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330185/2025-7824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成文日期 2025-05-26
发文字号 临政函〔2025〕15号 有效性 有效
统一编号 ALAD00-2025-0003 关联内容
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日期:
2025-06-03 17:32
来源:
区府办
浏览量: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

2025526

    (此件公开发布)

 

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实施意见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健康临安,卫生健康人才是重要保障。为全面落实人才强区战略,奋力打造杭州城西人才集聚新高地,加快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排头兵提供坚强人才支撑,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卫人发〔202227号)、《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安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20212025年)〉的通知》(临政办20224号)等文件以及省市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和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遵循卫生健康行业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人才强卫”战略,突出人才优先、以用为本,以“领军、骨干、实用”梯队建设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业务素质提升为基础,按照“重统筹、建机制、强基层、筑高地”的思路,有效统筹各类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健康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1.优先发展,强化基层。“人才强卫”战略,以需求为导向,落实“人才优先、以用为本、以基层为重点”的要求,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2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坚持总量与质量相结合,合理调控卫生健康人力资源总量,注重人才发展质量,以人才引领医学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培养造就一批医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一定区域竞争力的青年医学人才后备军。

3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坚持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兼顾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围绕基层人才、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逐步完善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制度和培养体系,分类推进各类卫生健康人才协调发展。

4创新机制,营造环境。坚持创新发展,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创新卫生健康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卫生健康人才发展环境。促进卫生健康人才有序流动,推动人才结构、城乡分布趋于合理。

二、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临安区卫生健康局下属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

三、工作目标

1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力争三年新增卫生专业技术人才300名,千人医生数、千人注册护士达到杭州市要求,卫生健康人才总量能够满足全区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2人才素质大幅提升。力争三年内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5%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10%以上,新引育博士10名,新培育区级医坛新秀、骨干和名医60名,新培育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名,柔性引进省级及以上名医工作室或工作站团队人才若干个。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和基层人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3人才保障更加完善。卫生健康人才开发培养、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进修培育、激励保障等制度和机制得到健全,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待遇有效落实,人才成长政策环境优化。

四、主要举措

(一)落实专项资金实施基层基础工程

1加强基层人员配置。根据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强基层医疗事业单位人员配置。重新核定配置乡村医生数量,重塑乡村医生队伍,科学合理规划村卫生室(站)和乡村医生数量。综合考虑农村常住人口数量、地理环境和服务半径等因素,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22护、村卫生室1医的标准进行配备按照服务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继续实施基层补助和偏远山区补助倾斜政策。

2提升基层人才队伍。实施基层名医名院计划,力争三年培育省市级以上优秀院长3名、基层名医3名、区级名医10名。强化医院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三年力争培养30名基层医生,根据实际需求,继续举办基层中医师承定向培养班。建立医共体成员单位赴牵头医院轮训制度,2026年底100%完成轮训工作。分层分批举办基层卫生骨干素质能力提升班。

3加大一体化管理力度。结合医共体建设,进一步优化区级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统一管理和使用机制促进医共体牵头医院下沉、医学人才下沉落实《临安区乡村医生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乡村医生聘用、晋升、考核机制,加强对村医的执业管理和绩效考核,严格执行医疗质量规范,规范村医执业行为。

(二)落实专项资金实施名医名科工程

4实施临安“医坛新秀”培育计划。建立区级医坛新秀选拔机制,3年培养选拔区级医坛新秀30名。以此为通道,培育省市级医坛新秀3名。优化青年人才培养路径,鼓励开展各类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修学习,3年选送60名医疗骨干及突出人才到省市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

5.实施临“医坛骨干”培育计划。建立区级医骨干评选机制,加大对业务骨干和中青年专家的培养、培训力度,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研课题项目为依据,3年培育扶持15名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优秀学科带头人、临床科主任、首席专家等医坛骨干。

6.实施临安“医坛名师”培育计划。建立“天目名医”评选制度和办法,在全区范围开展临安“名中医”“名西医”评选工作。建立逐级向上申报培养机制,从天目名医、区级名医选拔培育省、市级名医,3年新培育市级以上名医5。力争入选省市级以上卫生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

7实施名科建设计划。坚持“顶层设计、创优扶植、特色鲜明、学科交融、差异发展”的原则,开展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建立区级重点学科(专科)评选机制,按照“一类学科、二类学科、非资助学科”三大类别,35年内扶持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省市级重点学科(专科)10个、区级重点学科(专科)15个。对创建成省级重点学科(专科)、市级重点学科(专科)的团队和学科带头人给予奖励,对省市级科研项目、省市级博士创新站等给予配套建设补助资金。

