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131/2024-025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发文日期 2024-05-29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1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
2024-05-29 09:39
来源:
区经信局
浏览量:

童立娟等10位代表:

您们在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加快成长的建议》,已由区政府转交我局牵头办理。非常感谢您们对临安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现依据现行相关政策和我们的调研,对建议作如下答复:

一、对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建议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帮助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3年1月16日,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通过地方立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小微企业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推动浙江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同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开启了全省统一部署、上下联动的《条例》执法检查工作,要求全省各级政府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相关法规有效实施,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助推三个“一号工程”走深走实。临安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稳步推进,对照《条例》执行情况检查重点内容清单中涉及区(县)的11类65项102条内容进行逐项逐条自查。根据自查结果,除2条不适用以外,其余100条内容均已落地实施,全区总体执行情况良好。

针对本土中小微企业,我们通过以下举措进行进一步的帮扶。一是加强政府采购扶持。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制度,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对所有中小微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落实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二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近年来,累计组织产销、产融和产才对接活动34场,涉及参加企业1114家,解决融资需求0.53亿元,达成意向订单9.49亿元,促成合作项目36个,涉及投资4.4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本地优势,积极组织产品推广活动,以“中国装饰纸之都”“中国电线电缆基地”等7大国字号区域品牌为特色,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全国大市场,同时探索更加多元的对接活动形式,积极争取承办省市重点活动,实现更高层级、更具深度的产才、产融对接。

二、关于积极创造本土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条件和机会的建议

一是大力推进所有制改革。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小微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中小微企业控股。二是加强政府采购扶持。严格落实十项禁止性规定,近三年依规及时处理有关投诉19起,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政策采购项目。三是强化资源要素配置。制定实施的“抢先机拼经济”30+8条等各类规划和产业政策、能耗指标分配、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排污权指标、公共数据开放等方面,均不设置不平等标准或条件,保障民营企业平等权利。四是积极推广本地企业产品名录。为鼓励优质杭产品抢订单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近年来,区经信局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和消费品领域,对全区范围内符合优质杭产品条件的临产品进行摸排征集并上报杭州。仅2023年,就推荐众硅电子等20家企业50个产品申报列入优质杭产品目录,极大提升临产品的品牌形象。同时,为积极鼓励建设工程领域加大临产品采购使用比例,全面推动临安区优质工业产品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区经信局正在谋划围绕政府重点工程的土建应用材料、安装应用材料、电气应用材料等领域进行本地优质产品的摸排,形成《临安区建设工程领域应用材料(设备)临产品推介目录》,便于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及时掌握了解,从而推动临产品本地工程的应用力度。

三、关于努力为本土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对接合作平台的建议

一是强化国际市场开拓支持力度。区商务局对参加省市认定的境外重点展,展位费在省、市财政资助的基础上,补足剩余部分,累计支持企业展位费2725.3万元,全力助推中小微企业产业链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是持续加强品牌培育,提升自主品牌知名度。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各级政府质量奖创建、“品字标”区域品牌培育、商标品牌培育、中小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品牌培育工程,实现品牌融合发展。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深入开展质量强企培育活动,打造质量标杆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发挥商标、专利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2023年杭州硅通化等43家企业获得57张“品字标”品牌证书,数量居全省前列,进一步打响“品字标”区域金字招牌。区经信局为贯彻落实制造强省和质量强省建设,以“浙江制造精品”为抓手,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重点及新兴产业培育,提升了临安制造产品市场知名度、竞争力、附加值。采用“互联网+政府采购”的相关政策,做好政策宣传和指导,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质量可靠、经济效益好的临安好产品。三是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结合产品认证、服务认证、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等工作,大力推进提升行动开展。通过提升行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企业认可度逐年上升。行动实施以来,累计组织线下质量提升培训2场,覆盖两大行业企业50余家,共90余人参加培训,指导帮扶企业46家。其中,浙江万马集团特种电子电缆的《“制造”升级“智造”,推动质量管理变革创新》入选省级优良案例。

