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393/2024-0224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24-05-17
统一编号 有效性
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64+号提案的复函(临文广旅体〔2024〕39号)
日期:
2024-05-17 14:32
来源: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浏览量:

赵东武、潘青青、郑旭升委员:

你们好!

由你们提交的政协提案《关于深入推进“浙西天路户外圈”融合发展的建议》,已由区政府交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消防大队协办。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临安浙西天路户外圈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的宝贵建议非常全面且中肯,现将提案有关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浙西天路户外圈是一廊三圈十八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区级层面完成了《清凉峰山地休闲度假发展规划总体策划及概念性项目规划》编制,国兴集团作为山地休闲度假试点的运营主体,也是浙西天路户外圈建设开发的主体,编制完成《浙西天路户外圈总体规划》,对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的定位谋划了一批具体建设为项目,作为今后浙西天路户外圈沿线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优化工作统筹推进机制

一是强化规划编制引领。2024年文旅局将制定临安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并形成临安山地户外运动资源专项研究报告,提出重点项目库、产品业态库、品牌赛事库及运营管理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加强文旅体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以规划和报告作为下一步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和方向。规资局坚持生态底色、文旅特色、共富理念,统筹布局,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做好规划保障根据杭州市规划编制攻坚年行动,两昌六镇的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单元详规已基本完成。其中,昌化、河桥、湍口、龙岗、岛石、清凉峰的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与龙岗、岛石的乡村单元详规即将进行区规划联席会议审查,昌化、河桥、湍口、清凉峰乡村单元详规已完成技术审查,正在报请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二是加大土地政策扶持。集约利用存量土地方面在两昌六镇的详规编制中,规资局依托两昌六镇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借势杭徽高速魅力发展轴和浙西天路户外圈,通过集中撤并低效工业用地、合理减量现状建设用地,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为新增养老、文体、配套旅游设施和优秀项目的落地腾出空间。农村集体入地入市方面,通过联动招商,协同属地镇街和村社做好集体建设用地的分类指导,将适合落地不同乡村产业项目的地块纳入各自条线招引库,对外招商推介,带活乡村闲置的“沉睡”资产,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充分调动村级组织管理农村土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

二、加强品牌宣传推广策划

一是策划新颖线下活动。邀请全国百家旅行商,全方面踩线临安浙西天路文旅资源和产品,以旅行商对全国各地组团游客的影响力,吸引广大游客前来临安感受“天目叠翠 吴越千年”的独特魅力。同时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省内外、国际旅游展销会、推介会,多发声,多宣传,持续曝光临安文旅品牌以及浙西天路文旅产品。持续巩固长三角一级市场客源量,从传统酒店式推介会到根据客户群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推介形式和地点,如社区、学校、大型企业等,开展各类不同主题性推介活动,做到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积极开拓省外市场,不设局限性,选择资源差异化城市进行发力,在全国市场上宣发浙西天路文旅产品,听见临安声音。

二是提升线上宣传力度。进一步挖掘工作亮点,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开展合作,增加报道频次及深度,借势借力,提升临安浙西天路知名度,提升临安文旅形象。精准定位浙西户外山地休闲运动从新媒体受众群体出发,定向输出宣发内容,通过多渠道引流,增加曝光率。同时增加内容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提升“临安文旅发布”推文,以及“临安旅游”抖音视频的质量,争取多出精品,通过优质的内容来提升转化率,提高传播效果。

三是谋划体育引流赛事。去年以来浙西天路举办大型赛事1场,1000多名选手参赛,线上赛1场,3.5万骑行爱好者参与,各类小型赛事及训练营21场,直接参赛选手3500余人,选手家庭成员陪同来临5000余人,全年带动引导来浙西天路的各类骑行、徒步、越野挑战者5万人次,累计宣传触及人次5000万以上,宣传媒体包含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中央级媒体。今年文旅局将在浙西天路上通过赛事、活动、训练等方式持续保持活跃,涵盖骑行、越野跑、徒步、桨板等项目,办好浙西天路爬坡赛和大明山越野100其中大明山越野100挑战赛,计划参赛规模为2000人

三、推进各类资源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体验式项目建设。浙西天路户外圈围绕南北两个100公里环线,谋划布局了一批运动休闲型产品。2023年5月北环线沿线骑行驿站对外开放,10月8300户外运动中心一期和百丈岭自然探索公园精彩亮相吸引了一批户外运动骑行爱好者同时南环线大明山景区新增岩洞小火车等体验型产品,小木屋酒店改造项目完成结构改造湍口嗨森集了、访泉隐、温泉物语完成升级改造于4月正式开业风之谷二期项目建成投用今年将有序推进8300提升改造二期酒店风之谷提升改造三期项目等开工建设,大明山小木屋项目建成投用,跟进和尚坪山地运动公园项目云起坞国际野奢度假营地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做好户外徒步线路打造。在浙西天路范围内,还有环浙步道与其相融,途径昌化镇、龙岗镇、清凉峰镇,部分路段和浙西三尖也有重合。环浙步道,每500米设立一根标距柱,每一个重要岔路口设立一根指引柱,每个柱子上有对应的编号、当前位置的海拔及地名指向,每根柱子上面都有二维码,驴友或者背包客通过扫二维码,还可以获得周边附近的旅游、文化等相关信息。

