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8428214/2024-013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应急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4-03-22
统一编号 有效性
临安区应急管理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日期:
2024-03-22 09:42
来源:
区应急管理局
浏览量:

        2023年以来,我局法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委法办的悉心指导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系列工作部署以扎实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和平安护航亚运为抓手,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预防应对等工作,促进了全区应急管理状况持续稳定向好发展。下面,将我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法治引领”,积极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23年以来开展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集中轮训、理论宣讲、组织生活等33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文件要求,扎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等。二是深入走访调研。今年2月,我局主要领导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全体科室及下属单位负责人,联合临安区消防救援大队赴潜川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共服务工业企业29家,行政村5个,发现企业安全生产隐患问题199个,现场解决问题20个,逢查必考抽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管人员38人次,座谈收集问题建议7条,查找自然灾害防御风险隐患6处。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系统五学、宣讲五进、实践五为”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党建教育、活动40余次。研究出台了局机关干部队伍“1520锻造工程”实施方案,被杭州市应急管理局全文转发学习借鉴。围绕全员全面全程争先保先这一目标,深入实施学习力锻造工程、服务力锻造工程、执行力锻造工程、竞争力锻造工程和约束力锻造工程“五大行动”,具体落实“二十条”锻造措施。

(二)围绕“守牢红线”,扎实推进“大排查大整治”

一是迅速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在全区范围内强势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共检查各类企业(场所)3.1万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3.6万余处,责令停业停产496家,立案查处2177个,行政拘留13人,顺利通过省安委办综合评估。线上在“爱临安”APP设置大排查大整治专栏,加强曝光力度,宣传管理能效。二是精准开展电气焊一件事改革。持续推进电气焊“全链条”整治,聚焦电气焊违规动火作业,依托省市平台开展电气焊作业物联网安全监测,对全区现有的电气焊作业场所、电焊设备开展摸排和数字化改造,共更新升级数字焊机2311台。开展电气焊作业专项执法行动,强化执法检查力度,紧盯“无证动火”“违规动火”等电气焊作业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一案双查”,今年以来,查处电气焊违法行为共55起。三是重点开展“一厂多租”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区内摸清园区336家出租单位、1090家承租单位底数,指导辖区230家企业建立台账。对全区企业开展全覆盖隐患排查,在对照一厂多租安全事项检查表检查隐患的基础上,借助物联感知设备,消除风险隐患,共发现并整改隐患4048条。

(三)紧盯“护航亚运”,着力构建“大应急大安全”

一是全面统筹全域推进。担负公共安全部、保障协调组两个指挥小组职能,牵头统筹推进护航亚运各项工作。建立安全生产保障“四张清单”,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牵头成立区亚运公共安全工作部,并印发《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杭州市临安区公共安全工作部工作方案》及15个子方案,按照风险管控要求制定《杭州市临安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攻坚行动方案》,统一协调全区亚运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全力以赴全局护航。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专班化运作,高标准推进森林防灭火,持续抓好防汛防台工作,突出亚运期间的全天候风险管控和全时段应急管理。强化较大及以上风险场所隐患排查,扎实开展“两个一律”除险攻坚,严格落实问题隐患整改闭环。完成区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满足专业应急指挥工作需求。制定临安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成33个专项预案制定。今年以来成功应对51轮短时强降雨和“杜苏芮”“卡努”台风袭击,累计完成219场应急演练,牵头开展26次应急处突拉练,出动各类救援队伍完成救援任务77次。联合安徽宁国、绩溪,浙江临安、安吉建立了联防联动联控机制,签订四方协议书。三是全员在岗全线压上。亚运期间全部停止休息休假,全员全时在岗值班值守。建立领导中层科室包保镇街机制,全面下沉一线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