四、关于对中小企业提供“温情执法”和指导服务的建议

为全面规范行政检查执法行为,进一步提升行政检查执法质效,减少多头、重复、随意执法扰企扰民,全区各涉企执法部门除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关于“首违不罚”等相关政策外,还积极探索推进具有临安特色的《临安区涉企类行政执法“慎立案、慎处罚”工作指导意见》《临安区“无计划不检查、无事件不检查”工作机制》等工作机制,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实现执法质量和企业满意度的“双提升”。一是减少入企抽查比例和频次。区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都积极将日常监督管理检查、监督执法检查、专项检查和部门联合检查等活动,积极推进重点企业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工作,持续提升跨部门联合检查、跨部门双随机检查比例,减少单部门专项检查和部门随意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营商环境更优。2023年,全区线上发起“综合查一次”共计检查9586户次,检查户次下降19.36%,减少检查5429户次。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税务局制定下发《2022年度“多报合一”企业公示信息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方案》,率先在杭州地区开展“多报合一”企业联合非现场监管新模式,实现了不进门查多项事和“人查”向“数管”的转变。通过信用分类实现差异化监管和通过互联网新技术实现智慧监管。2023年全区企业公示信息检查跨部门非现场检查率近50%(389家),针对检查出的问题通过微信、电话等进行一对一线上整改,落实有感服务,无感监测理念。对正面清单企业原则上不开展现场执法检查,目前,全区共有57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二是提高执法检查质量。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低质量因素指标控制工作要点的通知》,严控重复联合检查、非同时上门,检查结论矛盾等跨部门质量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专人双岗每日对全区的跨部门双随机开展全覆盖的质量审核,三、四季度审查任务数238个,检查结论6457家次。每日监测检查超过2次及以上跨部门双随机对象,发布11次预警。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低质量任务预警,以督查单形式通报至各成员单位,责任到人并做好整改闭环,促进监管规范化。三是强化落实包容审慎执法。区综合执法局联合司法局出台《临安区涉企类行政执法“慎立案慎处罚”指导意见》,强化柔性执法理念;开展“致一封信、上一次门”行动,听取企业诉求,开展执法普法,推进“罚前必告知”和包容审慎执法;全面梳理各执法部门轻微违法“首违免罚”清单,在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8个领域262个事项落实轻微违法首违免罚工作,在垃圾分类、非机动车等执法事项上作出“不予处罚”决定424件,体现人性化执法;形成水利领域轻微违法监管执法协作机制。

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捷径更没有万能钥匙。我们将葆有耐心和定力,创新思路和方法,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让政策一项一项落实落地,一步一步让《条例》在临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最后,再次感谢您们对我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心支持,同时也期望您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经信局的各项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承办领导:朱晓农

承 办 人:钱礼光

联系电话:89541432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5月7日

附件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131/2024-02522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发文日期 2024-05-29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1号建议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4-05-29
信息来源: 区经信局
浏览量:

童立娟等10位代表:

您们在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加快成长的建议》,已由区政府转交我局牵头办理。非常感谢您们对临安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现依据现行相关政策和我们的调研,对建议作如下答复:

一、对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建议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帮助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3年1月16日,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通过地方立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小微企业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推动浙江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同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开启了全省统一部署、上下联动的《条例》执法检查工作,要求全省各级政府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相关法规有效实施,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助推三个“一号工程”走深走实。临安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稳步推进,对照《条例》执行情况检查重点内容清单中涉及区(县)的11类65项102条内容进行逐项逐条自查。根据自查结果,除2条不适用以外,其余100条内容均已落地实施,全区总体执行情况良好。

针对本土中小微企业,我们通过以下举措进行进一步的帮扶。一是加强政府采购扶持。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制度,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对所有中小微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落实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二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近年来,累计组织产销、产融和产才对接活动34场,涉及参加企业1114家,解决融资需求0.53亿元,达成意向订单9.49亿元,促成合作项目36个,涉及投资4.4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本地优势,积极组织产品推广活动,以“中国装饰纸之都”“中国电线电缆基地”等7大国字号区域品牌为特色,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全国大市场,同时探索更加多元的对接活动形式,积极争取承办省市重点活动,实现更高层级、更具深度的产才、产融对接。

二、关于积极创造本土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条件和机会的建议

一是大力推进所有制改革。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小微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中小微企业控股。二是加强政府采购扶持。严格落实十项禁止性规定,近三年依规及时处理有关投诉19起,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政策采购项目。三是强化资源要素配置。制定实施的“抢先机拼经济”30+8条等各类规划和产业政策、能耗指标分配、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排污权指标、公共数据开放等方面,均不设置不平等标准或条件,保障民营企业平等权利。四是积极推广本地企业产品名录。为鼓励优质杭产品抢订单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近年来,区经信局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和消费品领域,对全区范围内符合优质杭产品条件的临产品进行摸排征集并上报杭州。仅2023年,就推荐众硅电子等20家企业50个产品申报列入优质杭产品目录,极大提升临产品的品牌形象。同时,为积极鼓励建设工程领域加大临产品采购使用比例,全面推动临安区优质工业产品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区经信局正在谋划围绕政府重点工程的土建应用材料、安装应用材料、电气应用材料等领域进行本地优质产品的摸排,形成《临安区建设工程领域应用材料(设备)临产品推介目录》,便于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及时掌握了解,从而推动临产品本地工程的应用力度。

