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62302032/2024-0189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发文日期 | 2024-04-11 |
尊敬的民进界别的各位委员:
感谢您们对我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们在今年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19号提案《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强区的建议》,已由区政府交综合行政执法局办理,区委改革办、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协办。根据您提出的建议,并结合工作实际,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近一年工作成效
2023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作为牵引性抓手,聚焦基层监管执法实战实效提升,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实到每一项行政执法工作中,高质量护航“产业强区”战略实施。
(一)执法改革为企业营造更优法治环境。一是基层执法队伍得到充实。持续做优“一支队伍管执法”,下沉执法人员468人,下沉比率68.8%,完成65%下沉镇街的目标,党组织关系予以划转,“党建+执法”有序推进。二是“综合查一次”减少烦企扰民。持续提升跨部门联合检查、跨部门双随机检查比例,减少单部门专项检查,杜绝部门随意检查,提升检查效能,减少扰企检查5429户次。三是“三位一体”强化执法监督。区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有效运行“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打通指挥调度、法制保障、执法监督全链条,实现行政执法行为可视化指挥、全过程保障、可溯源监督。四是大力推动系统整合融合。按照全省《行政处罚办案系统整合融合工作方案》要求,在整合建设条线处罚办案系统基础上,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数字应用的全面使用,按要求关停整合“执法检查、处罚办案、执法监督、协同指挥”等4类核心业务自建系统,除市监、交通、卫健、文旅等4个条线处罚办案系统外均已整合。
(二)多措并举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一是增加线下服务供给。以构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为契机,提升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增加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更方便企业获得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公证服务、司法鉴定服务等公共法律服务。二是拓展线上服务渠道。宣传线上法律服务渠道,让更多企业知晓,培育企业利用线上渠道进行法律咨询、申请办理公证事项、申请司法鉴定等,减少为获得法律服务而投入的时间成本。三是提升站点服务效能。提升民营企业维权服务中心和惠企流动公共法律服务站的效能,发展更多的法律服务志愿者,开展入企服务、集中设摊服务等,为园区、企业集聚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
(三)畅通衔接为企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一是落实落细各项助企政策。综合运用多形式的宣传途径开展助企宣传,全面落实“执法同时普法”主体责任,以裁判文书公开、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商会、共享法庭课堂、新闻发布会等方式,拓展宣传路径、扩大宣传受众,提升宣传效果。二是畅通政策制度衔接。区法院聚焦多发、高发案件,分析原因、预见风险、指导实践,通过多种形式、途径与行政机关展开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司法建议的法治宣传、警示及参谋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完善制度、预防纠纷等方面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从源头上防范、减少类似纠纷的发生。三是建立一次性告知机制。在青山湖科技城横畈产业园区试点建立综合法治服务站,梳理形成企业服务清单、企业监管清单、企业执法清单“三张清单”,建立涉企事项一次性告知机制,推进行政处罚“三告知”,普法时告知、处罚时告知、可修复告知。
(四)全周期柔性措施为企业化解违法风险。一是落实涉企包容审慎监管。区执法办和司法局联合出台《临安区涉企类行政执法“慎立案慎处罚”指导意见》,全面梳理各执法部门轻微违法“首违免罚”清单,在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8个领域262个事项落实轻微违法首违免罚工作。二是开展柔性执行措施。综合运用灵活保全、降低担保、暂缓执行等手段,确保司法活动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从实处帮助企业应对当前困难。在对确有困难的企业进行财产保全时,允许其提供相应担保后对其银行账户冻结进行更换保全措施,以免影响企业银行资金流动,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对存在暂时资金缺口的被执行企业,在保证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同时给予其一定的执行缓冲期。三是推进实施激励措施。运用“企业信用修复机制”,为履行完全的被执行企业发放信用修复证明并抄送发改局金融办、银监局等相关部门,解除守信企业经营路障,加强对被执行企业主动履行的正向激励。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聚焦行政执法质效。聚焦企业和群众重点关注的“重复检查、多头检查、随意检查”等难点堵点问题,按照“管住风险、无事不扰”的原则,做好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统筹工作,常态化开展“综合查一次”,推广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进一步增强跨部门协作配合、落实监管责任。同时建立业务数据监测和周通报制度,提升行政执法检查的精准度、规范性及纠正率,达到查一次、改一类、管长效的效果,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探索实施综合监管“一业一册”告知制度,建立“预约式”指导服务机制;推行亮码检查、简单检查事项委托查、非现场监管等,提供法治增值式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是聚焦涉企纠纷化解。完善非诉解纷机制,做好与企业有关的诉源治理,做优特邀调解、做精律师调解、做实商会调解,引导社会力量集中化解涉企商事纠纷。在锦南街道企业园区内设立锦南营商“共享法庭”,零距离精准服务企业。与区工商联协作,在商会设立特色“共享法庭”,与科技城、镇街及区工商联加大诉调对接的联动,提升“共享法庭”实际运用率,引导企业通过“共享法庭”化解纠纷,提高化解效率。
三是聚焦关企款物处置。聚焦涉企执行积案清理和生效法律文书执行情况,进一步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尽力实现涉案企的胜诉权益。在实现对银行存款、股票证券、支付宝、微信网络冻结、解冻的基础上,推动实现房产、车辆的网络查控和解封,通过网络查控扣等手段,提升涉企案件执行效率,缩短案件执行时间,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诉讼成本。
四是聚焦利企服务完善。聚焦司法机关发挥法律服务行业专业优势、提高服务效能,关注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组建、企业员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开辟、法律服务平台一体化搭建等工作推进情况,助力推动法律服务关口前移;关注法律援助服务提档升级,助力提高法律援助质量,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完善监管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再次感谢您们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请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杭州市临安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4年4月11日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