四、提升建设运营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国兴统一建设运营。2022年8月国兴集团启动了浙西天路户外圈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其中包括8300提升改造、骑行驿站项目、百丈岭自然探索公园项目、百丈探雪示范型村落景区项目7个子项目内容。在整体性运营方面,北环线由国兴集团出资完善了沿线标识系统,统一制作了70余块标识标牌,使这条公路更加具有整体统一性。同时项目建设成为带动西部乡镇共同富裕的新引擎,也是展现8300小三线历史记忆的窗口。

二是制定冰雪旅游分级分类管控体系。针对冰雪旅游旺季文旅局牵头相关部门进行部署,拟定了《临安区冰雪旅游分级分类管控体系》,明确冰雪旅游安全管控的监测办法、职责分工、管理机制。建立文旅部门牵头,气象、交通、公安、镇村、融媒体等部门参与的联合会商机制,组建人员力量,根据雪情等级分级分类做好响应落实。同时交通、公安等部门均形成了本系统的冰雪旅游等级响应方案,由镇村落实属地主体责任,根据预等级和实时预警信息,对上级及部门指令进行处置落实巡查、设卡、返、救援等相关工作

五、构建社会共建工作格局

一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文旅局积极推进招引优质旅游产业项目和知名旅游运营商落户工作,多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以“强村公司+运营团队”模式引入上海公路旅行家公司运营策划建设旷野学院(玉山小学旧址)提升改造项目,丰富餐饮服务及休闲配套设施等功能;摸索“国资公司+强村公司”模式,在国兴集团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好百丈探雪示范型村落景区、百丈岭自然探索公园、浙西天路沿线旅游驿站一体化运营,尽可能与属地强村公司开展合作经营,加大村民参与度,解决点上运维能力,提高村集体收入。

二是加大社会救援力量。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架构,完善救援队伍长效管理机制,开展专业性救援培训和演练。与临安区户外、狼行、北斗、民安等社会力量救援队合作,保障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开展。针对景区内涉及的小流域山洪风险、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森林防火管控部位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抢险救援队伍。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西部文旅产业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今后能继续关心、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分管领导:徐一鸣

人:沈心怡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393/2024-02241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24-05-17
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64+号提案的复函(临文广旅体〔2024〕39号)
发布时间:2024-05-17
信息来源: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浏览量:

赵东武、潘青青、郑旭升委员:

你们好!

由你们提交的政协提案《关于深入推进“浙西天路户外圈”融合发展的建议》,已由区政府交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消防大队协办。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临安浙西天路户外圈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的宝贵建议非常全面且中肯,现将提案有关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浙西天路户外圈是一廊三圈十八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区级层面完成了《清凉峰山地休闲度假发展规划总体策划及概念性项目规划》编制,国兴集团作为山地休闲度假试点的运营主体,也是浙西天路户外圈建设开发的主体,编制完成《浙西天路户外圈总体规划》,对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的定位谋划了一批具体建设为项目,作为今后浙西天路户外圈沿线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优化工作统筹推进机制

一是强化规划编制引领。2024年文旅局将制定临安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并形成临安山地户外运动资源专项研究报告,提出重点项目库、产品业态库、品牌赛事库及运营管理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加强文旅体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以规划和报告作为下一步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和方向。规资局坚持生态底色、文旅特色、共富理念,统筹布局,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做好规划保障根据杭州市规划编制攻坚年行动,两昌六镇的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单元详规已基本完成。其中,昌化、河桥、湍口、龙岗、岛石、清凉峰的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与龙岗、岛石的乡村单元详规即将进行区规划联席会议审查,昌化、河桥、湍口、清凉峰乡村单元详规已完成技术审查,正在报请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二是加大土地政策扶持。集约利用存量土地方面在两昌六镇的详规编制中,规资局依托两昌六镇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借势杭徽高速魅力发展轴和浙西天路户外圈,通过集中撤并低效工业用地、合理减量现状建设用地,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为新增养老、文体、配套旅游设施和优秀项目的落地腾出空间。农村集体入地入市方面,通过联动招商,协同属地镇街和村社做好集体建设用地的分类指导,将适合落地不同乡村产业项目的地块纳入各自条线招引库,对外招商推介,带活乡村闲置的“沉睡”资产,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充分调动村级组织管理农村土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

