文旅产业项目8个。全力创建。积极推进青山湖国家4A级景区创建迎检工作,做好青山湖街道、锦南街道、岛石镇创省AAA级景区镇和天目山镇创AAAA级景区镇迎检工作,支持大明山创国家5A级景区。完成复评。做好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复核迎检准备,开展7个3A级景区5年评定性复核工作,已完成暗访整改现场检查。

(六)打响公共品牌

1.发挥品牌集聚效应

总品牌引领。构建“1个总品牌引领+12个主品牌支撑+N个子品牌驱动”的“天目叠翠·吴越千年”品牌架构谱系。主品牌支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文博、文艺、文培、文创、文遗、文赏”,确定12个文旅类别主品牌,构建全领域品牌矩阵。子品牌驱动。“天目暖锅、天目山宝、昌化国石”等有一定知名度的子品牌先行,驱动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

2.构建品牌管理体系

建立管理制度围绕品牌闭环管理、认定管理、监督管理、赋能管理、服务管理五大建设重点,制订品牌认定规范、奖补规范、投诉分类等6项制度44套办法建设管理平台运用数字化“一屏三端”模型,构建政府、企业、游客互联互通模式,打造“一链式品牌申报”“全生命周期管理”“常态化投诉处置”“协同型巡查监管”四大闭环。形成管理架构“品牌申报-监测管理-双榜公示-政策奖兑-企业回炉”为管理思路,构建全生命周期一站式闭环管理服务架构。

3.投运品牌运维中心

品牌宣传推介。“天目叠翠·吴越千年”临安城市形象短片登上央视《新闻30分》栏目宣传平台通过主题活动、地铁宣传等载体,全方位输出品牌宣传,累计举办宣推介活动30余场,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发布报道180余篇。品牌企业培育。引导优质企业入驻数字平台,累计190文旅类企业完成申报,其中58省级以上荣誉企业免审入驻。品牌投诉处理。建成品牌运维中心,拟于年底前正式投入运营,试行“5分钟受理,3天内查证,1周内答复”机制。

(七)加强行业管理

1.制定一套标准

一是审批标准出台全省首个露营地管理办法和联审标准现已牵头八部门联审露营地16家备案11家。受邀参与《浙江省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等级评定标准》制订“临安露营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入选杭州市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第三批试点名单。二是检查标准制定《文旅场所安全检查清单汇编》等规范性制度,强化文体艺术类“双减”机构监管工作,开展场所消防、资金和培训检查1300余次,纳入国家监管平台场所91家。三是考核标准实施露营地评级管理,获评省级优秀露营地3家、市级优秀露营地3家,通过区级星级评定露营地6家。实行乡村运营商年度考核奖励机制,制订考核细则99项,累计淘汰不合格运营商3家。

2.开展两大专项

行业安全整治。聚焦文旅市场安全,严抓临崖临水、特种设备等领域行业隐患,严管玻璃桥、密室逃脱等旅游新业态,初步建立“监测、联审、标准、责任、数字应用”新业态安全监管模式。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722人次,检查场所1861家次,行政处罚立案调查53件,没收非法出版物243件,拆除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4座。围绕护航亚运主线,开展各类专项行动31个,检查各类场所684家次,整改安全隐患361个。行业服务提升。加强全行业规范化建设,开展文旅行业服务“大练兵、大比拼、大提升”专项行动,组织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比武、文旅行业讲解员(导游)技能大赛,覆盖全区文旅企业502家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规范旅行社合同管理、旅游包车等服务内容,责令整改旅行社6家,立案查处3件。临安新世纪旅行社、旅游集散中心评定为五星级旅行社,青山湖畔中都大酒店通过五星级酒店复评

3.紧盯三项指标

安全事故率。通过定期隐患排查、培训演练等举措,织密全区各类文旅场所安全防御网络,压实景区景点、文娱企业安全责任全年未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有效投诉率加强建章立制和分类施策,尽管因部分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职能划分、预付式消费纠纷处置划分调整,今年信访投诉量同比增长53.77%,但不满意件占比同比下降0.58%,重复件占比同比下降0.66%网上满意率通过线上、线下多形式、多群体抽样满意率调查,游客评价满意度总体较上年度上升。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393/2024-00724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24-02-22
临安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2-22
信息来源: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浏览量:

