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369/2024-0307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4-07-02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57+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
2024-07-02 16:30
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民进界别,章淑贞、史君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抢抓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契机 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样板区的建议》,已由区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局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天目山管理局、清凉峰管理局协办。目前杭州市正在承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临安全力配合做好会务保障相关工作。你们针对此次大会举办,就临安如何借势借力推动中西部发展,打响城市品牌提出了六方面工作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局完全予以采纳。现将办理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1.名山公园建设深入推进。我局依托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合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品牌效应,进一步深化天目山清凉峰名山公园建设。一是做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扩区申报。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23年9月25日向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提交“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扩区申报材料,并在同年9月29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国际委员会提交资料。经过多次补充材料,目前已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MAB秘书处形式审核。二是打造天目山清凉峰名山公园。根据《天目山名山公园“带富”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今年天目山名山公园将实施天目山古树综合保护和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建设,计划投资24.5亿元实施“一区带六镇”重点项目7个,推进保护区森林防火能力提升项目,出版《天目山杂志》四期和《天目山故事》。根据《清凉峰名山公园“带富”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将实施8大类40个项目,总投资39亿元。同时,今年计划投资5.8亿元,从制定特色化保护路径、打造创新度假产品、探索本地共富经验等方面实施系列项目。目前,清凉峰保护区总体规划已通过国家林草局组织的专家论证,为下一步名山公园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建设永久展示馆。经与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沟通,将在天目山自然生态研学城建设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永久展示馆——临安生态博物馆,目前该项目纳入研学城项目一体设计、一体施工、一体建成。博物馆设计方案已完成多轮征求意见,目前正在深化中。

2.和美乡村联创持续推进。我局以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的“千万工程”深化年行动为抓手,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会务保障和现场考察为重点,推进美丽山林、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美丽公路、美丽村庄、美丽庭院“六美联创”,全力争创和美乡村示范县。一是围绕全域美丽,以美丽村社创建为载体,优化考核指标,制定美丽村社创建内外控管理机制,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建设。以系列创建为载体,新建省级特色精品村10个、省级未来乡村3个,市级未来乡村3个、特色村4个;续建市级未来乡村5个、特色村3个,创成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40个,高标准完成“天目叠翠”共富示范带、2个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建设,和美乡村行政村覆盖率45%以上。二是围绕大会环境,全力推进“千万工程”农文旅综合提升项目,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实施、快建成。紧盯村庄环境提升,投资2.4亿元,打造村落景区2个,实施村庄环境整治18个,开展东关溪美丽河湖建设、重点区域强弱电整治。紧盯道路环境提升,投资1.4亿元,实施环天目山交通道路提升项目,开展路面修复、沿线设施提升、道路绿化和导视系统提升工作。紧盯保护区环境提升,预计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投资1亿元,开展道路改造、电力设施改造、消防设施改造、杆线整治等项目建设;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投资850万元,实施珍稀植物园、科普设施提升项目。三是围绕“两山转化”,持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做深做实“天目叠翠·吴越千年”品牌,构建“1个总品牌引领+12个主品牌支撑+N个子品牌驱动”的品牌架构谱系。今年文旅部门将深化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建设,投用品牌运维中心,建成“1个总中心+3个分中心+6个工作组”运维架构,引导品牌企业入驻。同时,持续深化“村集体出资源、市场出运营、政府出规则、能人出智慧、村民出力量、改革出动力”的村庄经营机制。2023年,全区共有28个市场化运营团队进驻33个村落开展运营。实现旅游收入8.3亿元,村民收入增加4665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10890万元。运营商“以商招商”项目140个,落地业态产品270余个,总投资达9.6亿元,有效践行“两进两回”做法。

3.优质项目招引积极推进。近年来,在天目山清凉峰名山公园品牌带动下,一批优质文旅项目相继招引落地。一方面,都喜天丽、英迪格、大明山居等高端特色酒店相继投入运营,太湖源竹海生态园项目建成,指南高端商务艺术酒店完成土地摘牌,以大天目、大明山为核心的酒店集群逐步成型。今年文旅部门将全力推进三渡山地公园项目、风之谷户外运动大本营提升改造三期项目建设,加快和尚坪山地运动公园、云起坞野奢度假营地等重点项目前期,力争项目审批取得进展。另一方面,为更好承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由临安区国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天目未来谷项目。项目位于於潜镇绍鲁区块,将打造成集会议会展、生态度假酒店、生态博物馆、配套商业、水上乐园等于一体的研学度假综合体,预计总投资45亿元。项目已入选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其中,一期项目——天目山自然生态研学城总用地面积61685平米(92.5亩),总建筑面积101780平方米,主要分为研学中心、生态度假酒店、生态博物馆3个功能区块;目前地下室建设全部完成,进入地上首层结构施工阶段,预计今年6月土建主体结顶,明年6月投入正式运营。

