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9054/2024-009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清凉峰镇 发文日期 2024-03-01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清凉峰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日期:
2024-03-01 11:17
来源:
党政综合办
浏览量:

2023年,清凉峰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准确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聚力打好“产业强镇、全域和美、护航亚运、幸福村社、改革创新”五套组合拳,扎实推进全镇各项事业更上一个台阶。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12 月,全镇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8.87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632万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854万元;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56亿元,同比增长 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国地两税收入4765万元,同比增长77%;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31元。获得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运动休闲乡镇培育镇和浙江省水美乡镇称号。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全力以赴“经济翻身”,产业强镇迸发“新动能”。一是产业结构优化提质增效。持续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动态关注企业需求,完成杭州天赐食有限公司和杭州良赞食品有限公司2家“小升规”企业培育,有序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阶段工作,共清查上报单位498家,个体户1570户。实施“项目引落攻坚战”,成立镇项目引落工作领导小组,动态更新招引清单,围绕招商重点,先后赴杭州、合肥等地高频次对接污水处理厂、云溪坞文旅、竹龙潭茶文旅等项目,成功引进国能万马光电等产业项目 5 个,招引亿元以上注册类项目 1完成阿力炒货新建生产线项目。二是特色产业塑造发展优势。举办2023中国临安山核桃开杆节亚运大明山公益徒步之旅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山核桃产业优质成果,力促绿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发挥高山蔬菜资源优势,坚持打造农产品特色精品,杭州临安方锡高家庭农场的“杭杂503”番茄以及杭州嘉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早秀”辣椒被评为2023浙江精品山地蔬菜金奖。做深“联乡结村”帮扶文章,推动竹龙潭茶文旅项目签约落地,举办“清凉峰味”共富品牌发布和进杭城社区赏味活动,擦亮清凉峰特色农产品“金名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清凉峰镇清风联盟共富带入选杭州市第二批共富带名单。三是重点项目蓄足发展动力。省重点项目双溪口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已完成蓄水安全鉴定,整体进度已完成98%,16.73公里环库林道完成验收。市级环浙步道清凉峰段13公里建设完工,杭州洲益隐世度假酒店顺利开业,被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职工技术协会授予劳模工匠疗休养基地旅游要素增色添彩。聚焦整乡镇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推进颊口蔬菜育苗、白果水稻育秧、九都蔬菜深加工三大中心建设,与已建成的镇农创客服务中心构成四大助农平台,涉及14个子项目均已完工。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昌西公社”共富工坊投入使用,可实现蔬菜年深加工1000吨以上,带动安徽家庭农场5家、清凉峰农业经营主体3家、强村公司2家,两省三地农户2000余户。

2.凝心聚力“亚运攻坚”,全域和美奏响“协奏曲”。一是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发挥镇村党员干部作用,打好“迎亚运环境整治”“清洁乡村”组合拳,建立专班督查,问题交办和整改排名三项工作机制,累计交办问题4853处,完成整改4784处,整改率达98.6%。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行动,17个村累计巡查“露天焚烧”人数达719人,处置焚烧97起,入户宣传达7332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创成“无废乡村”1个,高效管护构建绿色水网,创成省级水美乡镇二是平安护航保障有力。“迎亚运·创平安”基层治理大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累计排查企业118家,合计发现隐患问题1231条,问题整改率达100%,拆违除患130余处,面积12000平方米,完成率120建强“1+3+N”基层多元治理阵容,组建平安志愿者巡防队伍17支,发挥“共享法庭”“信访超市”联动效应,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61件,成功率达98.6%。深化省际接边联调“四联机制”,与歙县三阳镇、绩溪县伏岭镇开展接边联合排查、联合宣传等工作4次,启动接边信访矛盾纠纷联合化解5次,对重点人员联合稳控5次。发挥民间和社会力量作用,“清和”帮帮团在社会治理中作用发挥明显,1-12月,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0件,调解成功率达98%。三是村镇能级稳步提升。深入挖掘生态资源及传统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有机更新,新峰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美丽乡村精品村项目预计12月中旬完工验收。一体化推进杨溪村未来乡村以及历史文化传统重点村落建设,除将军殿和古建筑外,其他主体建设基本完工。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管理,开展乡土建筑义干永安桥、步武牌坊、红军标语墙、曹青香民居修缮,助推历史文化传承。