(三)落实专项资金实施引才育才工程

8实施紧缺人才引进计划。继续加大紧缺专业人才招引力度,简化招聘程序。对引进的硕士研究生或副高职称、博士研究生或正高的职称紧缺人才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生活补助,对到昌化、於潜等中西部地区服务满五年后再给予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的偏远地区生活补助力争3年内引进紧缺专业人才100名。

9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扩大人才视野和范围,通过专业人才引进服务机构,大力引进海内外、省内外学科带头人、名医专家、中青年骨干等。对引进后确认为A类、B类、C类人才的分别给予不高于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柔性引进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进的国家级名医工作室(院士工作站)、省级名医工作室分别给予团队30万元、15万元的奖励,对引进单位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对C类或相当于C类以上学科带头人三年内按照绩效考核每年给予用人单位不高于50万元的人员经费补助。力争3年内新开设市级以上名医工作室、工作站10个,引进C类以上学科带头人3名。

10实施院校合作共享计划。充分发挥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杭州医学院、浙大城市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优势,与院校建立人才共招共享机制,引进高端医学人才,对于共建学校校招院聘、双聘人员等给予同等人员相应的人才奖励;继续做好菜单式培养,按需开设本土人才培养班等新型合作模式,为临安医疗卫生单位输送人才。充分发挥与省市级高等院校合作办院优势,开展人才进修培养、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等合作。

五、保障机制

(一)领导再加强。

加强对医疗卫生健康人才建设的统筹和领导,区卫生健康要加强人才规划、管理、考核等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制约人才发展的具体问题,负责牵头抓好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等部门要根据职责抓好落实。

(二)标准再规范。

2100人才专项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统筹用于基层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名医名科建设补助、奖励等。区卫生健康局负责进一步促进资金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鼓励各医疗机构出台相应人才配套政策。

(三)制度再加持。

按照集聚人才、科学管理原则,区卫健局负责制定卫生健康人才专项评选、培育、考核等系列管理办法,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卫生健康人才建设体系。

本意见与临安区其他人才政策不一致的,按“从优、从高、不重复”的原则,并由区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实施

本实施意见自2025630日起施行,《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临政函201971号)文件同时废止


政策原文:临政函〔2025〕15号.pdf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0330185/2025-78242
发文字号 临政函〔2025〕15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成文日期 2025-05-26
统一编号 ALAD00-2025-0003
有效性 有效
关联类型
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6-03
信息来源: 区府办
浏览量: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

2025526

    (此件公开发布)

 

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实施意见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健康临安,卫生健康人才是重要保障。为全面落实人才强区战略,奋力打造杭州城西人才集聚新高地,加快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排头兵提供坚强人才支撑,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卫人发〔202227号)、《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安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20212025年)〉的通知》(临政办20224号)等文件以及省市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和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遵循卫生健康行业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人才强卫”战略,突出人才优先、以用为本,以“领军、骨干、实用”梯队建设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业务素质提升为基础,按照“重统筹、建机制、强基层、筑高地”的思路,有效统筹各类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健康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1.优先发展,强化基层。“人才强卫”战略,以需求为导向,落实“人才优先、以用为本、以基层为重点”的要求,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2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坚持总量与质量相结合,合理调控卫生健康人力资源总量,注重人才发展质量,以人才引领医学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培养造就一批医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一定区域竞争力的青年医学人才后备军。

3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坚持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兼顾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围绕基层人才、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逐步完善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制度和培养体系,分类推进各类卫生健康人才协调发展。

4创新机制,营造环境。坚持创新发展,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创新卫生健康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卫生健康人才发展环境。促进卫生健康人才有序流动,推动人才结构、城乡分布趋于合理。

二、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临安区卫生健康局下属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

三、工作目标

1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力争三年新增卫生专业技术人才300名,千人医生数、千人注册护士达到杭州市要求,卫生健康人才总量能够满足全区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2人才素质大幅提升。力争三年内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5%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10%以上,新引育博士10名,新培育区级医坛新秀、骨干和名医60名,新培育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名,柔性引进省级及以上名医工作室或工作站团队人才若干个。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和基层人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3人才保障更加完善。卫生健康人才开发培养、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进修培育、激励保障等制度和机制得到健全,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待遇有效落实,人才成长政策环境优化。

