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676/2025-7714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司法局 | 发文日期 | 2025-03-18 |
2024年,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五个年’”活动要求,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全区推进“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法治政府建设牵头作用显著增强。严格执行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制度,前置审核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37个,审核以区政府(政府办)名义出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5件,行政协议10件,区政府重大执法决定2件,备案审查各部门、镇(街道)规范性文件15件。推进全区合法性审查改革,提请任命区政府法治审查员两批共37人,推动18个镇街完成法审员配备,督促镇街运用“乡镇合法性审查系统”审查行政协议等事项1337件。发挥行政复议引流作用,复议、诉讼收案比8.21:1,高于全市均值。制发《行政败诉复盘溯源及联合审查机制实施方案》,以“8+3”举措为抓手,推动降低行政诉讼败诉风险,2024年行政诉讼败诉率5.61%,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
(二)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推进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实体化运行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治专区,开通上线“临企通”法治服务模块,共受理涉企法治服务事项3012件,办结率100%。加强重点产业预防性风控法务建设,出台《装饰纸产业风控法务指引》,起草《电线电缆产业风控法务指引》。高质量完成涉企规范性文件清理。组织开展2024年度全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抽取行政执法案卷187件,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4份,有力推动行政执法质效提升。深化“云端普法”进园入企专项行动,新增20家涉企部门与11名律师入驻普法矩阵。
(三)平安稳定基层防线更加坚实。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纠纷6281件,调解成功率达99.79%。专报《临安区积极推动房地产行业矛盾纠纷治理》获市领导批示。成功打造“青和协”等6个镇街子品牌,成立“宝儿”等25家品牌调解工作室,实质性运行3家律师调解工作室。牵头开展诉前调解试点工作,调解成功率较试点前提升32.16%,试点工作受到区领导批示肯定。全年实地查访社区矫正对象2800余次,调整矫正方案803人次。深化公检法司联合执法检查,“四不两直”抽查常态化,不断规范执法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切实做到问题即查即改。
(四)公共法律服务惠民助企成效明显。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一事一评”满意率达99.26%。深化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律师代办、站点代办等工作机制,法律援助窗口受理审批满意率、案件承办满意率均实现100%。制定法律援助特殊人群(农民工)服务指引,共受理农民工欠薪、工伤等劳动维权法律援助案件88件,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全年出具各类公证文书5400余件,提供资金保管公证服务180余件,参与涉及房地产监管项目16个。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服务企业700余家次。
(五)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内容丰富多元。打造“‘童’心向法 ‘青’力亲为”普法品牌,经验视频在浙江电视台播出。启动民法典馆建设,形成“法小安”IP形象。对51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进行复核,命名18个区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新增“法律明白人”341人,建成6家“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乡村“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提升工程被市司法局评为2024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改革创新成果。发布全区首部法治素养基准——《坚果行业从业人员法治素养基准(第一版)》。
(六)干部队伍作风能力建设纵深推进。全系统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开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查找廉政风险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警钟长鸣、心存敬畏。强化青年党员队伍建设,举办司法行政系统青年人才主题宣讲比赛,组队参加全区青年干部廉政辩论赛进入全区前八名。扎实开展“三服务”活动,全年受理各类基层问题131件,现场办结131件,问题解决率100%。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过去的一年,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仍需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仍欠丰富、改革创新成果不够凸显等不足之处。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局党组书记、局长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行政复议法》、《人民调解法》、《浙江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赋予的相关职责,扎实推进司法行政领域法治建设。
一是发挥法治建设统筹职能。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当好区委、区政府法治建设工作的参谋助手。组织制定并推动落实法治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协调解决法治领域建设重大问题。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确保政府决策程序合法、内容合规。
二是推动执法行为规范。协调推进全区合法性审查改革,推动各镇街完成法审员配备,督促镇街运用“乡镇合法性审查系统”审查行政协议等事项。落实《浙江省行政执法评议办法(试行)》,举办“公述民评”现场问政活动。主持制定《行政败诉复盘溯源及联合审查机制实施方案》《行政案件闭环化解“一件事”机制》等制度机制,构建复议诉讼工作制度机制体系,为规范行政行为、提升行政争议化解质效提供制度支撑。