3.党建引领“创新破难”,乡村振兴启动“加速键”。

一是启动“德善指数”工程提振精气神。建立“德善指数”全域文明数智评价体系,在基层治理、精神共富中走出“清凉峰模式”,目前在8个试点村推行。通过建立“德善昌西·有礼家庭”创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成立镇村两级评议检查组,在村、网络、微网格基础上将社会治理延伸到“家庭”单元,实现家庭码赋码管理。依托现代村社数字系统“飞村”数智平台将“廉洁守法、文明出行、志愿服务”等13项内容转化为量化指标,实现“线上+线下”双监管。打造“家风银行”德善榜、积分超市和多类型公益项目,将“德善积分”纳入党员评价体系,各村积分排名靠前的农户可在“家风银行”领取“德善福利”,“家风银行3.0”积分兑换,有效推动村风、民风提升。二是开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新局面。在区委领导下坚持扁平化管理、矩阵式协同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清凉峰镇确立了“1”个以统领指挥、督导、考核的综合信息指挥室,对应四条跑道设立“4”个相应平台,同时将志愿服务队、专职力量等基层治理团队整合,建设“X”个特色科室,将原有7办2中心优化整合,缩减为1室4平台,重塑各机关平台职能定位。三是探索跨省党建联建发展新路径。与安徽省伏岭镇、三阳镇建立“一山情·共振兴”党建联建,成功举办浙皖两省“清”春荟聚创未来人才论坛,成立党建联建“清”春帮共体5家。挖掘本镇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会员16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家,与伏岭镇、三阳镇30余位新农人探索组团奔共富的新路径。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清凉峰镇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以及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锚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抢抓机遇、提振信心,持续为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山地运动休闲胜地·浙皖省际边关重镇贡献力量。

1.聚焦数智革,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强化“1+4+X”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依托“清风管家”数智系统,提升整体工作效能用好“德善指数”全域文明数智评价体系,力争17个村全覆盖,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完善队伍管理、数据集成、模块深化、积分运用等,精准高效推动基层治理。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深入践行“浦江经验”“枫桥经验”,统筹“四联机制”“共享法庭”“清和”帮帮团等多元治理力量,深化省际接边联调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2.聚焦项目建设,着力夯实环境品质根基。提前谋划部署,打好农污扩面三期项目“主动仗”快推进EOD项目建设,落实政策要素保障,全力做好鸠甫村、颊口村集镇范围内“污水零直排”提质增效工程建设以及绿色设施提升。持续提升村镇面貌,计划6月底前完成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24年底前配合国兴公司完成临安-歙县“浙西皖南·风情穿越”区域风貌提升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新标杆,力争实现无废镇街创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白果村数字乡村建设,力争2024年2月前完成历史文化村落古建筑群的收尾工作。

3.聚焦产业融合,着力激发共同富裕活力。一以贯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依托“一廊三圈十八景”中“浙西天路户外圈”优势,积极打造市级环浙步道,推进清凉峰省级运动休闲乡镇创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依托大明山、太子尖等景区资源以及大明山居配套酒店设施,探索“旅游景区+特色小镇+村落景区+民宿集群”发展模式,努力谋划集康养、冰雪游、山地运动一体的产业新业态增强村农共富动力引擎,推动农业产业孵化园(电商园)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九都污水处理厂、九都村冷库、竹龙潭高山茶园项目工程建设。继续推动本土历史剧创编,讲好文化故事,凸显浙西文化魅力,加强保护本土历史文化遗存,推进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创建。

4.聚焦急难愁盼,着力加强民生福祉保障。提升医疗基础设施供给,有序推进镇中心卫生院整体迁建项目。做好土地要素保障,推进颊口片、马啸片两个镇级公墓项目林地指标报批、征地、招投标等工作,力争2024年底前完成建设。协助石长城村做好小型水库移民村扶持项目,力争2024年6月底前完成建设。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老年教育圈”扩面,高质量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文化管家”社会化管理项目,赋能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9054/2024-00913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清凉峰镇
发文日期 2024-03-01
清凉峰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4-03-01
信息来源: 党政综合办
浏览量:

2023年,清凉峰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准确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聚力打好“产业强镇、全域和美、护航亚运、幸福村社、改革创新”五套组合拳,扎实推进全镇各项事业更上一个台阶。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12 月,全镇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8.87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632万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854万元;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56亿元,同比增长 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国地两税收入4765万元,同比增长77%;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31元。获得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运动休闲乡镇培育镇和浙江省水美乡镇称号。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全力以赴“经济翻身”,产业强镇迸发“新动能”。一是产业结构优化提质增效。持续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动态关注企业需求,完成杭州天赐食有限公司和杭州良赞食品有限公司2家“小升规”企业培育,有序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阶段工作,共清查上报单位498家,个体户1570户。实施“项目引落攻坚战”,成立镇项目引落工作领导小组,动态更新招引清单,围绕招商重点,先后赴杭州、合肥等地高频次对接污水处理厂、云溪坞文旅、竹龙潭茶文旅等项目,成功引进国能万马光电等产业项目 5 个,招引亿元以上注册类项目 1完成阿力炒货新建生产线项目。二是特色产业塑造发展优势。举办2023中国临安山核桃开杆节亚运大明山公益徒步之旅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山核桃产业优质成果,力促绿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发挥高山蔬菜资源优势,坚持打造农产品特色精品,杭州临安方锡高家庭农场的“杭杂503”番茄以及杭州嘉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早秀”辣椒被评为2023浙江精品山地蔬菜金奖。做深“联乡结村”帮扶文章,推动竹龙潭茶文旅项目签约落地,举办“清凉峰味”共富品牌发布和进杭城社区赏味活动,擦亮清凉峰特色农产品“金名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清凉峰镇清风联盟共富带入选杭州市第二批共富带名单。三是重点项目蓄足发展动力。省重点项目双溪口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已完成蓄水安全鉴定,整体进度已完成98%,16.73公里环库林道完成验收。市级环浙步道清凉峰段13公里建设完工,杭州洲益隐世度假酒店顺利开业,被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职工技术协会授予劳模工匠疗休养基地旅游要素增色添彩。聚焦整乡镇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推进颊口蔬菜育苗、白果水稻育秧、九都蔬菜深加工三大中心建设,与已建成的镇农创客服务中心构成四大助农平台,涉及14个子项目均已完工。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昌西公社”共富工坊投入使用,可实现蔬菜年深加工1000吨以上,带动安徽家庭农场5家、清凉峰农业经营主体3家、强村公司2家,两省三地农户2000余户。

2.凝心聚力“亚运攻坚”,全域和美奏响“协奏曲”。一是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发挥镇村党员干部作用,打好“迎亚运环境整治”“清洁乡村”组合拳,建立专班督查,问题交办和整改排名三项工作机制,累计交办问题4853处,完成整改4784处,整改率达98.6%。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行动,17个村累计巡查“露天焚烧”人数达719人,处置焚烧97起,入户宣传达7332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创成“无废乡村”1个,高效管护构建绿色水网,创成省级水美乡镇二是平安护航保障有力。“迎亚运·创平安”基层治理大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累计排查企业118家,合计发现隐患问题1231条,问题整改率达100%,拆违除患130余处,面积12000平方米,完成率120建强“1+3+N”基层多元治理阵容,组建平安志愿者巡防队伍17支,发挥“共享法庭”“信访超市”联动效应,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61件,成功率达98.6%。深化省际接边联调“四联机制”,与歙县三阳镇、绩溪县伏岭镇开展接边联合排查、联合宣传等工作4次,启动接边信访矛盾纠纷联合化解5次,对重点人员联合稳控5次。发挥民间和社会力量作用,“清和”帮帮团在社会治理中作用发挥明显,1-12月,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0件,调解成功率达98%。三是村镇能级稳步提升。深入挖掘生态资源及传统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有机更新,新峰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美丽乡村精品村项目预计12月中旬完工验收。一体化推进杨溪村未来乡村以及历史文化传统重点村落建设,除将军殿和古建筑外,其他主体建设基本完工。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管理,开展乡土建筑义干永安桥、步武牌坊、红军标语墙、曹青香民居修缮,助推历史文化传承。