四、主要举措

(一)落实专项资金实施基层基础工程

1加强基层人员配置。根据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强基层医疗事业单位人员配置。重新核定配置乡村医生数量,重塑乡村医生队伍,科学合理规划村卫生室(站)和乡村医生数量。综合考虑农村常住人口数量、地理环境和服务半径等因素,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22护、村卫生室1医的标准进行配备按照服务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继续实施基层补助和偏远山区补助倾斜政策。

2提升基层人才队伍。实施基层名医名院计划,力争三年培育省市级以上优秀院长3名、基层名医3名、区级名医10名。强化医院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三年力争培养30名基层医生,根据实际需求,继续举办基层中医师承定向培养班。建立医共体成员单位赴牵头医院轮训制度,2026年底100%完成轮训工作。分层分批举办基层卫生骨干素质能力提升班。

3加大一体化管理力度。结合医共体建设,进一步优化区级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统一管理和使用机制促进医共体牵头医院下沉、医学人才下沉落实《临安区乡村医生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乡村医生聘用、晋升、考核机制,加强对村医的执业管理和绩效考核,严格执行医疗质量规范,规范村医执业行为。

(二)落实专项资金实施名医名科工程

4实施临安“医坛新秀”培育计划。建立区级医坛新秀选拔机制,3年培养选拔区级医坛新秀30名。以此为通道,培育省市级医坛新秀3名。优化青年人才培养路径,鼓励开展各类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修学习,3年选送60名医疗骨干及突出人才到省市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

5.实施临“医坛骨干”培育计划。建立区级医骨干评选机制,加大对业务骨干和中青年专家的培养、培训力度,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研课题项目为依据,3年培育扶持15名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优秀学科带头人、临床科主任、首席专家等医坛骨干。

6.实施临安“医坛名师”培育计划。建立“天目名医”评选制度和办法,在全区范围开展临安“名中医”“名西医”评选工作。建立逐级向上申报培养机制,从天目名医、区级名医选拔培育省、市级名医,3年新培育市级以上名医5。力争入选省市级以上卫生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

7实施名科建设计划。坚持“顶层设计、创优扶植、特色鲜明、学科交融、差异发展”的原则,开展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建立区级重点学科(专科)评选机制,按照“一类学科、二类学科、非资助学科”三大类别,35年内扶持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省市级重点学科(专科)10个、区级重点学科(专科)15个。对创建成省级重点学科(专科)、市级重点学科(专科)的团队和学科带头人给予奖励,对省市级科研项目、省市级博士创新站等给予配套建设补助资金。

(三)落实专项资金实施引才育才工程

8实施紧缺人才引进计划。继续加大紧缺专业人才招引力度,简化招聘程序。对引进的硕士研究生或副高职称、博士研究生或正高的职称紧缺人才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生活补助,对到昌化、於潜等中西部地区服务满五年后再给予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的偏远地区生活补助力争3年内引进紧缺专业人才100名。

9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扩大人才视野和范围,通过专业人才引进服务机构,大力引进海内外、省内外学科带头人、名医专家、中青年骨干等。对引进后确认为A类、B类、C类人才的分别给予不高于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柔性引进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进的国家级名医工作室(院士工作站)、省级名医工作室分别给予团队30万元、15万元的奖励,对引进单位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对C类或相当于C类以上学科带头人三年内按照绩效考核每年给予用人单位不高于50万元的人员经费补助。力争3年内新开设市级以上名医工作室、工作站10个,引进C类以上学科带头人3名。

10实施院校合作共享计划。充分发挥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杭州医学院、浙大城市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优势,与院校建立人才共招共享机制,引进高端医学人才,对于共建学校校招院聘、双聘人员等给予同等人员相应的人才奖励;继续做好菜单式培养,按需开设本土人才培养班等新型合作模式,为临安医疗卫生单位输送人才。充分发挥与省市级高等院校合作办院优势,开展人才进修培养、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等合作。

五、保障机制

(一)领导再加强。

加强对医疗卫生健康人才建设的统筹和领导,区卫生健康要加强人才规划、管理、考核等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制约人才发展的具体问题,负责牵头抓好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等部门要根据职责抓好落实。

(二)标准再规范。

2100人才专项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统筹用于基层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名医名科建设补助、奖励等。区卫生健康局负责进一步促进资金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鼓励各医疗机构出台相应人才配套政策。

(三)制度再加持。

按照集聚人才、科学管理原则,区卫健局负责制定卫生健康人才专项评选、培育、考核等系列管理办法,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卫生健康人才建设体系。

本意见与临安区其他人才政策不一致的,按“从优、从高、不重复”的原则,并由区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实施

本实施意见自2025630日起施行,《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临政函201971号)文件同时废止


政策原文:临政函〔2025〕15号.pdf