4.天目文化开发稳步推进。讲好天目山故事、开发天目山系列文化产品一直是当前全区宣传文化工作的重点工作方向。一是积极推进天目文丛编撰。目前已出版《天目华盖》摄影集以及《宋韵天目》《一卷诗书入天目》等书籍。今年区委宣传部联合党史研究室计划年底前推出《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同时,依托“吴越书房”“吴越星舞台”“天目艺站”等基层文化空间与平台,宣传推广《遇见吴越国》《遇见天目山》等一批“遇见”系列文艺精品力作,逐步构建天目文化品牌体系。二是积极拓展天目文化产品。天目窑烧制技艺在2022年列入杭州市级非遗项目名录。目前天目窑遗址群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已报送杭州园文局审批。《天目窑遗址群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已完成招标,正在开展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同时,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完成天目文保数字安防体系建设,天目窑遗址群纳入天目文保数字平台管理。2020年以来,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完成天目窑、天目山传说、天目云雾茶制作技艺、天目山中药文化、天目笋干制作技艺、天目暖锅等解码报告。同时,结合“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首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天目山红色文化、天目山自然资源、天目山中草药特色3个主题研学线路。三是积极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坚持“临安韵味、国际表达”,依托天目山生态品牌,已举办“中国营地与创新教育论坛”、首届中国天目山肺活力大赛、“致敬亚运”天目山国际钢琴音乐会等面向国内外的大型活动。今年将整合宣传部、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文联等单位资源力量,开展全国性摄影大赛、短视频创作发布等趣味性强、接受面广的相关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5.宣传造势联动全面推进。区委宣传部牵头,制定了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为主题的年度宣传工作方案,积极做好日常宣传和对外宣传,进一步打响临安生态金名片影响力。在日常宣传方面,利用区级多媒体平台,在临安发布、爱临安APP、临安新闻网、临安TV抖音号等平台,多形式报道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开设《生态文明 临安实践》专栏、《生物天堂》专栏,启动《林中精灵》短视频素材收集制作。推出《天目山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揭牌成立》《临安获评林长制专项评价省级优秀》《清凉峰保护区与师生共筑生态保护屏障》等系列宣传报道270余篇。在对外宣传方面,积极协调省市主流媒体报道临安生态文明亮点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比如,央视13套《朝闻天下》、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杭州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平台推出报道“天目山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浙江在线等媒体推出报道《“铁木”开花!34年来天目铁木首次在省外绽放》,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在3月3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推出报道《科普进校园 清凉峰保护区与师生共筑生态保护屏障》。

6.保护成果推广稳步推进。围绕自然保护地数字化管理,两个保护区已探索形成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围绕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目前正在收集梳理并提炼总结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一是积极探索数字化管理经验。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易于维护和更新的本底资源数据库;依托地理信息3D可视化技术,实现救援要素一张图;将智能防火纳入响应链,结合卫星遥感构建了保护区数字防火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建设集森林防火、视频监控、本底资源三大功能模块于一体的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智治平台,实现“一屏观”、“一屏管”。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绕科普教育,建成十八龙潭生态实景展示系统,含5个远程实景展示前端,展示清凉峰生物多样性。二是积极征集生态保护有效实践经验。生态环境分局将生态文明相关典型案例报送情况纳入美丽临安考核,向各镇街征集生态共富、低碳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好经验,提炼临安“两山”转化新模式,争取在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上向全球展示。同时,不断推进“无废细胞”、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绿色学校等创建,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教育框架,营造生态环境保护人人知晓、人人支持、广泛参与的氛围。三是积极探索碳汇临安地方经验。紧抓“双碳”机遇,开展光伏+居民屋顶助力共同富裕行动,引进企业参与整镇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6个镇街与企业签订整镇开发协议。目前通过公比选方式,谋划实施新能源项目16个,投资11.86亿元。依托特色农产品禀赋和优势,推广天目水果笋栽培技术,完成天目水果笋碳足迹核算,发布全国首张农产品领域碳标签——“天目水果笋”碳标签。已成立天目水果笋种植合作社18家,推广种植6500余亩,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40吨。依托临安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开展退化、次生低效山核桃林低碳经营改造,预计净固碳量年均提高0.2-0.4吨/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15%,延长山核桃盛果周期5-8年,基地改造后可增加4469吨净碳汇量。