二、加强品牌宣传推广策划

一是策划新颖线下活动。邀请全国百家旅行商,全方面踩线临安浙西天路文旅资源和产品,以旅行商对全国各地组团游客的影响力,吸引广大游客前来临安感受“天目叠翠 吴越千年”的独特魅力。同时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省内外、国际旅游展销会、推介会,多发声,多宣传,持续曝光临安文旅品牌以及浙西天路文旅产品。持续巩固长三角一级市场客源量,从传统酒店式推介会到根据客户群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推介形式和地点,如社区、学校、大型企业等,开展各类不同主题性推介活动,做到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积极开拓省外市场,不设局限性,选择资源差异化城市进行发力,在全国市场上宣发浙西天路文旅产品,听见临安声音。

二是提升线上宣传力度。进一步挖掘工作亮点,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开展合作,增加报道频次及深度,借势借力,提升临安浙西天路知名度,提升临安文旅形象。精准定位浙西户外山地休闲运动从新媒体受众群体出发,定向输出宣发内容,通过多渠道引流,增加曝光率。同时增加内容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提升“临安文旅发布”推文,以及“临安旅游”抖音视频的质量,争取多出精品,通过优质的内容来提升转化率,提高传播效果。

三是谋划体育引流赛事。去年以来浙西天路举办大型赛事1场,1000多名选手参赛,线上赛1场,3.5万骑行爱好者参与,各类小型赛事及训练营21场,直接参赛选手3500余人,选手家庭成员陪同来临5000余人,全年带动引导来浙西天路的各类骑行、徒步、越野挑战者5万人次,累计宣传触及人次5000万以上,宣传媒体包含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中央级媒体。今年文旅局将在浙西天路上通过赛事、活动、训练等方式持续保持活跃,涵盖骑行、越野跑、徒步、桨板等项目,办好浙西天路爬坡赛和大明山越野100其中大明山越野100挑战赛,计划参赛规模为2000人

三、推进各类资源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体验式项目建设。浙西天路户外圈围绕南北两个100公里环线,谋划布局了一批运动休闲型产品。2023年5月北环线沿线骑行驿站对外开放,10月8300户外运动中心一期和百丈岭自然探索公园精彩亮相吸引了一批户外运动骑行爱好者同时南环线大明山景区新增岩洞小火车等体验型产品,小木屋酒店改造项目完成结构改造湍口嗨森集了、访泉隐、温泉物语完成升级改造于4月正式开业风之谷二期项目建成投用今年将有序推进8300提升改造二期酒店风之谷提升改造三期项目等开工建设,大明山小木屋项目建成投用,跟进和尚坪山地运动公园项目云起坞国际野奢度假营地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做好户外徒步线路打造。在浙西天路范围内,还有环浙步道与其相融,途径昌化镇、龙岗镇、清凉峰镇,部分路段和浙西三尖也有重合。环浙步道,每500米设立一根标距柱,每一个重要岔路口设立一根指引柱,每个柱子上有对应的编号、当前位置的海拔及地名指向,每根柱子上面都有二维码,驴友或者背包客通过扫二维码,还可以获得周边附近的旅游、文化等相关信息。

四、提升建设运营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国兴统一建设运营。2022年8月国兴集团启动了浙西天路户外圈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其中包括8300提升改造、骑行驿站项目、百丈岭自然探索公园项目、百丈探雪示范型村落景区项目7个子项目内容。在整体性运营方面,北环线由国兴集团出资完善了沿线标识系统,统一制作了70余块标识标牌,使这条公路更加具有整体统一性。同时项目建设成为带动西部乡镇共同富裕的新引擎,也是展现8300小三线历史记忆的窗口。

二是制定冰雪旅游分级分类管控体系。针对冰雪旅游旺季文旅局牵头相关部门进行部署,拟定了《临安区冰雪旅游分级分类管控体系》,明确冰雪旅游安全管控的监测办法、职责分工、管理机制。建立文旅部门牵头,气象、交通、公安、镇村、融媒体等部门参与的联合会商机制,组建人员力量,根据雪情等级分级分类做好响应落实。同时交通、公安等部门均形成了本系统的冰雪旅游等级响应方案,由镇村落实属地主体责任,根据预等级和实时预警信息,对上级及部门指令进行处置落实巡查、设卡、返、救援等相关工作

五、构建社会共建工作格局

一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文旅局积极推进招引优质旅游产业项目和知名旅游运营商落户工作,多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以“强村公司+运营团队”模式引入上海公路旅行家公司运营策划建设旷野学院(玉山小学旧址)提升改造项目,丰富餐饮服务及休闲配套设施等功能;摸索“国资公司+强村公司”模式,在国兴集团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好百丈探雪示范型村落景区、百丈岭自然探索公园、浙西天路沿线旅游驿站一体化运营,尽可能与属地强村公司开展合作经营,加大村民参与度,解决点上运维能力,提高村集体收入。

二是加大社会救援力量。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架构,完善救援队伍长效管理机制,开展专业性救援培训和演练。与临安区户外、狼行、北斗、民安等社会力量救援队合作,保障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开展。针对景区内涉及的小流域山洪风险、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森林防火管控部位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抢险救援队伍。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西部文旅产业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今后能继续关心、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分管领导:徐一鸣

人:沈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