(一)开展主题教育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1次,开展廉政谈心谈话100余人次。强化“吴越风”党建品牌建设,“学习强国”平台录用53篇,微视频《讲好文物故事展现党员风采》获全省机关党建微视频大赛铜奖。开展全领域主题教育。精心谋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专题学习2次,开展追根溯源实践活动3场赴企业、镇村等基层一线座谈调研110余人次班子成员交流研讨提交心得9篇。坚持学与用紧密结合。扎实推进“解放思想·唯实惟先”大讨论活动,持续深化“民呼我为”三服务提档升级工作,累计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走访服务600余人次,解决难点问题95个。

(二)打赢亚运攻坚

保障场馆运行。圆满完成跆拳道和摔跤两项亚运赛事承办工作,为期9天累计519场,产生奖牌124枚,实现了零投诉、零差错、零事故,亚摔协授予临安场馆运行团队“最佳组织奖”和“最突出贡献奖”。确保三侧协同。“一办十四组”为主要架构,高效推进场馆侧、住宿侧和城市侧各项亚运筹办工作落实双周协调、周例会、日调度制和红黄绿“三色”任务办理晾晒机制,累计下发交办单211份,编印督查督导专报11期。推进城市观光。落地亚运城市观光“个十百千”计划,推出原创迎亚运歌曲《临安节拍》MV中英双语《亚运旅游指南》宣传册宣传片,推出10条亚运主题游线100家亚运体验精品民宿策划“亚运健儿带你游临安”活动打造优良文旅服务和金融服务环境升级体育事业。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80片,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8.85万平方米,建成市级环浙步道(临安段)300.04公里完成市级青少年防溺水培训公益课堂144节惠及21所学校组织开展全国U17国际式摔跤锦标赛2023杭州临安半程马拉松、2023长三角水上攀石精英挑战赛浙西天路爬坡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1400余场清凉峰镇入选浙江省运动休闲乡镇培育名单,临安区荣获“长三角自驾游示范目的地”称号

(三)建设文化名城

1.提升文化惠民

提升覆盖率。新建城市书房4家、文化驿站1家,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54个开展全民免费文艺培训668课时,惠及1.53万人次。提升参与率。举办第十二届临安年俗风情旅游节等主题活动28场,组织“亚运新时代”四大赛事活动和文化惠民演出等文艺活动335场,开展送戏下乡108场,参与群众达22.6万余人次。开展“全民阅读月”、长三角阅读马拉松等阅读推广活动900场下乡6.5万册提升品牌力。打响“书香润临·邀你共阅”临安阅读品牌,非遗展演《十八般武艺》荣获省级“非遗薪传奖”,3支舞蹈作品分别获评全国优秀广场舞、浙江省首届文化礼堂“我们的村舞”一等奖、杭州市民艺术节广场舞大赛金奖。

2.打造文化标识

吴越国钱王文化。深化省级文化标识十大创新项目“吴越国钱王”文化标识建设,清明祭钱王列入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博物馆获评“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4件馆藏文物获评浙江省首届“百大镇馆之宝”。天目山文化。完成天目山文化申报第二批浙江省文化标识建设创新(培育)项目工作推出3条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响“吴越名城·天目茶香”品牌天目云雾茶制作、天目漆器髹漆、天目盏制作3项技艺列入浙江省“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联盟。民俗非遗文化。全面展示非遗保护成果,推出非遗集市12场制作临安非遗宣传册和钱王传说非遗项目宣传视频。新增区级非遗工坊10家非遗名录19项,区级以上非遗项目总数合计达115项。

3.创作文艺精品

亮相亚残非遗表演《临安水龙》入选亚残运会开幕式暖场压轴节目《力量》,文化馆副馆长何昕炜参演亚残运会宣传推广歌曲《我们都一样》。转载创纪录推出原创亚运主题歌曲《临安节拍》文旅宣传片,在临安发布等官微媒体平台宣传推广点赞转发5万人组建轻骑兵组建1支“文旅轻骑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14支分队,招募N支志愿服务队,服务全区18个镇街,形成“1+14+N+18”文旅体惠民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文艺星火赋美”“吴越星舞台”等载体,完成100余场志愿文体活动

