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406/2024-039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4-08-26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杭州市临安区教育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日期:
2024-08-26 17:02
来源:
区教育局
浏览量:

娄敏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研学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如何让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有意义的建议》,已由区政府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落实《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旅游局等10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组织好本区域内研学工作,有序、规范开展好各校研学实践活动,确保研学质量。2019年,临安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临安区教育局联合出台《临安区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对研学活动的目的意义、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与举措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自2019年开始,已经组织开展了四批研学基地(营地)的申报并认定了杨溪忠孝学堂等23家单位为临安区中小学研学基地(营地)。为进一步细化规范研学工作,区教育局下发《关于有序开展2023年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通知》的指导意见,对报批流程、研学组织范围、研学组织形式、安全保障都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各校充分利用区域的研学基地,有序开展研学活动,将社会“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3年全年临安研学游人数约4万人次,本区学校的学生占比达到90%,临安研学游主推线路以杨溪村忠孝研学线路、昌化风之谷亲子研学线路、非遗桃花纸基地研学线路、大明山地质馆天目山自然研学线路产品为主。

目前全区共有28个团队运营33个村落,运营商利用村内资源策划设计了各有特色的亲子研学活动,发展旅游,振兴乡村。如月亮桥村运营商引进农创客回乡创业;杨溪村运营商采用“祠堂变学堂”的运营方式,实现村庄资源变产品;2023年上半年,杨溪忠孝学堂研学就接待中小学生2万余人。龙门秘境运营商经过资源整合与重塑,落地龙潭运动拓展基地、冰川遗存天石滩、康养研学基地金竹坞、民俗文化体验馆、新四军纪念馆、红色文化体验馆等各类研学场地,每年举办红色研学、非遗+研学等各类“研学+”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临安研学游产品及线路还是比较丰富,但是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和短板。一是缺乏研学产品品牌化,多为企业自主开发产品,缺少市场抱团营销手段,存在小而散的状态。二是研学基地的建设还需要继续挖掘,不断提升研学产品的质量,切实服务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三是研学管理团队的理念有待提升,要切实与当下的教育背景相契合,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科技教育等新时代背景下的目标和任务,开发与之相配套的研学产品,更好地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随着国家级政策支持研学旅行,义务教育“双减”背景,叠加新一代父母教育理念革新,催生研学旅行市场逆势增长。临安区要紧抓机遇,找到突破点,切实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研学产品,满足中小学生成长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思路

1.巩固已有的研学模式,做深做实

针对当前颇受欢迎的研学模式,要继续开发和完善,做成精品模式。一是用“场馆+”的模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如大明山地质馆,利用馆内现有物品激起队员们的研学兴趣,教会他们研学的方式。二是非遗手工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一种民间技能,感受一段文化经历,尝试一次思维创新,体验一回成功快乐,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三是自然生态课程,结合自然地域特色,开展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等特色课程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态环境资源对地球的重要作用。

2.寻求多渠道路径融合,做新做强

结合当前的研学模式,要打开工作格局,拓宽视野,从个人单打独斗到互相抱团发展才是最佳选择。一是景区可结合自身主题定位,策划相关研学体验活动,采取定点打卡、场馆互动等形式开展微研学活动;二是引进品牌研学机构,依据研学规范标准,研发深度研学课程,依据接待规模分类打造贴近学校实际的特色主题活动;三是形成组合拳,自身研学产品资源不多的情况与周边资源结合,打包为多日产品。

3.加强多方面协同发展,做好做优

一是加强部门合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对实践基地的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和校外教育机构联动,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对实践基地教育师资队伍指导,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实践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加强基地运营能力的指导,开发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课程,满足更多学生成长需要。三是加强与学校合作,结合学校的需求,打造个性化研学菜单,满足不同学校的不同需求。将景区某个资源点结合校本课程切入,将青少年的课堂移至景区,推进“行走课堂”效果最大化。