3.党建引领“创新破难”,乡村振兴启动“加速键”。

一是启动“德善指数”工程提振精气神。建立“德善指数”全域文明数智评价体系,在基层治理、精神共富中走出“清凉峰模式”,目前在8个试点村推行。通过建立“德善昌西·有礼家庭”创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成立镇村两级评议检查组,在村、网络、微网格基础上将社会治理延伸到“家庭”单元,实现家庭码赋码管理。依托现代村社数字系统“飞村”数智平台将“廉洁守法、文明出行、志愿服务”等13项内容转化为量化指标,实现“线上+线下”双监管。打造“家风银行”德善榜、积分超市和多类型公益项目,将“德善积分”纳入党员评价体系,各村积分排名靠前的农户可在“家风银行”领取“德善福利”,“家风银行3.0”积分兑换,有效推动村风、民风提升。二是开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新局面。在区委领导下坚持扁平化管理、矩阵式协同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清凉峰镇确立了“1”个以统领指挥、督导、考核的综合信息指挥室,对应四条跑道设立“4”个相应平台,同时将志愿服务队、专职力量等基层治理团队整合,建设“X”个特色科室,将原有7办2中心优化整合,缩减为1室4平台,重塑各机关平台职能定位。三是探索跨省党建联建发展新路径。与安徽省伏岭镇、三阳镇建立“一山情·共振兴”党建联建,成功举办浙皖两省“清”春荟聚创未来人才论坛,成立党建联建“清”春帮共体5家。挖掘本镇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会员16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家,与伏岭镇、三阳镇30余位新农人探索组团奔共富的新路径。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清凉峰镇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以及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锚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抢抓机遇、提振信心,持续为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山地运动休闲胜地·浙皖省际边关重镇贡献力量。

1.聚焦数智革,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强化“1+4+X”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依托“清风管家”数智系统,提升整体工作效能用好“德善指数”全域文明数智评价体系,力争17个村全覆盖,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完善队伍管理、数据集成、模块深化、积分运用等,精准高效推动基层治理。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深入践行“浦江经验”“枫桥经验”,统筹“四联机制”“共享法庭”“清和”帮帮团等多元治理力量,深化省际接边联调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2.聚焦项目建设,着力夯实环境品质根基。提前谋划部署,打好农污扩面三期项目“主动仗”快推进EOD项目建设,落实政策要素保障,全力做好鸠甫村、颊口村集镇范围内“污水零直排”提质增效工程建设以及绿色设施提升。持续提升村镇面貌,计划6月底前完成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24年底前配合国兴公司完成临安-歙县“浙西皖南·风情穿越”区域风貌提升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新标杆,力争实现无废镇街创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白果村数字乡村建设,力争2024年2月前完成历史文化村落古建筑群的收尾工作。

3.聚焦产业融合,着力激发共同富裕活力。一以贯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依托“一廊三圈十八景”中“浙西天路户外圈”优势,积极打造市级环浙步道,推进清凉峰省级运动休闲乡镇创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依托大明山、太子尖等景区资源以及大明山居配套酒店设施,探索“旅游景区+特色小镇+村落景区+民宿集群”发展模式,努力谋划集康养、冰雪游、山地运动一体的产业新业态增强村农共富动力引擎,推动农业产业孵化园(电商园)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九都污水处理厂、九都村冷库、竹龙潭高山茶园项目工程建设。继续推动本土历史剧创编,讲好文化故事,凸显浙西文化魅力,加强保护本土历史文化遗存,推进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创建。

4.聚焦急难愁盼,着力加强民生福祉保障。提升医疗基础设施供给,有序推进镇中心卫生院整体迁建项目。做好土地要素保障,推进颊口片、马啸片两个镇级公墓项目林地指标报批、征地、招投标等工作,力争2024年底前完成建设。协助石长城村做好小型水库移民村扶持项目,力争2024年6月底前完成建设。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老年教育圈”扩面,高质量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文化管家”社会化管理项目,赋能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