(四)致力“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规范企业审批源头服务。1-12月,严格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审核审查上报许可、备案等委托事项89家,核发注销危化品经营许可证38家、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64家,出具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1家,审核完成易制毒化学品、应急预案等各项备案119家。推进“无证明化”和“证照分离”改革,对接落实政务2.0服务工作平台、投资项目3.0平台等相关工作。二是加强安全评价执业行为监管。20226月1日至20235月底期间,涉及在我区有安全评价服务事项的安全评价机构和法定安全评价报告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排查摸底,共计6家安全评价机构和31个法定安全评价报告纳入此次专项检查范围。共发现一般违法行为报告质量问题和现场存在问题49处,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深化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投入190余万元,开展工矿企业安全生产体检活动,服务危险化学品取证企业和医药化工企业40余家次,发现并闭环隐患400余条;服务矿山企业30余家次,发现并闭环隐患200余条。同时还对全区“一厂多租”出租房、“三场所二企业”、新增环保设施企业、亚运场馆周边2公里内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帮助企业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提升企业自治能力。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今年以来,共审核上报202家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和复评企业。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局在法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面向社会开展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普法宣传力度还不够,成效还不够显著,全民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法制意识仍有待提高。二是在用法治的思维统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探索提升安全监管实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

(一)坚持学法用法。围绕深化审批改革、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普法宣传和案卷评审等法制相关工作,多次召开会议,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和新修订的《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杭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法律法规和依法行政、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精神,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坚持依法行政。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合同、行政处罚案件的法制审查,重视执法证件管理。全年法制审查行政处罚案卷228件,审查各类合同61件,组织重大处罚事项集体讨论26项。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的行刑衔接工作,2023年按规定向临安公安分局移送非事故行刑衔接案件3件,事故行刑衔接案件1件。完成一件检察建议书的办理,撤销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13家。

(三)坚持法制宣传。高度重视应急管理法制宣传工作,围绕国家宪法日、防灾减灾日、森林消防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依托小红伞党建品牌,联合教育、相关镇街等,固化“应急青年说”“安全巴士”“指挥中心开放日”等宣传五进活动,形成一批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应急宣传品牌。积极培育孵化安全文化创建示范企业,以点带面带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全区企业、工资学法、知法、守法热情。

四、2024年工作要点

(一)致力抓好协同高效机制完善。着力提升区级指挥中心在应对风险时的精准化预警、面临灾害时的合理化调度、事故发生时的科学性应对、制定决策时的辅助性作用、应急预案演练时的权威性指导,不断强化应急管理的综合统筹协调能力。发挥区安委办作用以“三管三必须”原则,明晰职责边界,深入构建安委办综合监管、部门专门监管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成效。建立完善“1833联合指挥体系”运行机制,编制防汛防台指挥要素图,最大限度发挥联合指挥整体效能;2024年汛期,全面落实高等级预警叫应机制,及时启动短临应急响应,运用短临极端天气灾害预警应对平台叫应叫醒责任人,督促镇村按照双十条工作举措做好短临灾害应对。

(二)致力夯实实际管用基层基础。紧紧围绕全省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现场会精神,推动基层应急消防体系深度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整体嵌入“平安法治”模块这一重点目标,按照基层应急消防管理站达标建设和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建设“两项建设”一体推进要求,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系统梳理县、镇街、村社三个层级工作职责、任务清单,探索建立配套机制办法,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和能力,夯实应急消防安全的基层基础。

(三)致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严格执行执法计划。按要求制定执行本年度执法计划,除上级交办督办、镇街线索移交、信访举报、生产安全事故单位、服务后同样问题未整改到位五类情况外,严控计划外执法。二是规范日常行政执法行为。继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查三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检查执法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表、执法用语、执法办案流程。优化案卷评查标准,定期开展办案“回头看”、执法沙龙等活动。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大培训、大学习、大练兵,加强应急管理法规、政策和业务培训,着力弥补知识盲区和能力短板,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岗位能手和履职标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四)致力提升全民安全素养。一是党建引领促服务。党建小红伞为载体,深入基层开展宣教工作,实现为民服务到一线、安全宣讲到一线、冲锋陷阵到一线;依托城区40余个党群服务中心和公共场所设立“小红伞”共享点,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二是抓好关键少数。抓好企业“三项岗位”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这个少数,抓好危险化学品、涉有限空间等危险性较高企业这个少数,抓好事故单位、工伤企业这个少数,针对性强化培训教育。二是深化全民宣教。策划“百场安全电影下乡”、“应急指挥中心开放日”等活动,不断强化群众防灾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四是强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应急(安全)宣教体验馆阵地专用,将体验馆与当地有条件的避灾安置场所、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博物馆、科普基地等综合性场馆结合建设,提升各类场馆宣教效能。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738428214/2024-01330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应急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4-03-22
临安区应急管理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22
信息来源: 区应急管理局
浏览量:

        2023年以来,我局法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委法办的悉心指导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系列工作部署以扎实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和平安护航亚运为抓手,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预防应对等工作,促进了全区应急管理状况持续稳定向好发展。下面,将我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法治引领”,积极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23年以来开展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集中轮训、理论宣讲、组织生活等33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文件要求,扎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等。二是深入走访调研。今年2月,我局主要领导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全体科室及下属单位负责人,联合临安区消防救援大队赴潜川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共服务工业企业29家,行政村5个,发现企业安全生产隐患问题199个,现场解决问题20个,逢查必考抽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管人员38人次,座谈收集问题建议7条,查找自然灾害防御风险隐患6处。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系统五学、宣讲五进、实践五为”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党建教育、活动40余次。研究出台了局机关干部队伍“1520锻造工程”实施方案,被杭州市应急管理局全文转发学习借鉴。围绕全员全面全程争先保先这一目标,深入实施学习力锻造工程、服务力锻造工程、执行力锻造工程、竞争力锻造工程和约束力锻造工程“五大行动”,具体落实“二十条”锻造措施。

(二)围绕“守牢红线”,扎实推进“大排查大整治”

一是迅速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在全区范围内强势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共检查各类企业(场所)3.1万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3.6万余处,责令停业停产496家,立案查处2177个,行政拘留13人,顺利通过省安委办综合评估。线上在“爱临安”APP设置大排查大整治专栏,加强曝光力度,宣传管理能效。二是精准开展电气焊一件事改革。持续推进电气焊“全链条”整治,聚焦电气焊违规动火作业,依托省市平台开展电气焊作业物联网安全监测,对全区现有的电气焊作业场所、电焊设备开展摸排和数字化改造,共更新升级数字焊机2311台。开展电气焊作业专项执法行动,强化执法检查力度,紧盯“无证动火”“违规动火”等电气焊作业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一案双查”,今年以来,查处电气焊违法行为共55起。三是重点开展“一厂多租”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区内摸清园区336家出租单位、1090家承租单位底数,指导辖区230家企业建立台账。对全区企业开展全覆盖隐患排查,在对照一厂多租安全事项检查表检查隐患的基础上,借助物联感知设备,消除风险隐患,共发现并整改隐患4048条。

(三)紧盯“护航亚运”,着力构建“大应急大安全”

一是全面统筹全域推进。担负公共安全部、保障协调组两个指挥小组职能,牵头统筹推进护航亚运各项工作。建立安全生产保障“四张清单”,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牵头成立区亚运公共安全工作部,并印发《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杭州市临安区公共安全工作部工作方案》及15个子方案,按照风险管控要求制定《杭州市临安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攻坚行动方案》,统一协调全区亚运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全力以赴全局护航。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专班化运作,高标准推进森林防灭火,持续抓好防汛防台工作,突出亚运期间的全天候风险管控和全时段应急管理。强化较大及以上风险场所隐患排查,扎实开展“两个一律”除险攻坚,严格落实问题隐患整改闭环。完成区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满足专业应急指挥工作需求。制定临安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成33个专项预案制定。今年以来成功应对51轮短时强降雨和“杜苏芮”“卡努”台风袭击,累计完成219场应急演练,牵头开展26次应急处突拉练,出动各类救援队伍完成救援任务77次。联合安徽宁国、绩溪,浙江临安、安吉建立了联防联动联控机制,签订四方协议书。三是全员在岗全线压上。亚运期间全部停止休息休假,全员全时在岗值班值守。建立领导中层科室包保镇街机制,全面下沉一线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

