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131/2024-025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发文日期 2024-05-29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14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
2024-05-29 10:05
来源:
区经信局
浏览量:

马天猷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已由区政府转交我局牵头办理,感谢您对临安中小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提出的几点宝贵意见,现将提案办理情况复函如下:

一、关于制订更为系统、精准和有效的中小企业配套扶持政策的建议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帮助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3年1月16日,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通过地方立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小微企业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推动浙江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同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开启了全省统一部署、上下联动的《条例》执法检查工作,要求全省各级政府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相关法规有效实施,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助推三个“一号工程”走深走实。临安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稳步推进,对照两部《条例》执行情况检查重点内容清单中涉及区(县)的11类65项102条内容进行逐项逐条自查。根据自查结果,除2条不适用以外,其余100条内容均已落地实施,全区总体执行情况良好。

近年来,为提振发展信心,推动全区经济稳进提质,临安区政府不断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助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一是强化政策制定的获得感。在政策制定上,各涉企部门注重调查研究,使政策更具合法化、科学化、民主化。区工商联通过“临企通”增设“天目企航·亲清暖企服务超市”平台,帮助企业在政策享受、法务咨询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一个便捷的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公开发布各部门、单位的暖企服务项目,充分收集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专家人士等的意见;区总工会通过发动镇街工会定期召开基层工会主席座谈会,结合“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活动,与企业主面对面交流座谈,重点了解企业主对新制定政策的意见建议,提升企业参与感。今年,杭州出台了《杭州打造全国专精特新名城实施方案》,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信贷产品,给予不高于贷款1%的贷款贴息。二是强化政策落实的精准度。区数管局依托“临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数据中心、涉企政策兑现平台等的系统建设,做好功能联动。通过一端汇聚集成涉企兑付政策,提供统一的查阅及申报入口,实现“一端统览、一端申报”,同时通过系统智能匹配,政策主动推送方式,转变过去的“企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三是强化政策执行的操作性。区财政局通过打造“亲清在线分平台-临安区惠企政策兑现平台”,不断简化政策兑现流程;区生态环境分局制定出台《临安区环评机构日常考核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加强中介机构业务培训等举措,避免过多的中介服务成本。在政策执行上,形成多部门联动的操作细则和闭环决策机制,提高企业满意度、获得感。四是拓展惠企政策宣传面。区经信局依托“小微你好”“千名干部助千企”“重点企业直通车”等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通过助企服务员将惠企政策送进企业,2023年累计开展工信政策解读培训活动151场,服务企业7146家次;区科技局通过“暖企先锋访百企”“金融智囊送千企”等活动载体宣贯科技政策600余家次;区总工会依托“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临工直播间、劳模工匠“五进”宣讲、“三送”服务等工会宣教载体,2023年共组织开展各类工人政策申报培训活动800余场,覆盖职工10万人次。

二、关于健全长效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链问题的建议

为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链问题,我们通过以下举措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一是建立健全减负降本长效机制。2023年,通过建立临安区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专班,加强全区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统筹指导,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事项,组织开展清欠工作督查考核,累计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摸排工作5次,全区93个一级部门进行公开公示拖欠企业账款情况并严格落实清理拖欠工作。二是发挥金融监督作用。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企业账款情况纳入营商环境考核评估等考核内容,对暂遇流动性困难但有偿付账款意愿,且符合融资准入条件的国有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便于企业腾出资金用于清欠。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通过优化票据贴现机制,不断规范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约束大型企业通过账款凭证业务挤占中小企业资金和拉长账期的行为;通过优化供应链票据业务机制,简化债务链条,引导企业更多使用供应链票据替代其他形式应收账款,将票据贴现纳入普惠贷款统计,提高中小企业持有票据的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通过起草《临安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区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创业动力不足等问题,持续完善“一池一贷一险N基金”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撬动社会资本为科技企业和人才创新发展提供源头活水。截至2023年底,风险池累计支持企业92家次,发放基金贷款3.9亿元;发放科技贷12亿元,惠及科技型企业350家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9.69亿元,惠及企业227家次;首推全省首个科技企业创业保险试点,已有3家孵化平台加入科技保险试点工作,累计为65家科技型初创企业免费投保创业保险;产业发展基金直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2家,实现投资项目营收10.89亿元。

三、关于转变观念,深刻认识稳企留企意义的建议

我们对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向来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通过以下举措不断加大帮扶力度。一是加强政府采购扶持。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制度,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对所有中小微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时落实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二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近年来,累计组织产销、产融和产才对接活动34场,涉及参加企业1114家,解决融资需求0.53亿元,达成意向订单9.49亿元,促成合作项目36个,涉及投资4.4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本地优势,积极组织产品推广活动,以“中国装饰纸之都”“中国电线电缆基地”等7大国字号区域品牌为特色,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全国大市场,同时探索更加多元的对接活动形式,积极争取承办省市重点活动,实现更高层级、更具深度的产才、产融对接。三是强化国际市场开拓支持力度。区商务部门对参加省市认定的境外重点展,展位费在省、市财政资助的基础上,补足剩余部分,累计支持企业展位费2725.3万元,全力助推中小微企业产业链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

