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369/2024-0307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24-07-02 |
刘全彬、邵萱郑然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已归并为第26+号重点提案《打响“杭为茶都、临为茶源”品牌,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由区农业农村局主办,宣传部、财政局、人社局、文旅局协办。
两位委员对临安茶文化、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临安茶叶的优势潜力和问题困难作出了客观分析,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非遗、茶品牌、茶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建议,对于推动临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经综合相关部门意见,现答复如下:
作为临安“老三宝”之一,茶叶是临安传统特色产业和惠农富民支柱产业,做大茶产业、做深茶文化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意义。临安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事业,1979年,对天目云雾茶进行挖掘创新,命名为“天目青顶”,成为临安茶叶区域公共品牌;2009年,天目云雾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天目青顶2009年获得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注册,2012年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目前临安形成以天目青顶为主导,龙井、红茶、白茶、黄茶等多样化发展的名优茶生产格局,产业规模基本稳定在6.5万亩茶园面积、5.1万亩采摘面积、3.5亿元产值,其中名优茶产值约3亿元。同时围绕“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出“天目茶宿”“天目茶疗”“天目茶宴”等特色产品,打造了一批特色茶文化旅游线路。特别是近年来,临安茶文化研究会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开展“杭为茶都、临为茶源”课题研究,并于2024年3月25日举行“杭为茶都、临为茶源”研究成果发布暨应用研讨会。“杭为茶都、临为茶源”研究成果的发布和应用,必将进一步增强临安茶叶品牌、市场和文化影响力,有力推动“茶文化、茶经济、茶旅游”融合发展。
下一步,结合两位委员提出的建议和临安工作实际,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临为茶源”文化优势,进一步彰显品牌底蕴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形成“杭为茶都、临为茶源”的理论体系和传播体系,发挥文化优势,讲好茶叶故事,提升品牌形象。一是深化“杭为茶都、临为茶源”的研究应用。进一步加强“临为茶源”的史料论据搜集、实地实物考证,丰富研究成果,并进行资料整理和文字加工,完善“杭为茶都、临为茶源”的理论体系和应用研究。积极研究挖掘天目山贡茶文化、禅茶文化和天目盏为代表的茶器文化,丰富天目茶文化内涵。制作专题视频、图板、画册等资料,在茶叶专业刊物、媒体上发表相关文章和报道,邀请业内专家、市场主体、茶文化传播达人等不同层面人士,为临安茶文化发展出谋划策。二是加强临安茶文化的推广普及。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浙江绿茶博览会、浙江农博会等大型活动,在展会上对“杭为茶都、临为茶源”进行宣传展示,增强社会、市场、业内人士对“杭为茶都、临为茶源”的知晓度和认可度。通过举办开茶节、茶俗文化旅游节、敬老茶会、跨年茶会、茶文化“五进”等主题活动,积极开展茶文化展示、推广、交流,营造“茶为国饮、全民饮茶”的浓厚氛围。在3月25日“吴越茶韵·问源临安”2024杭州临安开茶节上,结合“杭为茶都、临为茶源”相关史料创作的情景剧《茶香源自临安来》进行了首演。三是强化临安茶品牌的文化赋能。从“临为茶源”中挖掘提炼天目青顶的品牌内涵,制订茶叶品牌推广整体方案,为天目青顶量身打造品牌形象,设计专属包装,讲好品牌故事,策划宣传方式,拓展营销渠道,完善售后服务。抓住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举办的契机,争取使天目青顶成为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指定用茶。结合文旅推介活动在上海、江苏等主客源市场开展茶旅融合市场推广活动,将“杭为茶都、临为茶源”融入茶旅产品、特色线路进行宣传推广。
二、提升“天目青顶”品质优势,进一步树立市场口碑
立足临安丰富的高山老茶树资源优势和天目青顶的品质口感优势,进一步加强品质研究、品种选育和质量监管,提高市场辨识度和消费者口碑。一是开展天目青顶性状研究和差异化提炼。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天目青顶的外形、品质等特性研究,从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等方面进行定量化研究、差异化提炼,为天目青顶的品质口感优势提供理论依据和核心特征,充分凸显天目青顶生态高山茶的特色卖点。二是加强天目青顶原产地保护和品种选育。开展茶园资源全面普查工作,对全区范围内的茶园面积分布、茶树品种资源类型、茶山生态环境等现状进行调查,建立临安茶园资源基础数据库和天目青顶原产地信息数据库,实行天目青顶原产地认定信息登记。加强高山群体种茶树资源保护和利用,建立茶树资源圃和母本园,结合优新特异品种的引进试验,开展良种选育,培育推广临安特色的天目茶种。三是加强天目青顶品质管控和质量追溯。制订申报天目青顶杭州市地方标准,结合天目青顶原产地证明商标管理规则,统一天目青顶产品标准。强化加工技术研究和培训,支持新茶厂建设和老茶厂优化改造,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支持鼓励茶人茶企提高制茶技艺。建立天目青顶“产地—加工—包装—销售”全程大数据溯源平台系统,实现生产可监管、产品可追溯、市场可监测。修订完善天目青顶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标准、鲜叶采摘加工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加强茶叶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测。
三、挖掘“三茶统筹”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融合发展
立足临安的文化优势、生态优势、高校优势和产业优势,将临安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茶旅游资源深度结合,集聚力量推进茶经济融合发展。一是加强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按照现代茶产业基地建设要求,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管理技术应用,改造中高海拔山区群体种老茶园,培育低丘缓坡规模化茶园,培育打造示范性专业大户、专业基地和专业村。积极支持本地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加大规模企业的招引力度,在天目青顶、龙井茶、红茶、白茶等主要茶类中各培育1-2家具有一定规模、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茶文旅融合、社会化服务、互联网营销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示范性新型经营主体。二是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充分应用“杭为茶都、临为茶源”研究成果,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临安茶文化、茶历史,把遍布全区的茶园资源与丰富的旅游景点、村落景区资源结合起来,开发茶旅精品线路,改造提升茶主题临安民宿,建设美丽生态茶庄和茶文化村落景区,支持企业建设茶文旅综合体,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实现茶产品销售与茶旅游开发互促互动。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浙江农林大学临安茶产业研究中心、省市区茶叶专家团队等技术力量,实施临安天目高山原生茶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特色茶树种质资源圃和高效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茶叶新产品研发、高品质名茶加工设备配套技术、优质茶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等应用创新,持续推进茶树品种特色化、茶叶品质高质化。加强茶产业人才培育,做好茶艺师培训工作,鼓励茶二代和“农创客”投身茶行业、传承茶产业。
3月29日,杨泽伟区长专题调研茶产业,要求农业农村局牵头制订振兴茶产业的行动方案。目前,行动方案正在抓紧起草制订中,希望两位委员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
承办领导:陶国英
承 办 人:潘朝辉、陈初尉
联系电话:63726617
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