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天气:
索引号 002508289/2025-7675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生态环境局 发文日期 2025-02-18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日期:
2025-02-18 10:53
来源:
区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
浏览量:
42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重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依法行政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总结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突出成效

1.严把工作流程依法规范打击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执法流程体系借助无人机、在线监测等手段,提升非现场检查方式占比在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确保调查取证、立案审查、处罚决定都精准无误且有法可依2024年共做出处罚决定136个,处罚金额1537.6851万元。办理刑事案件6起,已刑事拘留7人,行政拘留案件20起,已拘留20人。形成典型案例9件,其中3件列入浙江省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公开宣传典型案例。

2.坚持刚柔并济,积极践行包容审慎执法。坚持彰显执法温度,又坚守法律底线,积极推进柔性执法,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全面落实轻微违法依法不予以行政处罚的要求,今年共免予处罚8件,免去处罚金额136.2014万元。对主动配合调查,积极落实整改,消除不良影响的57家违法企业予以从轻处罚,减少处罚金额347.415万元。主动帮助企业消除融资贷款、招投标等方面的资格受限,修复企业环境信用45家。对行政处罚企业,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同步送达《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实现教罚相辅,引导企业主动守法。

3.拓展宣传载体,多措并举夯实普法基石。结合“3∙22世界水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12∙5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通过举办知识竞赛、趣味科普、挑战答题等方式,在寓教于乐中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实施“优服务∙提质效”入企送法普法活动,采取镇街蹲点、行业指导、政企恳谈、入企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普法宣传活动10余场,覆盖镇街、村社区及企业环保管理人员2000余人次。聚力规范重点排污单位,组织临安144家重点排污单位开展环境管理工作业务培训,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讲解环保政策法规,促进企业学法懂法守法。2024年临安分局获评“临安区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4.坚定强训赋能,有效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围绕省市“案卷质量巩固年”的工作任务,持续开展2024年度执法法制业务培训,并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省级、市级案卷评查活动,争取第一时间知晓评查标准的最新动态,及时传达相关要求,切实提升案卷质量。深化“绿水青山卫士”大讲堂,累计组织执法人员、年轻干部开展法制培训4次,增强全局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激发各执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行业性、系统性、典型性、普遍性”四维度典型案件剖析分析法,组织执法人员开展自主学习和集中讨论,拓展执法视角,提升执法监管水平。

5.引入专业力量,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贯彻落实《浙江省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有关要求,聘请法律专家、业务骨干组成专业团队,对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及各类执法文书展开合法性审查及合同的公平竞争审查,累计审核行政机关合同108,确保各项生态环境事务依法依规开展。

6.依托站点平台,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有效运转与检察机关共同建立的“天目·青绿”实践站,形成工作合力,实现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相关案件的办理,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成功办理提供司法保障。同时,按照要求通过生态环境线索筛查机制,启动索赔案件,实现一案双查,应赔尽赔,确保生态环境损害得到应有的赔偿和修复。今年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0件,履行100%,超额完成全年考核任务。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仍在存在以下不足:行政执法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执法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宣传形式较为传统和单一,以上不足的原因为缺乏有效沟通协作机制,对新技术、新媒体等创新执法、宣传手段的运用不够。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围绕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好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党内法规和业务线法律知识学习,健全“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信息公开等系列制度。所有重大事项均进行民主决策,将决策、执行及监督全过程纳入法制化轨道。注重将法治建设要求贯穿于日常工作,提高单位公信力和执行力。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1.强化专业培训,夯实业务基础。用好“绿水青山卫士”大讲堂平台,组织执法员学习各项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促进全体执法人员共同提高法律业务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

2.规范执法程序,树牢法治形象。进一步健全执法工作机制,规范证据收集流程,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为后续的行政复议或诉讼提供有力支持。加强执法过程的透明度,通过切实落实公示制度,及时、准确公开执法依据、执法流程以及执法结果等信息。

3.创新执法模式,提升履职能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信息化平台,实现执法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高执法工作的协同性和效率。创新执法手段和方法,比如采用无人机巡查、远程监控等技术手段,提高问题发现能力和执法效能。

4.强化服务意识,落实普法责任。精准直达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助企纾困政策,推动包容审慎执法监管深化落实,推广落实积分抵扣行政处罚款、信用修复、延期(分期)罚款缴纳等举措,提升执法服务质效。加强普法教育宣传,开展分行业、分区域培训,提高普法受众面和精准度。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无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索引号 002508289/2025-76757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生态环境局
发文日期 2025-02-18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5-02-18
信息来源: 区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
浏览量: 42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重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依法行政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总结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突出成效