四、关于加大力度,全面做好稳企助企服务的建议

我们始终将企业服务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区经信局通过“三步走”举措不断完善企业服务机制,逐步实现企业服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无微不至、无企不强”的工作目标。一是深化政企沟通机制。根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重点企业直通车’机制要求,将“直通车”重点企业扩展到60家,落实六大直通机制,进一步畅通了政企间常态化互联交流机制,已落实区领导交办单4期,办理23家企业诉求39项,收集问题28件已解决27个。二是固化区领导走访机制。参与起草区主要领导走访方案48次,收集整理企业简介100余家,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开展座谈会、茶话会、主题沙龙、参观学习、调研等活动26场,解决了企业用地需求难等问题56项。三是创新政策找企机制。依托财政局“亲清在线临安分平台”和数管局“临企通”平台,推进政策找企、免申即享改革工作。同时,通过工业云图打造政策服务全集成模块,实现工信政策一屏统览,一网通管。二是加大人才服务力度。区人力社保局主动发挥职能优势,优化工作方式,踏实工作作风,全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2023年,召开政企沟通恳谈会6次,推动化解技术工人招聘难、人才政策了解不够等共性问题10个,开展企业服务活动27次,服务企业1216家次,组织线上线下政策宣贯活动18次,服务企业1153家次。通过落实“人才高地20条” “人才礼遇8条” “大学生创业创新12条”“人才集聚新高地”等人才政策,深化“杭帮彩”“亲清在线”“临安亲才码”等数字平台服务,打造“引得进、育得出、干得好、留得住”的全生命周期青年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帮助企业人才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等问题,通过“留人”达到“留企”目的。三是建立“企呼我为”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全面、及时收集和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审管办牵头制定了“企呼我为”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提出了“135”工作机制和明确了分级协调机制,确保企业困难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今年,我们将以高质量实施“为企办实事”项目为有效载体,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中难点痛点堵点,力争形成最大服务覆盖面,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实落地,为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捷径更没有万能钥匙。我们将葆有耐心和定力,创新思路和方法,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让政策一项一项落实落地,一步一步让《条例》在临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心支持,同时也期望您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经信局的各项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承办领导:朱晓农

承 办 人:钱礼光

联系电话:89541432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5月7日

附件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131/2024-02528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发文日期 2024-05-29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14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4-05-29
信息来源: 区经信局
浏览量:

马天猷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已由区政府转交我局牵头办理,感谢您对临安中小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提出的几点宝贵意见,现将提案办理情况复函如下:

一、关于制订更为系统、精准和有效的中小企业配套扶持政策的建议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帮助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3年1月16日,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通过地方立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小微企业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推动浙江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同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开启了全省统一部署、上下联动的《条例》执法检查工作,要求全省各级政府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相关法规有效实施,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助推三个“一号工程”走深走实。临安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稳步推进,对照两部《条例》执行情况检查重点内容清单中涉及区(县)的11类65项102条内容进行逐项逐条自查。根据自查结果,除2条不适用以外,其余100条内容均已落地实施,全区总体执行情况良好。

近年来,为提振发展信心,推动全区经济稳进提质,临安区政府不断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助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一是强化政策制定的获得感。在政策制定上,各涉企部门注重调查研究,使政策更具合法化、科学化、民主化。区工商联通过“临企通”增设“天目企航·亲清暖企服务超市”平台,帮助企业在政策享受、法务咨询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一个便捷的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公开发布各部门、单位的暖企服务项目,充分收集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专家人士等的意见;区总工会通过发动镇街工会定期召开基层工会主席座谈会,结合“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活动,与企业主面对面交流座谈,重点了解企业主对新制定政策的意见建议,提升企业参与感。今年,杭州出台了《杭州打造全国专精特新名城实施方案》,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信贷产品,给予不高于贷款1%的贷款贴息。二是强化政策落实的精准度。区数管局依托“临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数据中心、涉企政策兑现平台等的系统建设,做好功能联动。通过一端汇聚集成涉企兑付政策,提供统一的查阅及申报入口,实现“一端统览、一端申报”,同时通过系统智能匹配,政策主动推送方式,转变过去的“企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三是强化政策执行的操作性。区财政局通过打造“亲清在线分平台-临安区惠企政策兑现平台”,不断简化政策兑现流程;区生态环境分局制定出台《临安区环评机构日常考核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加强中介机构业务培训等举措,避免过多的中介服务成本。在政策执行上,形成多部门联动的操作细则和闭环决策机制,提高企业满意度、获得感。四是拓展惠企政策宣传面。区经信局依托“小微你好”“千名干部助千企”“重点企业直通车”等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通过助企服务员将惠企政策送进企业,2023年累计开展工信政策解读培训活动151场,服务企业7146家次;区科技局通过“暖企先锋访百企”“金融智囊送千企”等活动载体宣贯科技政策600余家次;区总工会依托“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临工直播间、劳模工匠“五进”宣讲、“三送”服务等工会宣教载体,2023年共组织开展各类工人政策申报培训活动800余场,覆盖职工10万人次。