三是推进法治素养提升。举办2024年度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提升培训班,发挥好“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一周年等系列普法活动。协调乡村振兴法治馆、民法典馆等法治场馆建设,推动全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法治阵地升级提升。主持编制《临安区坚果炒货行业从业人员法治素养基准(第一版)》,举办“法律明白人”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四、2025年工作计划
(一)高站位推进法治领域改革临安实践。一是全力配合示范市创建攻坚。积极发挥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统抓、参谋、协调、指导作用,落实联动责任,为杭州顺利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贡献临安力量。二是持续加大法治建设统筹力度。打造具有临安特色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实践;挖掘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等领域的重点亮点,培育一批有临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三是进一步提升行政决策和制度建设水平。完善区级各部门、各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管理机制,建立镇街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协作机制;开展公职律师人才储备情况摸底调查,提高公职律师配备率。
(二)高质量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强重点产业发展法治风险防范。编制重点产业风控法务指引,助力企业构建有效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打造风控法务服务中心,开展政策宣传、法律咨询、风控辅导和企业诉求收集反馈等工作。二是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年度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计划,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专项法治督察;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全区执法水平。三是实施法治化营商环境“企业有感”专项行动。全面推进企业法治服务专区建设,推动涉企法治服务“一件事”向“一件难事”“一类事”深化;建设“天目善治·山湖荟商”服企平台,建立惠企法律服务流动工作站,努力让法治化营商环境可感可及。
(三)高效能探索法治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临安模式”。一是深化多元调解体系建设。构建“一纵多横”的“天目善治·睦临和风”调解体系,深化“源头有约”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打造“1+18+N”调解品牌矩阵。二是加大行政争议化解力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建立案件办理跟踪督办机制,提高内部分流促调体系运行质效,建立镇街行政败诉风险案件预警和化解指导机制。三是深化社区矫正质量提升行动。用好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成果,实现风险隐患全量排查、重点对象全量掌握、警示教育和法治教育全面覆盖;拓宽社区矫正帮扶渠道,扩大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四是加快司法所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司法所“蓝阵地”品牌建设;不断深化司法所职能重塑、机构重组、资源重整和数智赋能,切实增强司法所在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深化基层治理中的能力和作用。
(四)高品质迭代普惠便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是升级“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进一步织密立体化服务网络,强化新产业、新业态、灵活就业劳动者和弱势群体公共法律服务;拓展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探索村(社区)公证员制度,创新法律援助律师网格联片制度,迭代律师进社区(村)服务。二是打造法律服务标志性品牌。推动打造具备高端法律服务能力的律所品牌;启动“公证+资产处置”多元化资产盘活与流动性提升项目,加快公证减证便民提速进度,在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公证价值。三是建强高素质法律服务队伍。加强律师执业道德与纪律教育,严肃查处投诉举报,引导律师依法、规范执业,防范执业风险;建立律所与法律服务所结对指导机制,提升法律工作者专业能力。
(五)高水平打造“八五”普法“临安样板”。一是深入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打造“1+N+X”结对教学品牌,加强“法律明白人”课程供给,强化“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作用发挥。二是加快具有临安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全力建成高虹镇石门村民法典馆与玲珑街道米积村乡村振兴法治馆,推广“法小安”IP形象;挖掘吴越文化的法治内涵,打造具有临安特色的吴越法治文化品牌。三是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针对国家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职工、青少年,分层分类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各类群体法治意识。
(六)高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司法行政铁军。一是抓理论武装。用好党组理论中心组、“第一议题”、主题党日、政治轮训等载体,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机制,推动及时跟进学、丰富内容学、创新形式学、深入调研学。二是抓党建融合。加快推进“法润天目·蓝帆启航”品牌创建;加快培育全系统党建联建实践案例,推动律师行业党建品牌化、公证行业党建规范化,推出一批引领性强、含金量高、标志性足的行业党建“招牌项目”。三是抓本领养成;构建“新锐”“精锐”干部培养体系,搭建技能比拼“选才擂台”,形成多元交流矩阵;推进“政治+法治”兼修共育,鼓励支持青年干部参加法考,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法律专业水平。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