(四)致力“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规范企业审批源头服务。1-12月,严格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审核审查上报许可、备案等委托事项89家,核发注销危化品经营许可证38家、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64家,出具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1家,审核完成易制毒化学品、应急预案等各项备案119家。推进“无证明化”和“证照分离”改革,对接落实政务2.0服务工作平台、投资项目3.0平台等相关工作。二是加强安全评价执业行为监管。20226月1日至20235月底期间,涉及在我区有安全评价服务事项的安全评价机构和法定安全评价报告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排查摸底,共计6家安全评价机构和31个法定安全评价报告纳入此次专项检查范围。共发现一般违法行为报告质量问题和现场存在问题49处,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深化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投入190余万元,开展工矿企业安全生产体检活动,服务危险化学品取证企业和医药化工企业40余家次,发现并闭环隐患400余条;服务矿山企业30余家次,发现并闭环隐患200余条。同时还对全区“一厂多租”出租房、“三场所二企业”、新增环保设施企业、亚运场馆周边2公里内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帮助企业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提升企业自治能力。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今年以来,共审核上报202家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和复评企业。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局在法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面向社会开展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普法宣传力度还不够,成效还不够显著,全民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法制意识仍有待提高。二是在用法治的思维统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探索提升安全监管实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

(一)坚持学法用法。围绕深化审批改革、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普法宣传和案卷评审等法制相关工作,多次召开会议,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和新修订的《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杭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法律法规和依法行政、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精神,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坚持依法行政。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合同、行政处罚案件的法制审查,重视执法证件管理。全年法制审查行政处罚案卷228件,审查各类合同61件,组织重大处罚事项集体讨论26项。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的行刑衔接工作,2023年按规定向临安公安分局移送非事故行刑衔接案件3件,事故行刑衔接案件1件。完成一件检察建议书的办理,撤销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13家。

(三)坚持法制宣传。高度重视应急管理法制宣传工作,围绕国家宪法日、防灾减灾日、森林消防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依托小红伞党建品牌,联合教育、相关镇街等,固化“应急青年说”“安全巴士”“指挥中心开放日”等宣传五进活动,形成一批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应急宣传品牌。积极培育孵化安全文化创建示范企业,以点带面带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全区企业、工资学法、知法、守法热情。

四、2024年工作要点

(一)致力抓好协同高效机制完善。着力提升区级指挥中心在应对风险时的精准化预警、面临灾害时的合理化调度、事故发生时的科学性应对、制定决策时的辅助性作用、应急预案演练时的权威性指导,不断强化应急管理的综合统筹协调能力。发挥区安委办作用以“三管三必须”原则,明晰职责边界,深入构建安委办综合监管、部门专门监管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成效。建立完善“1833联合指挥体系”运行机制,编制防汛防台指挥要素图,最大限度发挥联合指挥整体效能;2024年汛期,全面落实高等级预警叫应机制,及时启动短临应急响应,运用短临极端天气灾害预警应对平台叫应叫醒责任人,督促镇村按照双十条工作举措做好短临灾害应对。

(二)致力夯实实际管用基层基础。紧紧围绕全省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现场会精神,推动基层应急消防体系深度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整体嵌入“平安法治”模块这一重点目标,按照基层应急消防管理站达标建设和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建设“两项建设”一体推进要求,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系统梳理县、镇街、村社三个层级工作职责、任务清单,探索建立配套机制办法,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和能力,夯实应急消防安全的基层基础。

(三)致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严格执行执法计划。按要求制定执行本年度执法计划,除上级交办督办、镇街线索移交、信访举报、生产安全事故单位、服务后同样问题未整改到位五类情况外,严控计划外执法。二是规范日常行政执法行为。继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查三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检查执法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表、执法用语、执法办案流程。优化案卷评查标准,定期开展办案“回头看”、执法沙龙等活动。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大培训、大学习、大练兵,加强应急管理法规、政策和业务培训,着力弥补知识盲区和能力短板,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岗位能手和履职标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四)致力提升全民安全素养。一是党建引领促服务。党建小红伞为载体,深入基层开展宣教工作,实现为民服务到一线、安全宣讲到一线、冲锋陷阵到一线;依托城区40余个党群服务中心和公共场所设立“小红伞”共享点,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二是抓好关键少数。抓好企业“三项岗位”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这个少数,抓好危险化学品、涉有限空间等危险性较高企业这个少数,抓好事故单位、工伤企业这个少数,针对性强化培训教育。二是深化全民宣教。策划“百场安全电影下乡”、“应急指挥中心开放日”等活动,不断强化群众防灾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四是强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应急(安全)宣教体验馆阵地专用,将体验馆与当地有条件的避灾安置场所、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博物馆、科普基地等综合性场馆结合建设,提升各类场馆宣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