(四)创建文保标杆

1.固化文物保护模式

坚持数字赋能完善天目文保系统硬件设备,充分发挥数字化系统智能作用,文保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线上巡查累计检查30173次,AI预警552595次,上报问题112个,下派指令112次,处置率为100%,实现全年零事故。区博物馆、吴越国王陵消防队荣获“杭州市文物消防技能大比武博物馆组和文物建筑组团体一等奖”。坚持全链管理构建县域文物保护传承利用临安“八全”模式,形成涵盖“田野文物、考古前置、重点监测、市场管理、执法监管、传承利用、综合研判”“天目文保”平台架构七个模块。制定文物应急预案3个,文物安全工作方案4个,出台考古前置三大机制,组织专项检查44次,整改隐患61处。完成“三普”登录点挂牌点位824处坚持紧盯重点。吴越国王陵顺利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示范基地创建,“天目”防盗窃盗掘模块项目通过省文物局文物安全应用场景建设“揭榜挂帅”试点项目验收。3月,浙江省文物安全数字化应用建设现场推广会在临安召开《中国文物报》推广“天目文保”临安文物保护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做法。

2.强化文物价值展示

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推进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吴越文化历史商业街区、太庙山、功臣山“一街三区”建设。2月城址公园施工进场,5月净土寺遗址逐步对外开放9月吴越文化博物馆施工进场持续推进天目窑遗址群海丝申遗工作,完成天目窑遗址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运营同步开展谋划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运营维护管理方案9月净土寺遗址文化展陈项目建成开放,采用国有公司运维管理方式,招引培育几何书店”等市场化业态流量大步提升吴越国王陵借力清明恭祭钱王、钱王文化艺术展演、非遗潮市等大型活动,打响品牌持续引流,钱王陵共接待市民游客8.73万人次比上年增47%,博物馆共接待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8%

3.优化文物传承利用

推出文物研学游。推出吴越文化探寻之旅5条文物研学游线开授青少年文博研学课堂,“守护历史--我是小小考古员”活动荣获杭州市十佳青少年博物馆教育品牌,区博物馆入选杭州市博物馆社教联盟成员单位。开发文创新作品“越窑青瓷杯”“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等镇馆文物为原型,开发“青白系列”等瓷器文创产品16件建设乡村博物馆。新建乡村博物馆8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6家。完成区级民生实事4处文保单位(点)修缮项目,其中於潜镇民族日报社旧址修缮工程被市园文局评定为革命文物类十佳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五)打造全域景区

1.助力共同富裕

建设民宿集群。探索深化“共富师+小集群”自我造血模式,组建“民宿共富师”队伍30人民宿小集群16个,助力120家民宿抱团发展,举办第四届临安旅游乡村十大家宴等活动,持续扩大“天目乡宿”品牌影响力。深化村庄运营。全区目前共计28个市场化运营团队100名运营师进驻33个村落开展运营,“以商招商”项目达128个,落地业态产品210余个,总投资达9.2亿元,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推动村集体收入增加9926万元,为本地村民增收2956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000余个,吸引113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相关做法入选国家发改委共富简报、“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省文旅典型案例省共富最佳实践案例。实施“微改精提”。入库“微改造精提升”项目154个,投资总额6.79亿元。推动民宿“五个一”标准化提升,月亮工坊民宿获评全省首批杭州唯一“全国甲级旅游民宿”,10余家民宿列入2023年浙江省等级民宿培育名单18家入选浙韵千宿培育名单。

2.建设全域景区

一廊道能级提升强化规划引领,编制临安区“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发展规划》“天目叠翠、吴越千年”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建设实施意见》。借助亚运城市侧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廊道沿线风貌提升,串珠成链提靓廊道“颜值”。三圈层丰富业态。东部青山湖秀水圈推出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净土寺文化展陈、青山湖景区风吟艺术草坡新业态;中部大天目名山圈打造都喜天丽、英迪格等高端度假酒店集群,月亮湾漂流提升改造投用西部浙西天路户外圈建成亮相8300户外运动中心百丈岭自然探索公园7个天路驿站,创成省级旅游驿站2个十八景逐步亮相。年初“百丈探雪”“径山阳坡”示范型村落景区精彩亮相,引入运营商打造网红打卡点,培育壮大乡村美食和民宿规模在建“陌上花开”“深山渔村”“五凤朝阳”三个示范型村落景区预计年底前建成亮相加强“老十景”指导帮扶,运营率达到100%。

