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182/2024-0245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人力社保局 发文日期 2024-05-23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杭州市临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74号建议的答复
日期:
2024-05-23 11:12
来源:
区人力社保局
浏览量:


叶金龙代表:

为配合做好《关于加快青山湖科技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的办理工作,我局根据建议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省市“三年技能提升行动”、“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省市“民生实事”、“七优享”、“共同富裕”等工作要求,大规模开展天目“金蓝领”培育工程,全面强化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养技能人才12.3万人,占从业人员比例32.09%,占比排名杭州地区第三,其中高技能人才4.05万人。培育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一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两家,市级9家,区级32家。培养浙派工匠1人,浙江杰出大工匠1人,浙江工匠12人。2人入选省级高层次技能平台领军人才,3人入选西湖明珠技能平台领军及青年人才,全区累计高层次技能人才70人。

二、工作举措

(一)完善人才政策,强化产业工人队伍能力建设。2022年,我局联合人才办、总工会、财政局四部门出台《关于加强临安区产业工人队伍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临安区产业工人队伍能力建设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同时还出台“人才高地20条”“大学生创新创业12条”“人才集聚新高地”等人才政策,针对一线自主培养的技能工人给予更多的配套政策支持。如对获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根据文件给予培训补助;对获得区级以上荣誉的高技能人才按规定予以资助。2022年财政安排人才资金4500万元,2023年安排资金6000万元(后追加5000万元,实际共安排11000万元),2024年安排资金1亿元。另一方面,2022年和2023年分别发放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补贴980.7万元和602.57万元,用于提升企业人才职业技能,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

(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自主等级认定。建立完善企业职工薪酬和技能等级挂钩制度,引导企业以技提薪、以薪促技。近三年来,成功创建万马、杭叉、杭氧等企业等级认定试点单位23家,筹建万马、西子电梯、保安学校3家社会评价机构,累计开展等级认定40余场,认定合格1328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850名。积极创建企业大师工作室并充分发挥工作室以师带徒作用,已有区级大师工作室32家,其中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带徒创建了省级大师工作室2个,市级大师工作室3家,每年为企业产生直接效益300余万元。

(三)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定向输送技能人才。优化技工学校专业布局,支持技工院校与民营企业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目前,技工学校已成功和万马、杭氧、杭叉等企业合作产教融合发展之路。同时,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精心谋划,认真开展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培训,通过走进企业、走进军营、走进社区等途径,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借势借力,组织开展面向区域内企业员工开展职业素养提升、安全生产、职业农民、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培训,2023年完成培训人数达7879人,完成比例达125.8%。参与杭叉股份、恒信电气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专业技术人员转评252人。

三、下步计划

接下来,我们将紧扣“三支队伍”建设中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总要求,扎实推进临安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努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高能级的“四高”临安职业能力建设新模式。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保障。由区人力社保局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宣传、发改、经信、教育、财政、国资、金融、税务、总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统筹管理、组织实施、督促落实。完善技能人才联动工作机制,着重加强部门联动和城乡联动的“双联动”机制,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

(二)打造地方特色。立足临安产业特色,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产业学院为基础,联合电子科大信工学院、公路技师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以及各研究院,联合打造临安智能制造技能型社会先行示范区建设。主要培养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科学、集成电路等智能型劳动者队伍,创建西子电梯、电线电缆制造工、光伏、数字产业等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为企业培养一批高端技能人才,为今后一段时期全面建成全域智能制造技能型社会先行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持。

(三)丰富载体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天目工匠培养工程,不断加大劳动者技能培训力度,加快企业等级认定创建,深化校企合作,协助电子科大信工学院等院校实施内部学生“双证制”改革,提高广大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并充分发挥职工技能竞赛比武、大师工作室以师带徒等载体作用,全面抓实抓深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力争2024年累计培养技能人才10000名以上,数字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3500名以上,其中数字高技能人才460名,技能人才占从业人才比重达到34%。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大强度、系列化、高质量的宣传报道,弘扬技能人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成绩,总结推广我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争做优秀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增强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


