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406/2024-0391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4-08-26 |
吕标委员:
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深化“双减”工作,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由区政府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作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教育改革,带来了基础教育的深刻改变,“双减”工作落地以来,我局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执行“双减”政策,深化校外培训依法治理,促进义务段学校五育并举,做好减负提质增效“加减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
一、高位统筹推进,持续规范校外培训
2023年以来,全区“双减”工作重点从压减注销学科培训机构转变为打击隐形变异学科培训行为和非学科校外培训综合治理。我局以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和“校外培训清朗行动”行动为抓手,持续做好规范校外培训工作。一是完善监管执法实施方案,指导常态化巡查检查:2023年5月,区教育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杭州市临安区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方案》(临教教〔2023〕17号),明确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的重点任务和各相关部门权责。11月印发《临安区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清朗环境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临教教〔2023〕32号),进一步明确全区校外培训治理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二是以“监管护苗专项行动”为牵引,寒暑假期校外培训管理落实落细:中小学寒暑假前,我局通过临安教育发布、给家长的一封公开信等方式,倡导家校社协同育人,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慎重选择校外培训,更多关注孩子身心健康,不盲目跟风报班,远离“无证无照”培训机构和违规培训,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暑期学习生活。
二、扎实做“减法”,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
我局通过召开义务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推进会、培训会等形式,推动课后服务工作上水平,强特色,全面推进课后服务信息化建设。强化“五项管理”,扎实推进以“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为重点的减负行动。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全区各学科组开展“双减”主题研究活动65次,9所学校自编《项目式学习活动手册》,18所中小学校推出假期体、美、劳家庭作业清单,有效地控制了作业的数量,提高了作业的质量。2023年1月、8月,我局联合区文广旅体局、区科技局组织开展了两批次公开遴选参与学校课后服务非学科机构“白名单”工作,19家非学科机构进入课后服务“白名单”,进一步丰富了全区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三、创新做“加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1.加强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我局聚焦破解城乡教育发展水平不协调、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多层次培优、多方位施教、多角度保障,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确保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内外联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服务需求。一方面开展合作办学,积极引入区外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与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共建附属学校3家,借力专业优质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跨校教共体建设,推动区内资源共建共享。组建17个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同步出台捆绑考核办法。今年以来,投入300万元完成13所学校的“互联网+义务教育”设备,实现农村学校远程同步课堂全覆盖。
3.持续深化义务教育招生改革,降低学生及家长教育焦虑。我局通过召开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学校座谈会,引导学校、社会、家长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校和学生发展。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严格按学区招生,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一律免试入学。改革中考招生办法,实行保送生、特长生与集中统一招生等多种升学途径。
后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双减”工作的“大调研”,深化“双减”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让“双减”工作真正减到实效,努力实现学生、家长双方满意,如在作业量的控制上,加强各校间的交流学习,学习互长,严格执行《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53号)有关规定,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校外培训,与区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协同处理,坚决将“双减”工作不打折扣落实到位。
承办领导:褚凯军
承 办 人:黄文杰
联系电话:63723948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