3.全力招大引强

持续招引。对接中欧文化城等投资商10余次,洽谈项目近20个。协同相关部门、镇街,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3000万以上项目2个其他文旅产业项目8个。全力创建。积极推进青山湖国家4A级景区创建迎检工作,做好青山湖街道、锦南街道、岛石镇创省AAA级景区镇和天目山镇创AAAA级景区镇迎检工作,支持大明山创国家5A级景区。完成复评。做好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复核迎检准备,开展7个3A级景区5年评定性复核工作,已完成暗访整改现场检查。

(六)打响公共品牌

1.发挥品牌集聚效应

总品牌引领。构建“1个总品牌引领+12个主品牌支撑+N个子品牌驱动”的“天目叠翠·吴越千年”品牌架构谱系。主品牌支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文博、文艺、文培、文创、文遗、文赏”,确定12个文旅类别主品牌,构建全领域品牌矩阵。子品牌驱动。“天目暖锅、天目山宝、昌化国石”等有一定知名度的子品牌先行,驱动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

2.构建品牌管理体系

建立管理制度围绕品牌闭环管理、认定管理、监督管理、赋能管理、服务管理五大建设重点,制订品牌认定规范、奖补规范、投诉分类等6项制度44套办法建设管理平台运用数字化“一屏三端”模型,构建政府、企业、游客互联互通模式,打造“一链式品牌申报”“全生命周期管理”“常态化投诉处置”“协同型巡查监管”四大闭环。形成管理架构“品牌申报-监测管理-双榜公示-政策奖兑-企业回炉”为管理思路,构建全生命周期一站式闭环管理服务架构。

3.投运品牌运维中心

品牌宣传推介。“天目叠翠·吴越千年”临安城市形象短片登上央视《新闻30分》栏目宣传平台通过主题活动、地铁宣传等载体,全方位输出品牌宣传,累计举办宣推介活动30余场,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发布报道180余篇。品牌企业培育。引导优质企业入驻数字平台,累计190文旅类企业完成申报,其中58省级以上荣誉企业免审入驻。品牌投诉处理。建成品牌运维中心,拟于年底前正式投入运营,试行“5分钟受理,3天内查证,1周内答复”机制。

(七)加强行业管理

1.制定一套标准

一是审批标准出台全省首个露营地管理办法和联审标准现已牵头八部门联审露营地16家备案11家。受邀参与《浙江省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等级评定标准》制订“临安露营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入选杭州市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第三批试点名单。二是检查标准制定《文旅场所安全检查清单汇编》等规范性制度,强化文体艺术类“双减”机构监管工作,开展场所消防、资金和培训检查1300余次,纳入国家监管平台场所91家。三是考核标准实施露营地评级管理,获评省级优秀露营地3家、市级优秀露营地3家,通过区级星级评定露营地6家。实行乡村运营商年度考核奖励机制,制订考核细则99项,累计淘汰不合格运营商3家。

2.开展两大专项

行业安全整治。聚焦文旅市场安全,严抓临崖临水、特种设备等领域行业隐患,严管玻璃桥、密室逃脱等旅游新业态,初步建立“监测、联审、标准、责任、数字应用”新业态安全监管模式。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722人次,检查场所1861家次,行政处罚立案调查53件,没收非法出版物243件,拆除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4座。围绕护航亚运主线,开展各类专项行动31个,检查各类场所684家次,整改安全隐患361个。行业服务提升。加强全行业规范化建设,开展文旅行业服务“大练兵、大比拼、大提升”专项行动,组织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比武、文旅行业讲解员(导游)技能大赛,覆盖全区文旅企业502家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规范旅行社合同管理、旅游包车等服务内容,责令整改旅行社6家,立案查处3件。临安新世纪旅行社、旅游集散中心评定为五星级旅行社,青山湖畔中都大酒店通过五星级酒店复评

3.紧盯三项指标

安全事故率。通过定期隐患排查、培训演练等举措,织密全区各类文旅场所安全防御网络,压实景区景点、文娱企业安全责任全年未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有效投诉率加强建章立制和分类施策,尽管因部分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职能划分、预付式消费纠纷处置划分调整,今年信访投诉量同比增长53.77%,但不满意件占比同比下降0.58%,重复件占比同比下降0.66%网上满意率通过线上、线下多形式、多群体抽样满意率调查,游客评价满意度总体较上年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