承办领导:褚凯军

承 办 人:叶  萍

联系电话:63722965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406/2024-03916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4-08-26
杭州市临安区教育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发布时间:2024-08-26
信息来源: 区教育局
浏览量:

娄敏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研学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您提出的《关于如何让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有意义的建议》,已由区政府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落实《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旅游局等10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组织好本区域内研学工作,有序、规范开展好各校研学实践活动,确保研学质量。2019年,临安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临安区教育局联合出台《临安区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对研学活动的目的意义、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与举措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自2019年开始,已经组织开展了四批研学基地(营地)的申报并认定了杨溪忠孝学堂等23家单位为临安区中小学研学基地(营地)。为进一步细化规范研学工作,区教育局下发《关于有序开展2023年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通知》的指导意见,对报批流程、研学组织范围、研学组织形式、安全保障都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各校充分利用区域的研学基地,有序开展研学活动,将社会“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3年全年临安研学游人数约4万人次,本区学校的学生占比达到90%,临安研学游主推线路以杨溪村忠孝研学线路、昌化风之谷亲子研学线路、非遗桃花纸基地研学线路、大明山地质馆天目山自然研学线路产品为主。

目前全区共有28个团队运营33个村落,运营商利用村内资源策划设计了各有特色的亲子研学活动,发展旅游,振兴乡村。如月亮桥村运营商引进农创客回乡创业;杨溪村运营商采用“祠堂变学堂”的运营方式,实现村庄资源变产品;2023年上半年,杨溪忠孝学堂研学就接待中小学生2万余人。龙门秘境运营商经过资源整合与重塑,落地龙潭运动拓展基地、冰川遗存天石滩、康养研学基地金竹坞、民俗文化体验馆、新四军纪念馆、红色文化体验馆等各类研学场地,每年举办红色研学、非遗+研学等各类“研学+”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临安研学游产品及线路还是比较丰富,但是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和短板。一是缺乏研学产品品牌化,多为企业自主开发产品,缺少市场抱团营销手段,存在小而散的状态。二是研学基地的建设还需要继续挖掘,不断提升研学产品的质量,切实服务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三是研学管理团队的理念有待提升,要切实与当下的教育背景相契合,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科技教育等新时代背景下的目标和任务,开发与之相配套的研学产品,更好地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随着国家级政策支持研学旅行,义务教育“双减”背景,叠加新一代父母教育理念革新,催生研学旅行市场逆势增长。临安区要紧抓机遇,找到突破点,切实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研学产品,满足中小学生成长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思路

1.巩固已有的研学模式,做深做实

针对当前颇受欢迎的研学模式,要继续开发和完善,做成精品模式。一是用“场馆+”的模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如大明山地质馆,利用馆内现有物品激起队员们的研学兴趣,教会他们研学的方式。二是非遗手工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一种民间技能,感受一段文化经历,尝试一次思维创新,体验一回成功快乐,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三是自然生态课程,结合自然地域特色,开展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等特色课程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态环境资源对地球的重要作用。

2.寻求多渠道路径融合,做新做强

结合当前的研学模式,要打开工作格局,拓宽视野,从个人单打独斗到互相抱团发展才是最佳选择。一是景区可结合自身主题定位,策划相关研学体验活动,采取定点打卡、场馆互动等形式开展微研学活动;二是引进品牌研学机构,依据研学规范标准,研发深度研学课程,依据接待规模分类打造贴近学校实际的特色主题活动;三是形成组合拳,自身研学产品资源不多的情况与周边资源结合,打包为多日产品。

3.加强多方面协同发展,做好做优

一是加强部门合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对实践基地的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和校外教育机构联动,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对实践基地教育师资队伍指导,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实践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加强基地运营能力的指导,开发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课程,满足更多学生成长需要。三是加强与学校合作,结合学校的需求,打造个性化研学菜单,满足不同学校的不同需求。将景区某个资源点结合校本课程切入,将青少年的课堂移至景区,推进“行走课堂”效果最大化。

承办领导:褚凯军

承 办 人:叶  萍

联系电话:6372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