承办领导:陶国英

承 办 人:帅乐芳、金海燕、操文涛

联系电话:63726617



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369/2024-03079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4-07-02
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5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7-02
信息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民进界别,章淑贞、史君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抢抓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契机 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样板区的建议》,已由区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局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天目山管理局、清凉峰管理局协办。目前杭州市正在承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临安全力配合做好会务保障相关工作。你们针对此次大会举办,就临安如何借势借力推动中西部发展,打响城市品牌提出了六方面工作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局完全予以采纳。现将办理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1.名山公园建设深入推进。我局依托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合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品牌效应,进一步深化天目山清凉峰名山公园建设。一是做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扩区申报。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23年9月25日向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提交“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扩区申报材料,并在同年9月29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国际委员会提交资料。经过多次补充材料,目前已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MAB秘书处形式审核。二是打造天目山清凉峰名山公园。根据《天目山名山公园“带富”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今年天目山名山公园将实施天目山古树综合保护和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建设,计划投资24.5亿元实施“一区带六镇”重点项目7个,推进保护区森林防火能力提升项目,出版《天目山杂志》四期和《天目山故事》。根据《清凉峰名山公园“带富”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将实施8大类40个项目,总投资39亿元。同时,今年计划投资5.8亿元,从制定特色化保护路径、打造创新度假产品、探索本地共富经验等方面实施系列项目。目前,清凉峰保护区总体规划已通过国家林草局组织的专家论证,为下一步名山公园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建设永久展示馆。经与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沟通,将在天目山自然生态研学城建设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永久展示馆——临安生态博物馆,目前该项目纳入研学城项目一体设计、一体施工、一体建成。博物馆设计方案已完成多轮征求意见,目前正在深化中。

2.和美乡村联创持续推进。我局以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的“千万工程”深化年行动为抓手,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会务保障和现场考察为重点,推进美丽山林、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美丽公路、美丽村庄、美丽庭院“六美联创”,全力争创和美乡村示范县。一是围绕全域美丽,以美丽村社创建为载体,优化考核指标,制定美丽村社创建内外控管理机制,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建设。以系列创建为载体,新建省级特色精品村10个、省级未来乡村3个,市级未来乡村3个、特色村4个;续建市级未来乡村5个、特色村3个,创成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40个,高标准完成“天目叠翠”共富示范带、2个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建设,和美乡村行政村覆盖率45%以上。二是围绕大会环境,全力推进“千万工程”农文旅综合提升项目,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实施、快建成。紧盯村庄环境提升,投资2.4亿元,打造村落景区2个,实施村庄环境整治18个,开展东关溪美丽河湖建设、重点区域强弱电整治。紧盯道路环境提升,投资1.4亿元,实施环天目山交通道路提升项目,开展路面修复、沿线设施提升、道路绿化和导视系统提升工作。紧盯保护区环境提升,预计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投资1亿元,开展道路改造、电力设施改造、消防设施改造、杆线整治等项目建设;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投资850万元,实施珍稀植物园、科普设施提升项目。三是围绕“两山转化”,持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做深做实“天目叠翠·吴越千年”品牌,构建“1个总品牌引领+12个主品牌支撑+N个子品牌驱动”的品牌架构谱系。今年文旅部门将深化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建设,投用品牌运维中心,建成“1个总中心+3个分中心+6个工作组”运维架构,引导品牌企业入驻。同时,持续深化“村集体出资源、市场出运营、政府出规则、能人出智慧、村民出力量、改革出动力”的村庄经营机制。2023年,全区共有28个市场化运营团队进驻33个村落开展运营。实现旅游收入8.3亿元,村民收入增加4665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10890万元。运营商“以商招商”项目140个,落地业态产品270余个,总投资达9.6亿元,有效践行“两进两回”做法。

3.优质项目招引积极推进。近年来,在天目山清凉峰名山公园品牌带动下,一批优质文旅项目相继招引落地。一方面,都喜天丽、英迪格、大明山居等高端特色酒店相继投入运营,太湖源竹海生态园项目建成,指南高端商务艺术酒店完成土地摘牌,以大天目、大明山为核心的酒店集群逐步成型。今年文旅部门将全力推进三渡山地公园项目、风之谷户外运动大本营提升改造三期项目建设,加快和尚坪山地运动公园、云起坞野奢度假营地等重点项目前期,力争项目审批取得进展。另一方面,为更好承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由临安区国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天目未来谷项目。项目位于於潜镇绍鲁区块,将打造成集会议会展、生态度假酒店、生态博物馆、配套商业、水上乐园等于一体的研学度假综合体,预计总投资45亿元。项目已入选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其中,一期项目——天目山自然生态研学城总用地面积61685平米(92.5亩),总建筑面积101780平方米,主要分为研学中心、生态度假酒店、生态博物馆3个功能区块;目前地下室建设全部完成,进入地上首层结构施工阶段,预计今年6月土建主体结顶,明年6月投入正式运营。

