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596/2024-0135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科技局 发文日期 2024-03-22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杭州市临安区科学技术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日期:
2024-03-22 16:22
来源:
区科技局
浏览量:

2023年,临安区科技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杭州市科技局的关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全力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牵引,在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成果、创新人才、创新生态等方面攻坚突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建设“产业强区”塑造新优势、提供新动能。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区创新指数达203.1,位居全省第18位(其中技术创新指数位居全省第4位),连续四年进入全省第一梯队;R&D投入强度为3.78%,居全省第11位;每千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位为38.91,位居全省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84.2%,居全省第7位;全区共落实科技资金3.15亿元,其中向上争取资金1.03亿元;创新深化、“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均获全省二季度5星评定,并获评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20周年先进集体、杭州市创新活力之城建设行政奖励集体嘉奖,连续两年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活动周先进表彰,科创金融改革项目入选浙江省创新深化改革清单典型案例。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双向融合,全力开创科技党建新局面

1.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坚持全面系统学习,深化“领导领学+集体研学+个人自学”学习机制,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体班子成员开展主题宣讲,充分发挥班子成员领学促学作用;强化集体研学,开展“双周研学”活动,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并邀请党校老师、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作专题辅导,切实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的理解;注重个人自学,开展“午间30分”学习交流会,落实“青年赛学”,组织全局年轻干部开展主题教育“微课堂”比赛及主题教育应知应会知识竞赛,在比拼中切实加深学习领会。开展科技特派员访百村、暖企先锋访百企行动,切实当好“科技服务员”“党建领航员”,推动科技+党建“双融双促”,助力企业、乡村高质量发展。

2.探索实施星火课堂。全面推进“全科式”干部培养,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星火课堂”工程,安排机关党员干部围绕当前形势、热点、重点任务以及科室业务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和宣讲,积极邀请科技学者、业务专家、一线科技工作者进机关开展讲座,组织学习党建理论、业务知识、数字经济、科技发展等知识,以“向外学”的方式增强党员干部的内在本领。全年累计开展“星火课堂”11次,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徐川子、临安区原副区长庞保平、南都电源公司总工程师相佳媛等专家为全体机关干部授课。

3.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三走”活动,“向下走”服务青山湖街道洪村助力其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向外走”对标先进,学习深圳市科技创新工作先进经验,“向上走”多方位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衔接,把深化开展“解放思想·唯实惟先”大讨论活动与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市委“打好经济翻身仗”工作相结合,以产业强区“企业服务主动战”为载体,“点对点”精准助企“加速跑”,全力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坚持创新制胜,全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1.聚力平台提能造峰,推动区域创新活力涌流。一是打造省级高新产业园区。优化科技城科创平台布局,强化高端要素集聚、科创配套建设和产业平台导入,促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联动融通。11月份,青山湖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园成功创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是打造高能级平台矩阵。积极对接大走廊内省实验室和高校创新资源并推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签约浙江农林大学青山湖研究院,与浙工大青山湖研究院签订框架协议,持续推进“一平台两中心”、医学院P3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硬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三是打造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建强企业研发机构,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牵头组建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8家,其中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企业研究院4家、省研发中心18家、市研发中心25家。全区已累计设置市级研发机构115家,省级研发机构119家,企业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2.聚力四链融合发展,推动高新产业集群成势。一是推动全域大孵化器建设。推动网易、杭师大等一批重点孵化平台正式运营,推动科发投青山湖科技孵化基地、众合科技孵化园完成签约,全区孵化平台增至27家,创新创业空间基础进一步夯实。鼓励引导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围绕所属领域建设专业孵化平台,全年新设专业孵化平台1家,全区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5家,市级以上孵化面积累计达9.3万平方米。二是推动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完善科技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全年新增省科技领军企业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9家。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推动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和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动态“两清零”,截至目前已清零20家。三是推动高端人才加快集聚。着力加强高精尖人才引育,成功入选国家特支人才1人,实现全区零突破;引育G类以上人才15名,其中C类人才5名;入选市级海外引才计划2人、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个;3家企业的外国人才创新成果亮相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成功举办2023年全区国际高层次人才联谊活动。

