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330185/2025-7694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府办 | 成文日期 | 2025-02-28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有效 | |
统一编号 | 关联内容 |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5年版)的通知》(浙政发〔2025〕3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5年版)的通知》(杭政函〔2025〕2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政策。
二、政策制定主要考虑
1.突出上下贯通。逐条对照省“8+4”政策体系45条政策措施以及市“8+4”体系57条政策措施,在全面承接落实基础上,按照“能出尽出”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8个方面49条政策措施。
2.突出精准施策。聚焦涉及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个重点领域,把提升市场主体的认可度、获得感放在首位,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提振发展信心。
3.突出务实管用。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尽可能将政策措施量化、具体化。把有限资金用在关键处。
三、主要内容
根据省、市最新“8+4”政策条款,省“8+4”政策共45条,市“8+4”政策共57条,我区“8+4”政策共49条,主要包括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政策、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政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八个方面。
(一)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扎实推动“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生态圈”工程,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水平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高新企业规上化、规上企业高新化”行动。二是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打造全链条服务支撑的转移转化服务保障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三是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企业主导的需求凝练机制,推荐申报市级及以上科研攻关项目5项以上。
(二)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
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持续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加快构建临安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五大产业生态圈相关人才入选人才计划比例不低于60%。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新增卓越工程师15人、数字技术工程师25名以上、制造业技能人才1500人。一是因地制宜布局新质生产力产业赛道。持续支持电线电缆、复合装饰材料、光电三大特色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二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增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土地、能源等要素配置上加大支持力度,确保企业充分释放产能。三是支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以设备更新为主的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80项。用好区工信专项资金,支持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项目。
(三)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临安特色现代服务业体系,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全方位扩大内需。一是实施大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强化政策引导,积极搭建平台,打造一批网红消费打卡点,实现消费纳统新增长。二是更大力度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汽车置换更新,支持家电补贴扩围。支持家居换新,提高电动自行车新车购买补贴力度。简化优化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等补贴申领程序。三是持续做旺文体旅消费。瞄准国内外知名品牌,以总部型、平台型等业态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招引带动型、示范型、品质型商贸项目入驻。
(四)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
围绕“打造杭州都市圈西部综合交通门户”的总体目标,坚持融杭发展、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以“城乡一体、外联内畅、智慧绿色、交旅融合”为导向,全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优化完善城市货运服务网络,做好“杭州货运导航”系统的使用推广,持续改善城市货车配送便利化,落实好杭州市物流仓储用地“标准地”工作指引。二是畅通对外交通。延续杭瑞高速(G56)杭州西至临安路段差异化收费政策。三是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低空+政务”“低空+旅游”“低空+物流”“低空+应急救援”等有影响力的特色应用场景。
(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开放提升为导向,以双向双循环为重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聚力补短板、强弱项、添动能,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强区”首位战略、开放平台有效夯实、企业主体提能升级,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区。一是构建多层次商业发展体系。健全完善商贸流通行业的奖励扶持政策。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稳定提高生活型商贸流通业,完善和提升商贸服务整体功能和形象。 二是积极培育外贸新模式。深入开展“双百双千”拓市场行动,组织不少于外贸出境团组10个、参加境外展会5场、出境企业160家次。三是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实现服务贸易额达3亿美元,争取在数字贸易全产业链专项改革赋权方面取得突破。
(六)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坚决落实“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集中精力抓好省重大项目10个左右,年度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市重点项目45个,年度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一是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谋划储备。抢抓全省专项债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契机,积极运用专项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推动负面清单外项目应用尽用专项债。二是加大对民间投资支持。力争产业基金、新增用地和存量用地、新增能耗等要素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比重提升至80%。三是强化用能要素保障。实施2个以上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保障全社会电量供给50亿千瓦时以上、天然气供应1亿方以上。服务工商业用户完成交易电量28亿千瓦时。
(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坚持以区为基本单元,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推动城乡区域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协调发展。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土特产”全产业链,提升培育1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2条,5亿元以上全产业链2条。利用城乡“金角银边”场地新增村级健身广场、笼式足球场等便民体育设施126个。加大现代“新农人”培育力度,培育农创客320人。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建设3个高效生态山林经济基地。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力争取国家试点创建,持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三是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基本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浙里新市民”积分管理数字化应用,吸引外来人员积分落户。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按照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的要求,聚焦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推进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落实就业见习政策。巩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成果,深化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持续打造便捷、安全、科学、多层次的普惠托育服务生态。优化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350套(间)。全面完成20年以上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推动15-20年住宅老旧电梯能换尽换。
四、关键词解释
“315”科技创新体系:是指杭州市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计划。“3”部分:指的是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15”部分:包括云计算与未来网络、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微电子与光电子等15大战略领域。
“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万亿级世界级先进产业群;重点培育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重点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等前沿领域,重点培育若干高成长性百亿级“新星”产业群,并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五大产业生态圈:包括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
“双百双千”拓市场行动:组织不少于外贸出境团组10个、参加境外展会5场、出境企业160家次。
五、实施范围及期限
该文件在临安区全区范围内施行,明确的各项政策除标明具体实施期限外,均为2025年全年实施有效。涉及奖励标准含市级资金(叠加奖励除外),如遇市级政策调整的,以调整为准。同类型政策交叉时,一律从高或从优享受,不得重复享受。国家、省、市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措施的,遵照执行。
六、解读机关
本文件解读机关:杭州市临安区发展和改革局
联系人:杨泽平
政策咨询电话:0571-89540666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