二、关于健全长效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链问题的建议

为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链问题,我们通过以下举措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一是建立健全减负降本长效机制。2023年,通过建立临安区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专班,加强全区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统筹指导,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事项,组织开展清欠工作督查考核,累计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摸排工作5次,全区93个一级部门进行公开公示拖欠企业账款情况并严格落实清理拖欠工作。二是发挥金融监督作用。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企业账款情况纳入营商环境考核评估等考核内容,对暂遇流动性困难但有偿付账款意愿,且符合融资准入条件的国有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便于企业腾出资金用于清欠。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通过优化票据贴现机制,不断规范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约束大型企业通过账款凭证业务挤占中小企业资金和拉长账期的行为;通过优化供应链票据业务机制,简化债务链条,引导企业更多使用供应链票据替代其他形式应收账款,将票据贴现纳入普惠贷款统计,提高中小企业持有票据的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通过起草《临安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区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创业动力不足等问题,持续完善“一池一贷一险N基金”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撬动社会资本为科技企业和人才创新发展提供源头活水。截至2023年底,风险池累计支持企业92家次,发放基金贷款3.9亿元;发放科技贷12亿元,惠及科技型企业350家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9.69亿元,惠及企业227家次;首推全省首个科技企业创业保险试点,已有3家孵化平台加入科技保险试点工作,累计为65家科技型初创企业免费投保创业保险;产业发展基金直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2家,实现投资项目营收10.89亿元。

三、关于转变观念,深刻认识稳企留企意义的建议

我们对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向来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通过以下举措不断加大帮扶力度。一是加强政府采购扶持。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制度,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对所有中小微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时落实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二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近年来,累计组织产销、产融和产才对接活动34场,涉及参加企业1114家,解决融资需求0.53亿元,达成意向订单9.49亿元,促成合作项目36个,涉及投资4.4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本地优势,积极组织产品推广活动,以“中国装饰纸之都”“中国电线电缆基地”等7大国字号区域品牌为特色,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全国大市场,同时探索更加多元的对接活动形式,积极争取承办省市重点活动,实现更高层级、更具深度的产才、产融对接。三是强化国际市场开拓支持力度。区商务部门对参加省市认定的境外重点展,展位费在省、市财政资助的基础上,补足剩余部分,累计支持企业展位费2725.3万元,全力助推中小微企业产业链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

四、关于加大力度,全面做好稳企助企服务的建议

我们始终将企业服务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区经信局通过“三步走”举措不断完善企业服务机制,逐步实现企业服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无微不至、无企不强”的工作目标。一是深化政企沟通机制。根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重点企业直通车’机制要求,将“直通车”重点企业扩展到60家,落实六大直通机制,进一步畅通了政企间常态化互联交流机制,已落实区领导交办单4期,办理23家企业诉求39项,收集问题28件已解决27个。二是固化区领导走访机制。参与起草区主要领导走访方案48次,收集整理企业简介100余家,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开展座谈会、茶话会、主题沙龙、参观学习、调研等活动26场,解决了企业用地需求难等问题56项。三是创新政策找企机制。依托财政局“亲清在线临安分平台”和数管局“临企通”平台,推进政策找企、免申即享改革工作。同时,通过工业云图打造政策服务全集成模块,实现工信政策一屏统览,一网通管。二是加大人才服务力度。区人力社保局主动发挥职能优势,优化工作方式,踏实工作作风,全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2023年,召开政企沟通恳谈会6次,推动化解技术工人招聘难、人才政策了解不够等共性问题10个,开展企业服务活动27次,服务企业1216家次,组织线上线下政策宣贯活动18次,服务企业1153家次。通过落实“人才高地20条” “人才礼遇8条” “大学生创业创新12条”“人才集聚新高地”等人才政策,深化“杭帮彩”“亲清在线”“临安亲才码”等数字平台服务,打造“引得进、育得出、干得好、留得住”的全生命周期青年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帮助企业人才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等问题,通过“留人”达到“留企”目的。三是建立“企呼我为”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全面、及时收集和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审管办牵头制定了“企呼我为”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提出了“135”工作机制和明确了分级协调机制,确保企业困难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今年,我们将以高质量实施“为企办实事”项目为有效载体,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中难点痛点堵点,力争形成最大服务覆盖面,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实落地,为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捷径更没有万能钥匙。我们将葆有耐心和定力,创新思路和方法,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让政策一项一项落实落地,一步一步让《条例》在临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心支持,同时也期望您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经信局的各项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承办领导:朱晓农

承 办 人:钱礼光

联系电话:89541432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5月7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