3.聚力生态塑优塑强,推动成果转化提档加速。一是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全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精准梳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全年立项区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2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项目5项、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4项、区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1项。二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认真贯彻落实杭州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部署要求,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进签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临安技术转移中心和青山湖孵化基地。充分发挥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全区累计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8场,完成技术需求征集102个,培育创建杭州市概念验证中心1家。三是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率先实施科技金融“一池一贷一险N基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动风险池基金规模从1.7亿元扩大至4亿元,累计支持企业85家次,累计发放基金贷款共3.4亿元,居全市前列;在全省首创科技企业创业保险,覆盖双创平台3家、初创企业65家;推出各类科技贷产品,惠及科技型企业350家、涉及金额12亿元。相关经验在省、市政务信息专报上刊发,胥伟华副市长批示肯定,并成功入选浙江省创新深化改革清单典型案例。

(三)坚持克难攻坚,全力构建科技服务新路径

1.充分释放技术交易市场活力。成立区级技术合同登记点,以登记点为平台为全区企业提供合同登记与政策咨询的服务,并先后组织覆盖全区企业和镇(街)的工作培训班3次,赴相关重点镇街开展专场培训4次。局主要领导带队到重点企业、高校院所、孵化器等单位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指导工作,挖掘存量,提升质量;对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在成果转化方面有意向合作的企业,积极帮助对接,从“坐等上门”转变为“主动服务”。全年完成技术交易额13.2亿元,增幅达160%,大幅超额完成全年市级任务目标。

2.加强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关于“双减”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全力配合教育部门协同做好“双减”工作,积极落实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与服务。全年完成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前置审批2家,完成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全国监管与服务平台纳管和资金监管账户开通11家,监管覆盖100%;开展常态化巡查和安全生产监督,做好“护航亚运”工作,累计检查200余家次。

3.开展“科技强农富民”服务行动。选派临安区第十批科技特派员14名、团队2个,全年共建立示范基地12个,引进新品种178个、研发新产品4项、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案8项,培训人数220人次,累计参与实施各类农业项目3项,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10月份,积极承办杭州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推进现场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此外,为推动浙江省科创走廊“多层次、体系化、差异化”发展,积极赋能山区县高质量发展,临安区科技局与龙游县科技局签订了2023年山海协作科技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深化山海协作科技创新合作夯实基础。

三、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区科技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担当实干、奋楫争先,强力推进创新深化、“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为高水平建设“产业强区”做出更大贡献。

(一)总体目标

2024年,全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力争保持在3.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2%以上;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以上,申报省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限额),力争新增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研发中心5家以上,新增省级孵化平台1家、市级孵化平台2家以上;推荐申报国家、省、市重点研发项目5项以上,组织实施区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0项以上;全区技术交易总额突破12亿元;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二)工作计划

1.强化政治引领,促进党建科技融合。一是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迭代“暖企先锋”党建品牌,围绕“立足岗位作贡献当先锋”,以“三员协同”为载体,当好“硬仗攻坚员、科技服务员、党建领航员”,推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强力推进创新深化、“315”工程中争当先锋模范。二是持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深化“星火课堂”品牌建设,探索建立“专家讲学、骨干领学、一线研学、青年赛学”机制,重点突出理论武装、业务提升、一线破难、青春建功,以“党建红”引领“科技蓝”。三是扎实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严格落实“四审一决策”机制,推进科技项目经费发放使用全过程监督;高标准推进“亲清”政商交往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科技局廉洁自律十不准”制度;高水平推动廉洁文化教育润心,持续推进“明德守法·完善自我”专项行动,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年轻干部成长全链条。

2.激发主体活力,推进科创能力跃升。一是聚力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深化“两化两清零一提升”,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力争规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和3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实现清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到55%以上,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数量突破200家。二是开展“一链一突破”产业攻关,支持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和源头创新能力突破,探索实施区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组织模式改革,围绕我区电线电缆、光电、复合装饰材料等传统特色产业和新材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攻克产业链共性技术和企业关键技术10项以上。三是探索“科创临里合作”新模式,深化与省实验室成果转移转化合作,立足高校构建“一院一链一基地”转化通道,为企业赋能“牵好线搭好桥”。

3.优化科技服务,厚植创新创业沃土。一是实施孵化引育“沃土”计划,畅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服务通道,以超常规举措推进“铺天盖地”和“以楼聚产”大孵化集群建设,全年新建、盘活楼宇空间55万方以上,市级及以上孵化面积突破10万方。二是完善科技金融多位一体服务保障体系,在“一池一贷一险N基金”基础上,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企业创新险等新型科技金融产品,持续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天使基金引导作用,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三是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开展“科技强农富民”服务行动,通过“按需培训+重点培训+联合培训”模式,切实带动农民增收,争创有推广价值的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596/2024-01352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科技局
发文日期 2024-03-22
杭州市临安区科学技术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3-22
信息来源: 区科技局
浏览量:

