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123/2024-0399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发改局 | 发文日期 | 2024-08-28 |
民进界别组:
您们在区政协第十届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天目叠翠·耕织原乡”共同富裕示范带的建议》已由区政协提案委员会转交我局办理。该提案对我区共同富裕相关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收到建议后,我局与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共同富裕示范带相关工作,并与於潜镇进行了沟通对接。针对您们提出的具体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深化区域统筹
一是启动乡村单元规划。“天目叠翠·耕织原乡” 共同富裕示范带以高后线於潜段为主轴,串联光明、绍鲁、潜东等6个行政村,根据《浙江省村庄规划“一评估两覆盖三提升”专项行动计划》(浙自然资函〔2022〕24号)要求,已全面启动乡村单元详细规划,编制将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为上位规划依据,结合镇村产业发展现状、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现状,统筹落实规划地块要素。
二是培育共富示范带。以光明村、潜东村、绍鲁村为核心,积极建设共富示范带,打造具有耕织原乡人文底蕴的示范型村落景区。主打“耕织牌”,通过建设耕织图文化广场、耕织图博物馆、耕织图实景地等,中国耕织图文化园逐步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并与学校加强协作,设立耕读实践基地,延续耕读传家。今年以来,中国耕织图文化园共接待学生2万人次。在耕织图村落景区的核心区块,沿天目溪打造5公里环溪生态绿道,建成浮玉山山体公园、湿地公园。在光明村、绍鲁村建设总投资1050万元的宋时田韵共富地景。聚力将耕织、名人、红色、天目窑等文化连缀成串,个性化定制8条乡村旅游线路。
三是推动示范带多元业态植入。促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以“耕织原乡”村落景区建设带动农村产业多类型发展,形成了“两进两回”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基地,打造乡村农旅“星创走廊”,落地产业类项目12个,撬动社会投资1.63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运用“公司+基地”联盟运营模式,组织引导8家景区内企业成立耕织图村落景区“星创联盟”,实行“基地联网、品牌联创、产业联强”,协同开展品牌营销、活动策划等工作,推动景区内业态串联、互动、相互引流。
二、推进农文旅融合赋能
一是丰富文化内涵促文旅融合。在光明村、潜东村等村落景区市场化运营中,充分注入耕织文化,加强农文旅融合,打造耕种、纺织、蚕养等多种特色农文旅产品,丰富村落景区运营内涵。着重挖取“天目叠翠·耕织原乡”共同富裕示范带沿线历史名人典故,建设骆宾王隐居地及湿地公园,注重红色文化展陈,优化提升省级社科基地《民族日报》社纪念馆,保护与弘扬并重,开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目窑遗址群的考古挖掘工作。结合农产品丰收、节日节气等时间节点,各村、各运营商开展形式多样的欢庆、推介、民俗展示、文化下乡、科普宣传等活动。
二是打造品牌场景促农民增收。以耕织图为背景,开展油菜、葵花、水稻等农作物网红景观化的种植,探索叠加农文旅休闲功能的养殖区,建成一批观光农业、釆摘农业、休闲农业示范点。凭借稻田、果园、茶山等固有资源,培育天目香薯园、皮园家庭农场、悦林庄果园等产业项目,打响天目小香薯、光明大米、百园特色水果等50余种农产品的品牌,结合体验、采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增收。
三是融合多元业态促集体增收。光明农场与运营商签订农产品包销和旅游运营协议,“订单式”经营,预计每年为光明村销售300万以上的农产品,村集体预计年收入170余万元。绍鲁农场签约杭州小城有礼贸易有限公司,开发200亩“天目山下一亩田”项目,推行稻田认养等“预售制”活动,预计年营业额每年19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70万元。回乡大学生经营绍鲁皮园家庭农场,主打“会员制”,让游客“当一天农场主”,经历五年的发展,年收入6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98万元。借助阿里商学院背景,开发乡村“共享”产业,推出“共享田园”“共享厨房”“共享书房”等,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
最后,再次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于该提案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全力为临安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作出应有贡献。
承办领导:董海军
承 办 人:郑 诚
联系电话:0571-89540690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