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414/2024-0256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卫生健康局 | 发文日期 | 2024-05-29 |
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11号提案的复函
尊敬的陈华君委员:
您在临安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临安区医疗机构协作的建议》(第111号)提案,已由区政府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区内医疗机构协作,构建区域内统一医疗联合体建议。目前,我区现有区属医院7家,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区第一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区中医院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为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区第五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专科医院,口腔医院、昌化中医骨伤医院暂未定级。
我们将严格按照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以及刘捷书记在健康杭州推进会上讲话要求,计划2025年,区中医院实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区第一人民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往更高等级医院创建。同时,在信息互联互通上再拓展,在原有的“杭州健康档案”、“临安健康档案”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延伸居民健康档案运用,区内各公立医疗机构HIS系统中新增“浙里健康e生”健康档案的调阅,“浙里健康e生”健康档案等,实现省内各公立医疗机构群众健康档案共享调阅。
二、关于提高区内医疗机构救治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建议。重点做好三方面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构建“承上+启下”的医联体、医共体区域协同发展体系,积极通过专家团队下沉坐诊、临床带教、学术讲座、疑难病历讨论、协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举措,稳步提升我区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充分融合天目医享项目,统筹调动区内医共体优质医疗资源,积极推动影像诊断、医学检验、心电诊断、消毒等区域共享中心建设,完善“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医共体协同工作模式。二是强化学科人才建设。继续推进“双百计划”,选派区属医疗机构骨干人员赴上海长征医院进修学习,截至目前,已选送二批次共20人,涉及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急诊科、脑外科、消化科等10余个学科;持续落实“百名专科护士培养计划”,累计派出赴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61人;全力推进“万医进修计划”,今年以来,已派出区属医疗机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室(服务站)共36人进修学习。三是全力推进三甲医院建设。确定临安区中医院创建三甲中医医院,与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市中医院签订协议,成为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通过围绕深化与杭州市中医院合作帮扶、完善合作办医工作机制、加快人才引育、强化学科建设、科研项目、提升国考成绩等重点方面积极发力,合力推进区中医院三甲创建工作。同时,全力支持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积极自主创建三甲综合性医院。
三、关于减少区域外转率,降低患者就医负担建议。主要强化两方面措施:一是强化医共体医保基金管理考核力度。由医保部门牵头制定出台《临安区医疗服务共同体门诊和规定病种医保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全区及医共体基层就诊率、医共体省级(省内外异地就医)医保基金支出占比等考核指标,促进医共体内分级诊疗、基层就诊等工作。二是强化医保报销制度。医保部门牵头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落实不同报销比例,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最高,等级越高报销比例越低;签约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减免起付标准300元、提高报销比例3个点的政策,以此提高区域就诊率,让群众就医更有获得感。此外,进一步规范省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报销待遇政策,即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医保报销比例下降20个百分点。
四、关于加强政策支持,推进区域医疗一体化发展建议。重点围绕两方面工作:一是围绕资源利用效率。按照2024年1月制定出台的《关于增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指导意见》,强化推进临安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构建合理就医的格局,增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切实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二是围绕诊疗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医疗机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动“五大”救治中心和重点学科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专科品牌。着力建设五大中心,区第一人民医院继续推进脑卒中国家级“综合防治中心”、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创建;区中医院启动胸痛中心、卒中、创伤中心建设。全面聚焦五大中心关键技术指标,进一步提升区域急危重症抢救能力。
最后,感谢您对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今后希望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医疗卫生工作,并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