2023年,临安区科技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杭州市科技局的关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全力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牵引,在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成果、创新人才、创新生态等方面攻坚突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建设“产业强区”塑造新优势、提供新动能。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区创新指数达203.1,位居全省第18位(其中技术创新指数位居全省第4位),连续四年进入全省第一梯队;R&D投入强度为3.78%,居全省第11位;每千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位为38.91,位居全省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84.2%,居全省第7位;全区共落实科技资金3.15亿元,其中向上争取资金1.03亿元;创新深化、“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均获全省二季度5星评定,并获评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20周年先进集体、杭州市创新活力之城建设行政奖励集体嘉奖,连续两年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活动周先进表彰,科创金融改革项目入选浙江省创新深化改革清单典型案例。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双向融合,全力开创科技党建新局面

1.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坚持全面系统学习,深化“领导领学+集体研学+个人自学”学习机制,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体班子成员开展主题宣讲,充分发挥班子成员领学促学作用;强化集体研学,开展“双周研学”活动,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并邀请党校老师、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作专题辅导,切实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的理解;注重个人自学,开展“午间30分”学习交流会,落实“青年赛学”,组织全局年轻干部开展主题教育“微课堂”比赛及主题教育应知应会知识竞赛,在比拼中切实加深学习领会。开展科技特派员访百村、暖企先锋访百企行动,切实当好“科技服务员”“党建领航员”,推动科技+党建“双融双促”,助力企业、乡村高质量发展。

2.探索实施星火课堂。全面推进“全科式”干部培养,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星火课堂”工程,安排机关党员干部围绕当前形势、热点、重点任务以及科室业务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和宣讲,积极邀请科技学者、业务专家、一线科技工作者进机关开展讲座,组织学习党建理论、业务知识、数字经济、科技发展等知识,以“向外学”的方式增强党员干部的内在本领。全年累计开展“星火课堂”11次,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徐川子、临安区原副区长庞保平、南都电源公司总工程师相佳媛等专家为全体机关干部授课。

3.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三走”活动,“向下走”服务青山湖街道洪村助力其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向外走”对标先进,学习深圳市科技创新工作先进经验,“向上走”多方位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衔接,把深化开展“解放思想·唯实惟先”大讨论活动与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市委“打好经济翻身仗”工作相结合,以产业强区“企业服务主动战”为载体,“点对点”精准助企“加速跑”,全力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坚持创新制胜,全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1.聚力平台提能造峰,推动区域创新活力涌流。一是打造省级高新产业园区。优化科技城科创平台布局,强化高端要素集聚、科创配套建设和产业平台导入,促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联动融通。11月份,青山湖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园成功创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是打造高能级平台矩阵。积极对接大走廊内省实验室和高校创新资源并推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签约浙江农林大学青山湖研究院,与浙工大青山湖研究院签订框架协议,持续推进“一平台两中心”、医学院P3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硬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三是打造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建强企业研发机构,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牵头组建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8家,其中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企业研究院4家、省研发中心18家、市研发中心25家。全区已累计设置市级研发机构115家,省级研发机构119家,企业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2.聚力四链融合发展,推动高新产业集群成势。一是推动全域大孵化器建设。推动网易、杭师大等一批重点孵化平台正式运营,推动科发投青山湖科技孵化基地、众合科技孵化园完成签约,全区孵化平台增至27家,创新创业空间基础进一步夯实。鼓励引导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围绕所属领域建设专业孵化平台,全年新设专业孵化平台1家,全区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5家,市级以上孵化面积累计达9.3万平方米。二是推动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完善科技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全年新增省科技领军企业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9家。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推动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和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动态“两清零”,截至目前已清零20家。三是推动高端人才加快集聚。着力加强高精尖人才引育,成功入选国家特支人才1人,实现全区零突破;引育G类以上人才15名,其中C类人才5名;入选市级海外引才计划2人、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个;3家企业的外国人才创新成果亮相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成功举办2023年全区国际高层次人才联谊活动。