三、关于努力为本土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对接合作平台的建议

一是强化国际市场开拓支持力度。区商务局对参加省市认定的境外重点展,展位费在省、市财政资助的基础上,补足剩余部分,累计支持企业展位费2725.3万元,全力助推中小微企业产业链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是持续加强品牌培育,提升自主品牌知名度。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各级政府质量奖创建、“品字标”区域品牌培育、商标品牌培育、中小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品牌培育工程,实现品牌融合发展。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深入开展质量强企培育活动,打造质量标杆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发挥商标、专利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2023年杭州硅通化等43家企业获得57张“品字标”品牌证书,数量居全省前列,进一步打响“品字标”区域金字招牌。区经信局为贯彻落实制造强省和质量强省建设,以“浙江制造精品”为抓手,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重点及新兴产业培育,提升了临安制造产品市场知名度、竞争力、附加值。采用“互联网+政府采购”的相关政策,做好政策宣传和指导,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质量可靠、经济效益好的临安好产品。三是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结合产品认证、服务认证、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等工作,大力推进提升行动开展。通过提升行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企业认可度逐年上升。行动实施以来,累计组织线下质量提升培训2场,覆盖两大行业企业50余家,共90余人参加培训,指导帮扶企业46家。其中,浙江万马集团特种电子电缆的《“制造”升级“智造”,推动质量管理变革创新》入选省级优良案例。

四、关于对中小企业提供“温情执法”和指导服务的建议

为全面规范行政检查执法行为,进一步提升行政检查执法质效,减少多头、重复、随意执法扰企扰民,全区各涉企执法部门除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关于“首违不罚”等相关政策外,还积极探索推进具有临安特色的《临安区涉企类行政执法“慎立案、慎处罚”工作指导意见》《临安区“无计划不检查、无事件不检查”工作机制》等工作机制,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实现执法质量和企业满意度的“双提升”。一是减少入企抽查比例和频次。区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都积极将日常监督管理检查、监督执法检查、专项检查和部门联合检查等活动,积极推进重点企业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工作,持续提升跨部门联合检查、跨部门双随机检查比例,减少单部门专项检查和部门随意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营商环境更优。2023年,全区线上发起“综合查一次”共计检查9586户次,检查户次下降19.36%,减少检查5429户次。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税务局制定下发《2022年度“多报合一”企业公示信息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方案》,率先在杭州地区开展“多报合一”企业联合非现场监管新模式,实现了不进门查多项事和“人查”向“数管”的转变。通过信用分类实现差异化监管和通过互联网新技术实现智慧监管。2023年全区企业公示信息检查跨部门非现场检查率近50%(389家),针对检查出的问题通过微信、电话等进行一对一线上整改,落实有感服务,无感监测理念。对正面清单企业原则上不开展现场执法检查,目前,全区共有57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二是提高执法检查质量。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低质量因素指标控制工作要点的通知》,严控重复联合检查、非同时上门,检查结论矛盾等跨部门质量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专人双岗每日对全区的跨部门双随机开展全覆盖的质量审核,三、四季度审查任务数238个,检查结论6457家次。每日监测检查超过2次及以上跨部门双随机对象,发布11次预警。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低质量任务预警,以督查单形式通报至各成员单位,责任到人并做好整改闭环,促进监管规范化。三是强化落实包容审慎执法。区综合执法局联合司法局出台《临安区涉企类行政执法“慎立案慎处罚”指导意见》,强化柔性执法理念;开展“致一封信、上一次门”行动,听取企业诉求,开展执法普法,推进“罚前必告知”和包容审慎执法;全面梳理各执法部门轻微违法“首违免罚”清单,在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8个领域262个事项落实轻微违法首违免罚工作,在垃圾分类、非机动车等执法事项上作出“不予处罚”决定424件,体现人性化执法;形成水利领域轻微违法监管执法协作机制。

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捷径更没有万能钥匙。我们将葆有耐心和定力,创新思路和方法,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让政策一项一项落实落地,一步一步让《条例》在临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最后,再次感谢您们对我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心支持,同时也期望您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经信局的各项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承办领导:朱晓农

承 办 人:钱礼光

联系电话:89541432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5月7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