1.严把工作流程依法规范打击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执法流程体系借助无人机、在线监测等手段,提升非现场检查方式占比在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确保调查取证、立案审查、处罚决定都精准无误且有法可依2024年共做出处罚决定136个,处罚金额1537.6851万元。办理刑事案件6起,已刑事拘留7人,行政拘留案件20起,已拘留20人。形成典型案例9件,其中3件列入浙江省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公开宣传典型案例。

2.坚持刚柔并济,积极践行包容审慎执法。坚持彰显执法温度,又坚守法律底线,积极推进柔性执法,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全面落实轻微违法依法不予以行政处罚的要求,今年共免予处罚8件,免去处罚金额136.2014万元。对主动配合调查,积极落实整改,消除不良影响的57家违法企业予以从轻处罚,减少处罚金额347.415万元。主动帮助企业消除融资贷款、招投标等方面的资格受限,修复企业环境信用45家。对行政处罚企业,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同步送达《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实现教罚相辅,引导企业主动守法。

3.拓展宣传载体,多措并举夯实普法基石。结合“3∙22世界水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12∙5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通过举办知识竞赛、趣味科普、挑战答题等方式,在寓教于乐中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实施“优服务∙提质效”入企送法普法活动,采取镇街蹲点、行业指导、政企恳谈、入企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普法宣传活动10余场,覆盖镇街、村社区及企业环保管理人员2000余人次。聚力规范重点排污单位,组织临安144家重点排污单位开展环境管理工作业务培训,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讲解环保政策法规,促进企业学法懂法守法。2024年临安分局获评“临安区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4.坚定强训赋能,有效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围绕省市“案卷质量巩固年”的工作任务,持续开展2024年度执法法制业务培训,并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省级、市级案卷评查活动,争取第一时间知晓评查标准的最新动态,及时传达相关要求,切实提升案卷质量。深化“绿水青山卫士”大讲堂,累计组织执法人员、年轻干部开展法制培训4次,增强全局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激发各执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行业性、系统性、典型性、普遍性”四维度典型案件剖析分析法,组织执法人员开展自主学习和集中讨论,拓展执法视角,提升执法监管水平。

5.引入专业力量,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贯彻落实《浙江省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有关要求,聘请法律专家、业务骨干组成专业团队,对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及各类执法文书展开合法性审查及合同的公平竞争审查,累计审核行政机关合同108,确保各项生态环境事务依法依规开展。

6.依托站点平台,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有效运转与检察机关共同建立的“天目·青绿”实践站,形成工作合力,实现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相关案件的办理,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成功办理提供司法保障。同时,按照要求通过生态环境线索筛查机制,启动索赔案件,实现一案双查,应赔尽赔,确保生态环境损害得到应有的赔偿和修复。今年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0件,履行100%,超额完成全年考核任务。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仍在存在以下不足:行政执法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执法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宣传形式较为传统和单一,以上不足的原因为缺乏有效沟通协作机制,对新技术、新媒体等创新执法、宣传手段的运用不够。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围绕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好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党内法规和业务线法律知识学习,健全“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信息公开等系列制度。所有重大事项均进行民主决策,将决策、执行及监督全过程纳入法制化轨道。注重将法治建设要求贯穿于日常工作,提高单位公信力和执行力。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1.强化专业培训,夯实业务基础。用好“绿水青山卫士”大讲堂平台,组织执法员学习各项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促进全体执法人员共同提高法律业务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

2.规范执法程序,树牢法治形象。进一步健全执法工作机制,规范证据收集流程,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为后续的行政复议或诉讼提供有力支持。加强执法过程的透明度,通过切实落实公示制度,及时、准确公开执法依据、执法流程以及执法结果等信息。

3.创新执法模式,提升履职能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信息化平台,实现执法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高执法工作的协同性和效率。创新执法手段和方法,比如采用无人机巡查、远程监控等技术手段,提高问题发现能力和执法效能。

4.强化服务意识,落实普法责任。精准直达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助企纾困政策,推动包容审慎执法监管深化落实,推广落实积分抵扣行政处罚款、信用修复、延期(分期)罚款缴纳等举措,提升执法服务质效。加强普法教育宣传,开展分行业、分区域培训,提高普法受众面和精准度。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