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406/2024-039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4-08-26 |
尊敬的郭益锋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建议》已由区政府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教育局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总目标,牢固树立“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的理念,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营造积极的校园工作环境,开展系列活动和专业培训,主动化解中小学教师群体心理压力,为我区教师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创设良好环境。
一、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专业培训体系
针对新形势下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和困惑,区教育局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提升,健全教师心理健康专业培训体系,将浙江省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培训纳入新教师培训项目,截止目前,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心理健康C证持证人数达到4327人,持证比率达到95%,基本实现全员普及,此外全区各学段班主任C证持证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校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班主任心理健康技能轮训,三年内做到全区中小学全覆盖。持续推进专任教师心理健康B证培训,进一步提升专任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能力,预计2025年底持证率达25%。通过心理健康专业培训和实践,不仅提升了中小学教师关注和辅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极大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养和自我调适能力。下阶段,区教育研训中心在组织教师专业培训中,除了关注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还将重点加强教师心理韧性的培养。通过模拟教学场景、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应对学生问题和社会期望的能力。
此外,积极联合卫健部门,定期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活动,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压力管理技巧培训、情绪调节方法介绍等。通过“名医进校”等系列活动,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意识,学会有效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截至目前,已在我区各中小学开展辅导讲座13次,心理健康访谈9场,专职心理老师集训班1班次,初中班主任培训近400人,专职心理老师35人。
二、积极构建全方位的教师心理健康关怀体系
为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群体中存在的突出和共性问题,区教育局和区教育工会积极构建全方位的教师心理健康关怀体系。各学校工会组织进一步细化心理关怀服务,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调查,针对教师个体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关怀计划,同时,联动卫健等部门,持续深化“医教结合”模式,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进入校园,根据学校实际需求,为教师提供心理评估、干预、咨询等服务。
一是持续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教育工会积极倡导建立和完善教职工健康档案和健康跟踪机制,关注教师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大的情况。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通过心理讲座、心理沙龙等服务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此外,健全与区总工会和卫健部门三方协作机制,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特别是发挥好教师职工心理健康辅导站作用,开展教师心理疏导干预,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服务。成立区级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基地,设立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线上教师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平台咨询心理健康问题,方便教师随时获取心理支持和帮助。线下为教师群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这些服务涵盖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治疗等,帮助教师及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同时,基地内部VR、宣泄假人、呐喊仪、生物反馈仪等设施设备免费对教师群体开放,为他们拓宽情绪宣泄的渠道。
二是持续推进教职工暖心行动。深入实施“教师关爱”工程,为教职工送温暖、送讲座、送健康、送文化。持续开展第三批“教师赋能温馨空间”创建活动,全区学校共授牌33家,实现全覆盖。坚持节点慰问与日常慰问相结合,走访慰问困难教师、对口支援教师、劳模工匠、一线教职工。组织实施“教育帮帮团”关爱行动,基层工会通过开展“你有困难我来帮”服务活动,倡导推进工会“爱心托班”“爱心菜篮子”活动,提升教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组织开展“缘起浙里”联谊活动,发挥教育系统红娘团作用,帮助单身教职工解决婚恋问题。
三是持续优化教职工保障服务。完善帮扶救助体系,强化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坚持以普惠教职工为导向,不断优化教职工体检、疗休养等普惠服务,量力执行“省总15条”政策。组织教职工参加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自负医疗费补助互助、重大疾病及住院生活补助互助、意外伤害及家财损失、女职工特殊疾病补助互助等保障项目,指导落实好“春风行动”反哺、应急救助申报。重点关注女职工、因病致困教职工、非编职工、劳务派遣工、退休教师等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积极推进女职委工作,落实“浙有所育”工作要求,加强“妈咪暖心小屋”建设。
同时学校每学期结合校情面向教师开设心理专题讲座、开展教师心理团辅活动,结合“525”心理专题活动日开展心理宣传科普活动,向教师推广一些心理健康自助工具,如心理健康APP(健康e临安)、网站等,为教师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管理服务。
三、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营造良好教育工作环境
学校应致力于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工作。
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完善各类进校园活动备案、审批制度。根据学校和教师减负工作要求,区教育局以“保留一批、规范一批、删除一批”为原则,出台了《临安区教育局关于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规定进校园活动“凡进必审”,每年2月和8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活动申报,由区委教育领导小组审批,区教育局统一部署安排,并报市委教育领导小组备案,确保经过审核准入的各类进学校活动能有效融入学校教学内容,切实从源头上减轻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对教师带来的工作负担。
此外,区教育局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沟通、宣传,努力引导相关部门控制好源头,进一步理解教育工作、关心中小学教师发展,减少学校非教学负担,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四、健全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压力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工作,健全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对于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和提高教育质量都至关重要。近年来,全区各学校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在学校内部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通过逐步调整和完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促进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成果,也关注他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改变唯分数论等片面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注重多元化评价,从多个角度对教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让每位教师都能够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激励。
此外,引导各校建立教师互助与成长共同体。发挥好学校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鼓励教师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面对教学挑战和心理压力。通过成立教师成长共同体、开展教学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互鉴、情感支持,引导教师自主针对性地应对各类心理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整个教育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我们倡导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强教师职业理解和包容,形成合力,为广大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最后,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承办领导:褚凯军
承 办 人:高 凌
联系电话:13758233833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