承办领导:陈继宏

承 办 人:朱震

联系电话:89541368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182/2024-02455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人力社保局
发文日期 2024-05-23
杭州市临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7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5-23
信息来源: 区人力社保局
浏览量:


叶金龙代表:

为配合做好《关于加快青山湖科技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的办理工作,我局根据建议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省市“三年技能提升行动”、“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省市“民生实事”、“七优享”、“共同富裕”等工作要求,大规模开展天目“金蓝领”培育工程,全面强化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养技能人才12.3万人,占从业人员比例32.09%,占比排名杭州地区第三,其中高技能人才4.05万人。培育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一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两家,市级9家,区级32家。培养浙派工匠1人,浙江杰出大工匠1人,浙江工匠12人。2人入选省级高层次技能平台领军人才,3人入选西湖明珠技能平台领军及青年人才,全区累计高层次技能人才70人。

二、工作举措

(一)完善人才政策,强化产业工人队伍能力建设。2022年,我局联合人才办、总工会、财政局四部门出台《关于加强临安区产业工人队伍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临安区产业工人队伍能力建设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同时还出台“人才高地20条”“大学生创新创业12条”“人才集聚新高地”等人才政策,针对一线自主培养的技能工人给予更多的配套政策支持。如对获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根据文件给予培训补助;对获得区级以上荣誉的高技能人才按规定予以资助。2022年财政安排人才资金4500万元,2023年安排资金6000万元(后追加5000万元,实际共安排11000万元),2024年安排资金1亿元。另一方面,2022年和2023年分别发放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补贴980.7万元和602.57万元,用于提升企业人才职业技能,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

(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自主等级认定。建立完善企业职工薪酬和技能等级挂钩制度,引导企业以技提薪、以薪促技。近三年来,成功创建万马、杭叉、杭氧等企业等级认定试点单位23家,筹建万马、西子电梯、保安学校3家社会评价机构,累计开展等级认定40余场,认定合格1328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850名。积极创建企业大师工作室并充分发挥工作室以师带徒作用,已有区级大师工作室32家,其中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带徒创建了省级大师工作室2个,市级大师工作室3家,每年为企业产生直接效益300余万元。

(三)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定向输送技能人才。优化技工学校专业布局,支持技工院校与民营企业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目前,技工学校已成功和万马、杭氧、杭叉等企业合作产教融合发展之路。同时,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精心谋划,认真开展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培训,通过走进企业、走进军营、走进社区等途径,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借势借力,组织开展面向区域内企业员工开展职业素养提升、安全生产、职业农民、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培训,2023年完成培训人数达7879人,完成比例达125.8%。参与杭叉股份、恒信电气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专业技术人员转评252人。

三、下步计划

接下来,我们将紧扣“三支队伍”建设中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总要求,扎实推进临安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努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高能级的“四高”临安职业能力建设新模式。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保障。由区人力社保局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宣传、发改、经信、教育、财政、国资、金融、税务、总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统筹管理、组织实施、督促落实。完善技能人才联动工作机制,着重加强部门联动和城乡联动的“双联动”机制,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

(二)打造地方特色。立足临安产业特色,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产业学院为基础,联合电子科大信工学院、公路技师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以及各研究院,联合打造临安智能制造技能型社会先行示范区建设。主要培养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科学、集成电路等智能型劳动者队伍,创建西子电梯、电线电缆制造工、光伏、数字产业等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为企业培养一批高端技能人才,为今后一段时期全面建成全域智能制造技能型社会先行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持。

(三)丰富载体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天目工匠培养工程,不断加大劳动者技能培训力度,加快企业等级认定创建,深化校企合作,协助电子科大信工学院等院校实施内部学生“双证制”改革,提高广大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并充分发挥职工技能竞赛比武、大师工作室以师带徒等载体作用,全面抓实抓深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力争2024年累计培养技能人才10000名以上,数字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3500名以上,其中数字高技能人才460名,技能人才占从业人才比重达到34%。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大强度、系列化、高质量的宣传报道,弘扬技能人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成绩,总结推广我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争做优秀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增强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


承办领导:陈继宏

承 办 人:朱震

联系电话:8954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