3.聚力生态塑优塑强,推动成果转化提档加速。一是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全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精准梳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全年立项区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2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项目5项、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4项、区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1项。二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认真贯彻落实杭州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部署要求,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进签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临安技术转移中心和青山湖孵化基地。充分发挥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全区累计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8场,完成技术需求征集102个,培育创建杭州市概念验证中心1家。三是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率先实施科技金融“一池一贷一险N基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动风险池基金规模从1.7亿元扩大至4亿元,累计支持企业85家次,累计发放基金贷款共3.4亿元,居全市前列;在全省首创科技企业创业保险,覆盖双创平台3家、初创企业65家;推出各类科技贷产品,惠及科技型企业350家、涉及金额12亿元。相关经验在省、市政务信息专报上刊发,胥伟华副市长批示肯定,并成功入选浙江省创新深化改革清单典型案例。

(三)坚持克难攻坚,全力构建科技服务新路径

1.充分释放技术交易市场活力。成立区级技术合同登记点,以登记点为平台为全区企业提供合同登记与政策咨询的服务,并先后组织覆盖全区企业和镇(街)的工作培训班3次,赴相关重点镇街开展专场培训4次。局主要领导带队到重点企业、高校院所、孵化器等单位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指导工作,挖掘存量,提升质量;对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在成果转化方面有意向合作的企业,积极帮助对接,从“坐等上门”转变为“主动服务”。全年完成技术交易额13.2亿元,增幅达160%,大幅超额完成全年市级任务目标。

2.加强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关于“双减”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全力配合教育部门协同做好“双减”工作,积极落实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与服务。全年完成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前置审批2家,完成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全国监管与服务平台纳管和资金监管账户开通11家,监管覆盖100%;开展常态化巡查和安全生产监督,做好“护航亚运”工作,累计检查200余家次。

3.开展“科技强农富民”服务行动。选派临安区第十批科技特派员14名、团队2个,全年共建立示范基地12个,引进新品种178个、研发新产品4项、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案8项,培训人数220人次,累计参与实施各类农业项目3项,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10月份,积极承办杭州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推进现场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此外,为推动浙江省科创走廊“多层次、体系化、差异化”发展,积极赋能山区县高质量发展,临安区科技局与龙游县科技局签订了2023年山海协作科技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深化山海协作科技创新合作夯实基础。

三、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区科技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担当实干、奋楫争先,强力推进创新深化、“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为高水平建设“产业强区”做出更大贡献。

(一)总体目标

2024年,全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力争保持在3.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2%以上;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以上,申报省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限额),力争新增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研发中心5家以上,新增省级孵化平台1家、市级孵化平台2家以上;推荐申报国家、省、市重点研发项目5项以上,组织实施区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0项以上;全区技术交易总额突破12亿元;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二)工作计划

1.强化政治引领,促进党建科技融合。一是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迭代“暖企先锋”党建品牌,围绕“立足岗位作贡献当先锋”,以“三员协同”为载体,当好“硬仗攻坚员、科技服务员、党建领航员”,推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强力推进创新深化、“315”工程中争当先锋模范。二是持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深化“星火课堂”品牌建设,探索建立“专家讲学、骨干领学、一线研学、青年赛学”机制,重点突出理论武装、业务提升、一线破难、青春建功,以“党建红”引领“科技蓝”。三是扎实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严格落实“四审一决策”机制,推进科技项目经费发放使用全过程监督;高标准推进“亲清”政商交往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科技局廉洁自律十不准”制度;高水平推动廉洁文化教育润心,持续推进“明德守法·完善自我”专项行动,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年轻干部成长全链条。

2.激发主体活力,推进科创能力跃升。一是聚力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深化“两化两清零一提升”,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力争规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和3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实现清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到55%以上,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数量突破200家。二是开展“一链一突破”产业攻关,支持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和源头创新能力突破,探索实施区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组织模式改革,围绕我区电线电缆、光电、复合装饰材料等传统特色产业和新材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攻克产业链共性技术和企业关键技术10项以上。三是探索“科创临里合作”新模式,深化与省实验室成果转移转化合作,立足高校构建“一院一链一基地”转化通道,为企业赋能“牵好线搭好桥”。

3.优化科技服务,厚植创新创业沃土。一是实施孵化引育“沃土”计划,畅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服务通道,以超常规举措推进“铺天盖地”和“以楼聚产”大孵化集群建设,全年新建、盘活楼宇空间55万方以上,市级及以上孵化面积突破10万方。二是完善科技金融多位一体服务保障体系,在“一池一贷一险N基金”基础上,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企业创新险等新型科技金融产品,持续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天使基金引导作用,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三是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开展“科技强农富民”服务行动,通过“按需培训+重点培训+联合培训”模式,切实带动农民增收,争创有推广价值的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