4.天目文化开发稳步推进。讲好天目山故事、开发天目山系列文化产品一直是当前全区宣传文化工作的重点工作方向。一是积极推进天目文丛编撰。目前已出版《天目华盖》摄影集以及《宋韵天目》《一卷诗书入天目》等书籍。今年区委宣传部联合党史研究室计划年底前推出《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同时,依托“吴越书房”“吴越星舞台”“天目艺站”等基层文化空间与平台,宣传推广《遇见吴越国》《遇见天目山》等一批“遇见”系列文艺精品力作,逐步构建天目文化品牌体系。二是积极拓展天目文化产品。天目窑烧制技艺在2022年列入杭州市级非遗项目名录。目前天目窑遗址群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已报送杭州园文局审批。《天目窑遗址群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已完成招标,正在开展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同时,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完成天目文保数字安防体系建设,天目窑遗址群纳入天目文保数字平台管理。2020年以来,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完成天目窑、天目山传说、天目云雾茶制作技艺、天目山中药文化、天目笋干制作技艺、天目暖锅等解码报告。同时,结合“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首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天目山红色文化、天目山自然资源、天目山中草药特色3个主题研学线路。三是积极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坚持“临安韵味、国际表达”,依托天目山生态品牌,已举办“中国营地与创新教育论坛”、首届中国天目山肺活力大赛、“致敬亚运”天目山国际钢琴音乐会等面向国内外的大型活动。今年将整合宣传部、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文联等单位资源力量,开展全国性摄影大赛、短视频创作发布等趣味性强、接受面广的相关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5.宣传造势联动全面推进。区委宣传部牵头,制定了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为主题的年度宣传工作方案,积极做好日常宣传和对外宣传,进一步打响临安生态金名片影响力。在日常宣传方面,利用区级多媒体平台,在临安发布、爱临安APP、临安新闻网、临安TV抖音号等平台,多形式报道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开设《生态文明 临安实践》专栏、《生物天堂》专栏,启动《林中精灵》短视频素材收集制作。推出《天目山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揭牌成立》《临安获评林长制专项评价省级优秀》《清凉峰保护区与师生共筑生态保护屏障》等系列宣传报道270余篇。在对外宣传方面,积极协调省市主流媒体报道临安生态文明亮点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比如,央视13套《朝闻天下》、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杭州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平台推出报道“天目山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浙江在线等媒体推出报道《“铁木”开花!34年来天目铁木首次在省外绽放》,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在3月3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推出报道《科普进校园 清凉峰保护区与师生共筑生态保护屏障》。

6.保护成果推广稳步推进。围绕自然保护地数字化管理,两个保护区已探索形成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围绕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目前正在收集梳理并提炼总结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一是积极探索数字化管理经验。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易于维护和更新的本底资源数据库;依托地理信息3D可视化技术,实现救援要素一张图;将智能防火纳入响应链,结合卫星遥感构建了保护区数字防火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建设集森林防火、视频监控、本底资源三大功能模块于一体的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智治平台,实现“一屏观”、“一屏管”。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绕科普教育,建成十八龙潭生态实景展示系统,含5个远程实景展示前端,展示清凉峰生物多样性。二是积极征集生态保护有效实践经验。生态环境分局将生态文明相关典型案例报送情况纳入美丽临安考核,向各镇街征集生态共富、低碳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好经验,提炼临安“两山”转化新模式,争取在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上向全球展示。同时,不断推进“无废细胞”、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绿色学校等创建,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教育框架,营造生态环境保护人人知晓、人人支持、广泛参与的氛围。三是积极探索碳汇临安地方经验。紧抓“双碳”机遇,开展光伏+居民屋顶助力共同富裕行动,引进企业参与整镇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6个镇街与企业签订整镇开发协议。目前通过公比选方式,谋划实施新能源项目16个,投资11.86亿元。依托特色农产品禀赋和优势,推广天目水果笋栽培技术,完成天目水果笋碳足迹核算,发布全国首张农产品领域碳标签——“天目水果笋”碳标签。已成立天目水果笋种植合作社18家,推广种植6500余亩,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40吨。依托临安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开展退化、次生低效山核桃林低碳经营改造,预计净固碳量年均提高0.2-0.4吨/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15%,延长山核桃盛果周期5-8年,基地改造后可增加4469吨净碳汇量。


承办领导:陶国英

承 办 人:帅乐芳、金海燕、操文涛

联系电话:63726617



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